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44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汕头市四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汕头市四重点中学高三文综摸底联考历史试卷 考试日期:2012年9月18日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1题。2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3非选择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C

2、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应注重品行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须注重才学14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15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

3、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两百多年的发展( )A宗法制仍然根深蒂固 B科举制对削弱门阀无能为力C门阀势力被证明不可动摇 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16下列关于右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

4、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8“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9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C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0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

5、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2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2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

6、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23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B作为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C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D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

7、、 综合题: (36-37题作答在政治答题卷,38-39题作答在历史答题卷,40-41题作答在地理答题卷。)38.(20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

8、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8分

9、)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39(32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

10、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下令关闭宁波、厦门和松江三港的海关,只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

11、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张九渊中国经济史概论材料四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何种海外贸易政策,并分析其经济根源及影响。(8分)(4)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6分)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青岛、大连等有力的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

12、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历史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BADDCABCBDA 38答案要点:(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6分,答出三点即可)(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6分) 39.答案要点:(1)特点:

13、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获利丰;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分,任答2点给满分)(2)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 (6分,答出三点即可)(3)政策:闭关政策。(2分) 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分)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分)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2分,答出两个即可)(5)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