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37KB ,
资源ID:539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9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范围:第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东汉以后,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先后内迁,同时中原地区汉族迁往南方,其主要影响是()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2下图中的内容是对唐朝某一事件的描述。该事件()A使李世民成为最高统治者 B沉重地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C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D使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门

2、下省执行 B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行C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4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唐德宗公元779804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5859年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A.科举制度的影响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分散相权的需要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5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的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

3、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贞观之治 D大运河的开凿6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指的是门下省()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 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 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7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8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

4、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9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11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

5、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12唐初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十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这是最重要的法令,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的法令依据。唐朝中央官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直接管理这些工作或执行这些法令的部门是()A门下省 B工部 C中书省 D户部13下图为敦煌莫高窟最为精美的艺术代表作。据此可知,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基于()A石窟建筑年代久远 B保存了大量唐诗作品C有大量精

6、美的壁画和塑像 D存有大量唐朝书法名家真迹14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 B推动了“三教合一”形成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5“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句话出自齐民要术自序,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16“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当时()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C儒家因自

7、身缺陷受到道家的冲击 D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炎任职宰相后便向德宗倡议推行税制改革,于公元780年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

8、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摘编自旧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进行评价。(7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议事已定,(封)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

9、用事,皆疏(萧)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6分)(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6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4分)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番兵”“番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

10、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藩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招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11、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5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

12、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2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6分)参考答案1.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迁入中原,逐步与汉族交融。为了躲避战乱,北方大量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发展注入了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民族大交融,因此D项正确。2.解析:

13、C。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该事件是安史之乱,而它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故选C项。3.解析: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书取旨”实际上就是草拟政令;“门下复奏”就是负责审核;“尚书施行”就是负责执行,故选D项。4.解析:A。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更多的官员通过科举入仕,A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分割,C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文化的普及,D项错误。5.解析:C。贞观之治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的盛世局面,而不是在隋朝,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隋朝的成就,可排除。6.解析:C。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负责

14、审核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从三省的职权分工来看,既然门下省是审核诏令,那封驳之后当返回中书省重拟,C项正确。草拟和颁发诏令都是中书省,因此封还当交付中书省,A项错误。门下省没有拟定诏令的职权,B、D两项错误。7.解析:C。“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根据史料中的时间754764年可知,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8.解析:B。从材料中的“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B项正确。9.解析:

15、B。材料体现出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各国使节、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B项正确。10.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可知,该科学家精通历法与天文,并且推算出了圆周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故这首诗称赞的是祖冲之,C项正确。11.解析:A。由材料中的“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可以看出诗歌在唐代不是少数文人的专利品。“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

16、歌作唱词”说明群众对诗的喜爱,A项正确。12.解析:D。根据材料“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部主要掌管土地户口和赋税财政等,D项符合题意。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A项排除;工部负责工程建设,B项排除;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C项排除。13.解析: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原因是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像。14.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三教理念交流的繁荣,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B项正确。15.解析:A。“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信息体现了儒学的农本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

17、涉及改进生产工具、历法和农业技术,故B、C、D三项错误。16.解析:D。根据材料“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可知,魏晋时期道家思想吸收了儒家的忠孝观念,说明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思想,且材料强调的是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缺陷,也没有体现道家冲击儒家思想,而是强调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排除C项。17.答案:(1)主要内容: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确定总的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将租庸调及当时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简化为地税和户税两个税种;地税按纳税人拥

18、有的田亩数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少划分户等征收;两税分别于夏、秋两季缴纳。(2)评价: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创“量入为出”预算制度;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两税法的部分内容超越了客观现实。18.答案:(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9.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作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20.答案:(1)演变:由德行,到门第,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3)社会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