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7KB ,
资源ID:5405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0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日喻》教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日喻》教案.doc

1、 日喻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熟读课文,对生字新词能读正确,写正确,解释明白。明白用比喻阐明道理的论证方法。生字新词: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水。涉:涉水,指徒步涉水。题解: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相关链接: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著名古文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大苏:核舟记中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苏

2、轼。分析课文第一、二、三小节。朗读三小节。默读第一小节,试分句翻译:问之有目者-问之(于)有目者向以为日也 -以(之)为日也把 当作与远 -相比差距很大未曾 -不曾,没有大意: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板书设计: 比 喻(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的形象的论证方法)盲 人 识 日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正确认识事物问之有目者 得其声 未得其实 未尝见而求之人 得其形 默读第二、三小节。比 喻(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的形象的论证方法)盲人识日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正

3、确认识事物 导 入 正 题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道可致而不可求指出人们求道之过理解:人之未达 -人不能通晓明白(道)。无以 -没有什么。无以异于眇-和瞎子不认识太阳没有什么不同。P42注。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P42注。 转而相之 -辗转而形容、比喻它们。 莫之见 -莫见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从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即抽象的道比有形的日更难捉摸。 进一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自己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思考:盲人识日是否还能从另一

4、个角度给人以启发?结论:既然是天生的瞎子,而有人却给瞎子讲太阳的形象,不考虑实际情况,尽管巧譬善导,用心良苦,那也是白费心机。问的人错在缺乏亲自观察,而教的人错在不看对象,无的放矢。(道理虽浅,令人深思。)第二、三小节大意: 求道之过应予以纠正,寻求一种正确的途径。 以设问自答的方式,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阐述道可致而不可求。思考: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结论: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要勤奋地通过自身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道,而不是只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没经过自己实践努力而去取巧。思考:何谓致? 结论: 致-莫之求而自至,使其自至孙武善成者致人,不致于人 ,致人是使敌人自投罗网,于被

5、。子夏君子学以致其道。总结:由盲人识日的比喻导入道之难见也甚于日,指出人们求道的弊病;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论述道可致而不可求,君子学以致其道。道理要从实践中自然获得,这样才真实可靠。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解释加点字。一词多义(实词),得道过自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分析第四、五小节。北人学没:又深一步以一个没者在长期的没水 实践中得道的比喻,(没人识水之道,进一步说明实践的重要)。说明致道要像没者游泳那样,反复实践,长期学习,才能掌握道的规律。如果纸上谈兵,只凭听来的一点知识轻率入手,势必像北方之勇者那样成为溺者。由北人学没指出读书人求道和务学的偏颇,进一

6、步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板书设计:比喻北人学没 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化为技能,才是真知从正到反 正面立论正反对比 反面告戒士杂学而不志于道读书人求道和务学的偏颇 学以致道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总结:说理性散文,借用两个事例作比喻,形象论证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用的道理。总板书设计:日 喻比 喻盲人识日 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真正认识事物。导入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道可致而不可求。指出人们求道之过比 喻北人学没 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化为技能,才是真知。 指出读书人求道和务学的偏颇 学以致其道。布置作业:解释加点字。一词多义(虚词):于之以而。翻译句子。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