1、淄川区般阳中学2019级月考历史试题2019年10月1.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 严格的等级制度 B. 天子生活奢侈C. 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 朝觐述职 B. 镇守疆土C. 出征作战 D. 缴纳贡赋3.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
2、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4.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5.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
3、遭到破坏6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7世说新语言语载“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则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A家庭伦理道德举上 B家国一体社会观念C忠孝认知存在矛盾 D宗法血缘思想浓烈
4、8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曲辕犁的出现 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A B C D9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时间总人数,出身微贱的人所占比例春秋时期51613426%战国时期71339255%这说明()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10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 B宗法制基本得到破坏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 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11春秋战国时期,
5、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A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B发展私学教育C挽救奴隶制度 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12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王”即周天子。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国大多认可周天子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反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13.秦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所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当时被称为“化外之地”,因人心不稳,由中央直接控制。当时,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
6、制 D. 丞相制度14.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官员的监察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军机大臣15.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加强中央集权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打击贵族势力16.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
7、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8.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
8、”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C.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 秦简的记载20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
9、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1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2汉武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A设中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C实行察举制度 D实行郡县制23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材料所说的井渠是()A战国时期郑国主持开凿而成 B汉代关中农民所创造C流行于云南一带的灌溉工具 D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24有学者总结了
10、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时期经济政策汉文帝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汉景帝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25有学者指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其中,与汉武帝相关的措施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B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D平定三藩之乱,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26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恺之
11、-创作洛神赋图 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并发明麻沸散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27.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判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28.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 道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儒家学说29.东汉后期,皇权逐渐
12、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礼乐制度破坏 B. 外戚宦官相互勾结C. 以“柔道”治天下 D.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3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威胁的事件或现象是()A. 儒生攻击郡县制 B. 刘邦分封同姓王C.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 豪强地主把持政权3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东周、五代 B东周、秦朝、三国C秦朝、东周、五代 D商朝、秦朝、三国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下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 ) A东晋前秦梁北周 B西晋前秦吴北周C东晋
13、北魏吴北汉 D西晋北魏梁北周3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三国统治者均重视农业发展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34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过程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5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下列信息不能从下图中提取到的是()A北魏统一了北方的黄河流域 B迁都时在位的是北魏
14、孝文帝C北魏都城由平城(大同)迁到洛阳 D与北魏对峙的南方政权是齐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札记中庸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三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论语一刑政(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9分)材料四 前代国柞(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2)指出材料四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9分)材料五(3) 根据材料五,指出秦朝、汉初分别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12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ACABC DBADD ABCBB DBDDD DABCB CAADC DDBBB36(1) 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材料二:儒家在治国理念上主张仁政或德政,强调用道德教化去治理百姓。材料三:孔子主张先礼后刑。(2)政治制度:分封制。理由:西周时期实行分封,统治时间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3)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中央集权削弱,引发“七国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