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控4(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钱、镈D.铁铲、铁犁解析:“石器锄耕”也称为“耜耕”。骨耜、石耜等是主要的生产工具。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是()A.牛耕的广泛推广B.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C.曲辕犁的发明D.耕作方式的科学性解析:A、B、C、D四项都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四个选项中的内容出现的时间不一样,要注意区别各种耕作方式出现的历史年代。牛耕的广泛推广是在汉代中期,曲辕犁的发明是在唐代,故排除A、C两项。比较
2、B、D两项,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一个显性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上,所以应选B项。答案:B3.中国古代,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逐渐取代石制、骨制农具是在()A.半坡氏族时期B.河姆渡时期C.商周时期D.春秋时期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铁农具取代石制农具的时间。A、B两项主要使用石制农具,商周时期虽有青铜器,但由于极其珍贵,未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人们掌握冶铁技术是在春秋时期。答案:D4.观察右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末年C.三国两晋D.隋唐时期解析:注意图中属于两牛一人的犁耕法,但是所用的犁还是直辕的,所以应开始于汉代。答案:B5.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
3、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解析:注意区分各选项,自然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小农业的结合,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但并非没有商品交换。答案:A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表述中,正确的是()首先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A.B.C.D.解析:要完整地理解小农经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家
4、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秦汉以后,牛耕的逐步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自耕农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因而其经济非常脆弱。答案:A7.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A.史记食货志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解析:玉米和甘薯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以此根据各书的成书时间判断,应为明朝的农政全书。答案:D8.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
5、制“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A.确定土地所有权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D.限制土地兼并解析:丈量全国土地,清查土地的实有亩数,但并不限制土地占有数,所以不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只是为了防止土地占有者隐瞒地产,保证国家的税收。答案:D9.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业得以初步发展,主要条件包括()铁农具逐步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业的改革措施牛耕的普及A.B.C.D.解析:秦汉以后,牛耕才逐步普及,不符合战国时期的史实。答案:D10.我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解析: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答案:A11
6、.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两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解析:明清时期是我国丝织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答案:D12.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出现原始的陶瓷B.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解析:A项为新石器时代,B项在唐代,C项是元代,D项正确。答案:D13.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官府统一管理B.拥有最高生产技术C.产品不多不计成本D.市场竞争力比较强解析:回顾官营手工业在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答案:D1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萧条的主要原因
7、是()A.自然经济的影响B.物物交换频繁C.战乱频仍,社会动荡D.政府采取措施打击商业解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点分析。答案:C15.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A.北宋造纸业发达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D.商业的高度发展解析:货币是商品流通的等价物。纸币的出现反映商品流通数量大大地增加。答案:D16.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B.唐朝以前,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C.宋朝“坊”“市”界限打破,但商业活动依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D.明清时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以江南地区为
8、盛解析:城市中“坊”“市”的分开,是官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管制的表现,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答案:C17.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产生的是()A.“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解析:扣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自由雇佣关系分析。答案:C18.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D.巩固封建统治解析: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根本目的
9、”,从封建王朝的角度看,巩固封建统治是其最根本的目的。答案:D19.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嫁之人”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解析:C项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统治者的封闭心态,这是实行禁海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C20.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小农经济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A.B.C.D.解析:题干所列各项都不利于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市场。答案:D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
10、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民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材料四: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材料五:金宝庐舍,转
11、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请结合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实行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秦汉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从材料一向材料二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象?(3)材料三中曹操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其实质是什么?这种制度是否长久?为什么?(4)材料四反映的又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土地制度?这一制度连续到什么时间?其实质是什么?(5)材料五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
12、产生什么影响?(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解析:这是一道纵向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材料解析题,涉及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明清时期。解答此题时,关键是要确定材料所反映的是何时的土地制度状况,然后再结合相关背景知识便可从容解答。参考答案:(1)夏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或井田制),其特点有:一是一切土地归国王(国家)所有;二是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缴纳贡赋;三是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土地上集体耕种、榨取其劳动成果。(2)由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
13、土地可以转让和自由买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土地可以合法地买卖而不受限制,因而土地兼并并随这而来的土地高度集中便是不可避免的现象。(3)屯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的一种经营方式。不能。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国有制则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这一社会性质。(4)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唐朝前期。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5)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在国家重农抑商政策束缚下,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因而出现社会资金充分流向土地的现象。进一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4、,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落伍的社会根源之一。(6)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且唐宋以后私有制日益占据绝对支配地位。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二:(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
15、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马克思资本论材料四: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马克思资本论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找出地位不同的两类人,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他们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与马克思在材料三中的描述是否相符?(2)明清两代的国家政权对上述经济现象持什么态度?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解析:这是一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较典型的材料解析题,关键要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理解准确,并且还要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方能正确作答。参考答案:
16、(1)大户、机户是资本家,小户、机匠是雇佣劳动者。自由雇佣关系。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相符,这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而非已成长为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2)反对抑制。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欧之所以能较顺利地由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原因即在于国家政权通过推行重商主义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帮助了它的成长。而中国明清两代则恰恰相反,国家政权推行空前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如强化“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设置重重关卡加征商税、组织庞大官营手工业、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同时又推行日趋严厉的闭关政策,这些都大大阻碍和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成长,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并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从而失去了与世界潮流一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