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模拟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其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
2、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
3、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
4、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
5、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1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B“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答案B解析所述内容仅指古代“国学”。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
6、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存在的。C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D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答案D解析A项,两个口号提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代。B项,“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C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3根据
7、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前途堪忧。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C“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答案C解析A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推崇国学的意义越是重大。B项
8、,“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D项,“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患 盗 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
9、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
10、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注】升龠(yu):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沈
11、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B为盗乃甚逸也 逸:快活。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 素:向来。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犹:相同,一样。答案A解析“慢”应解释为“玩忽,轻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不赞成对盗贼采用“严刑峻法”的理由的一组是()(3分)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
12、教以礼义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ABCD答案C解析是盗贼出现的一个原因,是说明在衣食足的基础上才能对百姓施以道德教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的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只能更加激起百姓的反抗。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
13、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平息盗贼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社会土壤。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译文: (2)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5分)译文: 答案(1)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2)如今百姓衣食不足,徭役赋税不公平,道德教化不开展的原因,是地方官的过失吗?【参考译文】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
14、?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徳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
15、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所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和实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
16、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捉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如一味依靠惩办州县地方官,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播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把礼义教给他
17、们。如今百姓衣食不足,徭役赋税不公平,道德教化不开展的原因,是地方官的过失吗?我担心这样做(指惩办州县地方官)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增多的弊端,几乎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申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不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内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厉害。天子派遣侍御史督促逮捕,并且对
18、他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于是下令州郡:“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受罪。”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注】女萝:一种蔓生植物。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8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 答案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向往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
19、9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6分)答: 答案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携幼入室,有酒盈樽。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王勃滕王阁序)(3)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答案(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乙选考题请在第三(1
20、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
21、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
22、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
23、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真惨!”林太太不胜欷歔。“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迭格老泰山凶得来!”“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
24、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
25、,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
26、者的匠心所在。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答案CD(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
27、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答: 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28、,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蛟龙号”完成5000米级第三次海试北京时间28日12时许,“蛟龙号”完成5000米级海试后,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本次下潜中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年6月正式启动,2010年即实现下潜3759
29、米的中国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四国之后,第五个拥有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按计划将于2012年挑战7000米的世界深度,突破深潜7000米级后,“蛟龙号”将圆满完成设计目标,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有望于2012年赴南海第一次正式执行勘探考察任务。相比去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5000米级海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在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的太平洋东北海盆(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共有7.5万平方公里,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其标深5681米处于夏威夷以北2000公里,旧金山以西3000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
30、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再次,5000米的下潜目标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试验:7月21日,“蛟龙号”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米;7月26日“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据了解,继第三次下潜海试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继续择机安排下潜作业试验,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稳定的贴近海底自动巡航能力、精确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两个条件使蛟龙
