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化学试卷(100分 90分钟) 2019.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Mn 55 第I部分(选择题 共42分)本部分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个选项。1.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有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2.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浓H2SO4腐蚀品 B.甲烷易燃液体C. KMnO4氧化剂 D. Na遇湿易燃物品3. 2016年IUPAC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5号(Mc)提名为化学新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
2、子数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Mc位于第七周期 B. Mc与N元素属于同一主族C. Mc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 中子数为173的Mc核素符号是4.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不具有还原性B. 淀粉是多糖,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C. 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D. 蛋白质最终能水解成氨基酸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1.2 L CO2物质的量为0.5 molB. 常温下,3.6 g水约含0.2NA个水分子C. 标准状况下,2.24L NH3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6.021023D100 mL 0.1 molL1 Na2CO3
3、溶液中含有0.01mol Na+ 6.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常温下,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大于1乙酸是弱酸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氯水中含HClOD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均有氧化性OHH7.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用电子式表示H2O分子:B. 乙烯与Br2加成: 通电C. 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NO3 = 2NO2+ O2+ H2OD.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2Cl- + 2
4、H2O=2OH-+ H2+ Cl28.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Z和W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离子化合物B.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XC. 简单离子半径:YZ D. Z、X、Y对应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9. 格列卫是治疗白血病和多种癌症的一种抗癌药物,在其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结构表示如下:下列有关该中间产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B. 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含有官能团NH2C. 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
5、,经酸化后自身可以发生缩聚反应D. 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都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10. 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X和Y,发生反应X(g) + Y(g)Z(g) H,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的时间/minn(X)n(Y)n(Z)4004.03.02.025004.03.01.015004.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中,0-2min内,用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Y) 1 mol/(Lmin)C. 中,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 中,达到平衡时,n(Z)”、“”、“ , 1
6、6.(6分)(1) CO2(g)+4H2(g)CH4(g)+2H2O(g) H= -165 kJ/mol c (2) 正 CH4-8e-+2H2OCO2+8H+17.(8分)I(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cbdII(3)ClO2-+4Fe2+10H2O4Fe(OH)3+Cl-+8H+(4) Fe2+易被水中溶解的氧气氧化,4Fe2+O2+10H2O4Fe(OH)3+8H+。18.(13分)(2)羧基(7)P含有多个酯基,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较小的分子。 19.(12分)(1)增大反应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Fe2(SO4)3 (3)硫酸浓度2.1mol/L,T=70 (4)随着反应进行,pH变大,Fe3+水解生成Fe(OH)3 (5)Al(OH)3,Fe(OH)3 (6)d (7)2MnCO3+O22MnO2+2CO2 MnO20.(13分)(1)Cu2+2OH-Cu(OH)2 (2) 浓HCl SO2+2Cu(OH)2+2Cl-2CuCl+SO42-+2H2O(3)反应后上层为淡绿色溶液(4)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加入适量H2SO4溶液,产生紫红色固体,溶液变蓝(5)3Cu(OH)2+SO2Cu2O+CuSO4+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