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地理试卷 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 10页,两大部分,34 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图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演示地球自转时A. 面对地球仪,应从右向左转动球体 B. “南极”俯视,应顺时针转动球体C. 移动地球仪在桌面做椭圆轨迹
2、运动 D. 发现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为23262. 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 出现昼夜现象 B. 昼夜长短变化C. 昼夜交替现象 D. 四季不断更替【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1题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空间上应为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A错。在南极俯视,顺时针转动,B对。在桌面移动地球仪,体现的为地球公转运动,C错。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为66.5,D错。故选B。【2题详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某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地球上出现了昼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而随着地球自转,出
3、现昼夜交替现象,A错、C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是由公转导致的,BD错。故选C。【点睛】地球自转的意义一、昼夜更替现象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出现了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相对偏东地区早看到日出,每个地区又以本地太阳高度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三、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
4、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A. 1月 B. 4月C. 7月 D. 10月4. 与昆仑站相比,罗斯海新站A. 无极昼现象 B. 有阳光直射C. 无极光现象 D. 自转线速度大5. 罗斯海新站奠基时,此季节北京可能出现的景观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3. A 4. D 5.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只要掌握南极地区的特点即可正确作答。【3题详解】由于
5、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且有极昼极夜现象,对南极地区的考查最好选择在当地的夏季,气温较高且出现极昼期,光照条件好,而南极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半年,所以1月份考查最好,故选A。【4题详解】读图可知,罗斯海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A错。没有直射现象,极光现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BC错。由于罗斯海比昆仑站纬度低,线速度更大(线速度从赤潮向两极递减),D对。故选D。【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时间为北京冬季,A现象出现在春季,B代表夏季,C为秋季,D为冬季,故选D。6.圭表是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表为直立的标
6、杆,圭是平卧的尺,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圭表景观图。 圭表使用 A. 圭应东西方向摆放 B. 日出时刻测量最好C. 受天气的影响较大 D. 冬至日的影子最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总体难度不大。【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圭表放置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太阳在南方,其影子位于北方,所以圭应南北方向摆放,A错。日出时刻太阳高度小,不利于测量,B错。由于天气状况不稳定,当阴雨天气,光线较暗,不利于测量,C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D错。故选C。下图为某校学生野外考察北京某处景观后的手绘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 图中反映的地质构造为A. 山地 B. 地
7、垒C. 背斜 D. 向斜8. 该地景观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A. 火山活动 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 D. 风力堆积【答案】7. C 8.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地质构造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基础性强。【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弯曲,中间部位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故选C。【8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构造为背斜,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故选B。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降蓬顶(海拔约800米)的山顶景观独特,岩层基本保持水平,恰似“千层饼”。图甲为山地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图甲景观的主要特点是A. 奇峰林
8、立,怪石嶙峋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 岩层水平,层理明显 D. 宽浅沟槽,相间分布10. 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乙中的A. 甲 B. 乙C. 丙 D. 丁【答案】9. C 10.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相互转化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9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景观岩层保持水平,类似千层饼,说明应为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C对。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多为花岗岩地貌,A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描述的黄土高原,B错。宽浅沟槽,相间分布,多为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D错。故选C。【10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图乙中
9、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甲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A对。丁应为岩浆(三进一出),丙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BCD错。故选A。【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甲处地貌
10、类型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三角洲流水侵蚀 B. 冲积扇流水沉积C. 三角洲流水沉积 D. 冲积扇流水侵蚀12. 乙处附近的聚落A. 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地区 B. 主要沿河呈带状分布C. 比山区聚落服务范围小 D. 夏季易受到洪涝影响【答案】11. B 12.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基础性强。【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景观位于河流流出山麓地区,在流速降低情况下,沉积形成的冲积扇地貌,故选B。【12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地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为沉积平原,一般分布在河口地区的为三角洲,A错。平原地区聚落比较完整,一般为团块状
11、,B错。比山区聚落规模大,服务范围大,C错。夏季容易受到洪涝影响,D对。故选D。下图为2018年9月15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我国第22号台风“山竹”移动路径图和卫星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该天气系统A. 在温带海域生成 B. 顺时针方向旋转C. 可能为高压中心 D. 向西北方向移动14. 此次台风登录A. 导致北京地区大幅降水 B. 广东的某学校停课停学C. 诱发滑坡、地震等灾害 D. 可以有效缓解南方暑旱15. 台风可能带来的天气有A. B. C. D. 【答案】13. D 14. B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台风的形成、影响等知识,难度不大,基
12、础性强。【13题详解】台风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A错。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台风为低压中心,C错。向西北方向移动,D对。故选D。【14题详解】台风中心及附近地区,会带来降水,但是距离北京较远,没有什么影响,A错。台风登录导致广东产生狂风暴雨天气,学校停课停学,B对。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以诱发滑坡,但是地震一般不会由台风诱发,C错。该台风发生的季节为秋季,D错。故选B。【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为雾霾,为大雪,为大雨为台风,为沙尘,为大风,台风过境会带来大风、降雨天气,故选C。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图中序号含义表示正确的是A.