31、号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海底搜索目标。”“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传感器要精确,运动控制方法要好,执行机构要灵敏。蛟龙号布有7个推力器,原地就能转圈。”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可向母船传输文字、语音、图像,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即使水声通信出现故障,还有一套水声电话备用。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当下国际潜水器上最大的电池,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4050千瓦时。深潜器目前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水压。徐芑南打了个比方
32、:7000米处水压的能量,相当于将700公斤重量压在一个小拇指甲盖上。海底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震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需要这样的有力工具。5000米的深度背后,将是75%全球海洋洋底的畅行无阻。7000米后,这个数字则是99.98%。(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B“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完成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任务。C“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最后一次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
33、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D已经完成的三次下潜试验,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E“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还是水压问题。巨大的水压不仅考验着潜水器的耐压能力,也考验着它的密封性能。答案CE解析A项“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于文无据;B项这是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完成的任务;D项“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错,这是下潜突破7000米级后的意义。(2)“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一句中的“这些”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分)答: 答案试验海区远
34、,试验环境复杂,下潜深,难度大。(3)“蛟龙号”拥有哪些领先技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蚊龙号”具有先进的贴近海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它具有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功能,“蛟龙号”上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4)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意义。(8分)答: 答案跻身于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行列,能够提高我国对海洋勘探考察能力,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大显身手,使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得到保障,意味着我国在世界大部分大洋中可以畅行无阻,冲击深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军事,发挥我
35、国核潜艇在守护海疆中的作用。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A赍(j)发埋(mi)怨晦朔桑隅非晚B讥诮(xio) 心惮(dn) 浩瀚 兴高采烈C央浼(mi) 懿(y)范 孤癖 哀声叹气D撮(cu)合 锱铢(z) 逍遥 落于言筌答案D解析A项,埋,mn,桑榆;B项,诮,qio;C项,孤僻,唉声叹气。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B为什么非要诉诸法律来解决呢?我可以跟大家讲讲我的心情。我也是
36、走投无路,逼上梁山呀!C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D老厂长为人大气,待人和蔼,战战兢兢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工作,深受全厂职工拥戴。答案D解析“战战兢兢”强调因恐惧而谨慎。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B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
37、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B.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应改为“则与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D.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
38、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筋,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_。从取向上说,_偏重于求深度,_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_、杂糅。“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_。“读厚”的过程,其实就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架构知识网络的过程。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答案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读薄”“读厚”拓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调查
39、数据,拟写两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一条在20字内。(5分)近年来,“幸福”成为大众舆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目前发布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结果显示,全国有44.6%的人感觉“幸福”,42.85%的人感觉“一般”,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原因主要有财富(55.53%)、健康状况(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32.09%)等。2012年中国百姓最期待改善的事情,依次是收入状况(65.25%),缩小贫富差距(39.1%),社会保障(36.14%)。而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收入已达10.37万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
40、会财富已经增长较快、积累较多。(1) (2) 答案(1)提升人们幸福感应从改善国民收入着手。(2)改革分配制度,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导引】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材料的材料作文。引发的思考是丰富的,思考角度也比较多。“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两句话可以分开来独立理解,也可
41、以合起来整体理解;可以是并列关系,可以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条件关系等;甚至可以重新组合“独走、快、群走、远”这四者的关系,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参考立意】要敢于超越;甩开负担,轻松前行;团结致远;合作才能共赢;根据自己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走得快的独走,也需要走得远的群走/恒快、恒远)【佳作赏析】行路人生我在天光初透的草舍醒来,只有我一个人。我踌躇着,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我面对着苍茫荒野,大声道:“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那么你告诉我,该孤独上路还是结伴而行?”荒原里一片岑寂。猎猎风声似要撕魂裂魄。“你的心意我无从知晓。但我势
42、必选择孤独上路。”你的声音冉起,震得我惊喜交加。我溯着你的声音之源,忆起你笔下祥林嫂的凄惨与抗争。你说,凡是一人有了新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若呐喊于生人前,而生人不语,既非赞同,也无反对,这是怎样的悲哀啊。你于是以之为寂寞。我了解你的抗争。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国人在光亮中惊醒。你走得比世人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你的孤独只被你在拈笔一笑中了然。你用笔,用鲜血,用担当一切的勇气,为世人引路。你身后的一群人,也因此走得更快,更快。我对着荒野,微笑着说:“先生,你是勇者。”“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
43、唱生活,我必定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我坐在地上,听着海子微微的吟诵。你说,你不愿与他人在熙攘中前行,你宁愿独自踏上心灵之路。无关快慢,无关远近,只愿收割路的幽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了解你这种“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心境。你在一曲排箫中走上自己的路途。一如那篱落菊花、梅妻鹤子。你以身奏的梵音,是诱人入梦的,只有执着于心灵之路的人才梦得进去。清茶布衣,麝香酴醾,乐得出世客的逍遥。荒野里回声渐起,从“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到“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从“众人之途,当为远行”到“我与世界一同上路”。我在一片响声中释然。行路人生,总须有些甘愿领受寂寞独自开路的个人,他
44、们走得快,经受的磨难也更多,但他们不仅觅得本心,也为后来的结伴行人开辟出小道。一群人相互扶持,势必走得更慢更远。正是这样一群人,垒起了人类文明的金字塔。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赏析】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开头写了自己的踌躇:“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中间用第二人称写了鲁迅和海子的启示,结尾再写“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文章紧紧扣住题目“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关系来写。文章既展现了作者广阔的阅读面,对鲁迅、对海子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等经典也有独到的体会;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比如“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你走得比世人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等语句就非常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