13、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低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中纬西风带17. 图中地A. 位于60N附近 B. 盛行下沉气流C. 多为晴朗的天气 D. 降水多锋面雨18. 若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则A. 太阳直射南半球 B. 地受低压控制C. 地受信风控制 D. 正值北半球夏季【答案】16. C 17. D 18.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圈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1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南半球,在赤道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东南信风带,A错。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错。为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极锋地区,由于气流上
14、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C对。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极地东风带,D错。故选C。【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位于南纬60附近,A错。为上升气流,B错。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C错。降水多锋面雨,D对。故选D。【18题详解】若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错。地受高压控制,B错。地受西风控制,C错。为北半球夏季,D对。故选D。【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
15、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30N纬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城市和奇特的地理景观。下图为30N附近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说明地A. 经过海陆变迁 B. 冰川侵蚀强烈C. 岩石断裂发育 D. 岩浆活动剧烈20. 图中地A. 位于亚欧大陆西部 B. 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C.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21. 能正确反映图中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2. 图中四地的地理景观A. 地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 B. 地多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地河流无明显季节变化 D. 地动物迁徙具有季节性【答案】
16、19. A 20. D 21. A 2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气候类型判读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发现了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原来为海洋,发生了海陆变迁,故选A。【20题详解】读图可知,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选D。【21题详解】读图可知,地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读统计表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丙为温带海洋性
17、气候,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A。【2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A对。地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地为地中海气候,河流季节变化明显,C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动物不具迁徙特性,D错。故选A。据国家测绘局2017年数据显示,120年间,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了47.92%,但近5年来湖容正逐渐扩大,下图为洞庭湖与长江水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关于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洞庭湖湖水单向补给长江水B. 丰水期洞庭湖湖水补给长江水C. 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互不连通D. 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水是双向补给24. 洞庭湖的主要补
18、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 雨水 地下水 河流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A. B. C. D. 25. 近5年来洞庭湖湖容扩大的原因可能是A. 气候变暖 B. 围湖造田C. 退田还湖 D. 植被破坏【答案】23. D 24. C 2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水体的相互补给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23题详解】洞庭湖与长江具有互补关系,当湖水水位高于河水时,湖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补给湖水,故选D。【24题详解】洞庭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补给类型为雨水、河水及地下水,故选C。【25题详解】近5年来洞庭湖湖容扩大的原因为退田还湖,而围湖造田和植被破坏会导致面积缩小,气候变暖与湖容扩
19、大没有关系,故选C。下图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与年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6. 天山A. 南坡为阴坡 B. 北坡雪线高C. 云杉林位于南坡 D. 基带为荒漠带27. 图中北坡年降水量A. 最多可达450毫米 B. 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少C. 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多 D. 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答案】26. D 27.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6题详解】天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由于北坡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云杉林位于北坡,基带为荒漠带,故选D。【2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最多地区,在500毫米左右,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故
20、选D。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8.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青藏地区29. 图中地貌景观的成因A. 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形成石灰岩C. 流水沉积地壳下陷流水侵蚀D. 流水侵蚀形成石灰岩地壳下陷30. 图示A. 只反映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B. 气候只影响植被、水文,不会影响地貌C.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答案】28. C 29. A 30.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21、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能力,总体难度不大。【2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广布,自然植被生长茂盛。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西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华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2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是先沉积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上升,外力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A。【3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包括了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A错。气候影响植被、水文及地貌,B错。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C对。图示仅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D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 (共55分)3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
22、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代表春分节气的字母及其日期。(2)描述地球公转从图中B到C时段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读图,说出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4)从我国传统四季中任选一个季节,描述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24节气,并在在微信中纷纷转发关于24节气的内容。下图为某学生发的微信图片,请说出与此节气相关的谚语、习俗、诗词等内容。【答案】(1)D 3月21日前后(2)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C点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春季:昼渐长、夜渐短;立春
23、到春分前昼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昼大于夜;春分日昼等于夜。夏季:立夏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到立秋昼渐短、夜渐长;昼大于夜;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秋分前昼大于夜,秋分后昼小于夜,秋分日昼等于夜。冬季:立冬到冬至昼渐短、夜渐长,冬至到立春昼渐长、夜渐短;昼小于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5)例: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春分节气应在惊蛰节气与清明之间,为图中D,大约
24、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读图可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地球公转从秋分日到冬至日,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3)我国四季划分从四立开始。(4)春季:昼渐长、夜渐短;立春到春分前昼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昼大于夜;春分日昼等于夜。夏季:立夏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到立秋昼渐短、夜渐长;昼大于夜;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秋分前昼大于夜,秋分后昼小于夜,秋分日昼等于夜。冬季:立冬到冬至昼渐短、夜渐长,冬至到立春昼渐长、夜渐短;昼小于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5)与清明节气相关的谚语、习俗、诗词等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习俗。
2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32.下图为2018年5月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乙地的天气系统,并说明乙地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特征。(2)比较两地风速大小,并说明判读依据。(3)判断地此时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推断北京未来两天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并简述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1)低压(气旋) 上升(2)地比地风速大 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或地比地风速小 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3)西北 位于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北风(4)由晴天变为阴天、气温降低、出现降雨、大风等天气。 下雨影响
26、出行、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大风净化空气、降温造成冻害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乙处等压线自外向内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流垂直上升。(2)读图可知,等压线比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3)读图可知,地位于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北风。(4)读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前面,随着锋面的移动,该地会出现气温降低、降雨、大风天气。冷锋过境,下雨影响出行、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大风净化空气、降温造成冻害等。【点睛】如何判断锋面气旋中的锋面类型。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
27、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总结:“东暖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前暖后冷”
28、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33.2018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自然带类型。(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概括研学小组到达丁地时应注意的问题。(5)归纳此次研学路线所见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2)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 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进
29、而形成该景观特点。(3)草木茂盛,动物繁多 此季节乙地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4)防晒、防暑,尊重当地习俗等。(合理即可)(5)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读图可知,甲位于非洲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丙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为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3
30、)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在8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草木茂盛,动物繁多。(4)读图可知,丁位于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应注意防晒、防暑等。(5)读图可知,图中路线是自南向北的,是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4.百年前,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下图中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虚线代表洋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泰坦尼克号出发地为英国南安普敦(5054N,124W),该地年平均气温1020左右,全年平均降雨量约900mm。(1)说明南安普敦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31、。(2)说明南安普敦沿岸洋流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资料二:图中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附近曾有一座世界超级渔场,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渔场禁渔令。2003年,加拿大渔业部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3)分析图中沉没地点附近渔场的形成条件,以及加拿大政府关闭渔场的主要原因。资料三:美国墨西哥湾一石油钻探平台(图中甲)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发生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随即美国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4)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答案】(1)温带海洋性
32、气候,全年温和湿润(2)暖流 增温增湿(3)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河流带来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位于沿海大陆架,温带海区,适于鱼类生长)。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详解】(1)读图可知,南安普顿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南安普顿附近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3)纽芬兰地区有纽芬兰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加拿大政府关闭渔场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4)洋流对海洋污染可以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