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967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扣舷(xun) 舳舻(zh)举酒属客(zh)B渔樵(jio) 潜蛟(jio) 卒莫消长(zhn)C匏樽(po) 遗世(y) 山川相缪(lio)D肴核(yo) 溯流光(s) 倚歌而和(h)【答案】C(A.舷:xin;B.樵:qio;D.和:h。)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来(慢慢地)水波不兴(起)B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风(驾)溯流光(逆流而上)C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何为其然(这样)D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酌(更换)东方之既白(既然)【答案】D(更:重新;既:已经。)3下列加

2、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深谷)B渺渺兮予怀(茫然的样子)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答案】B(悠远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A.属:劝人饮酒,同“嘱”嘱托;B.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C.困:被围困,贫困;D.唱歌。)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望美人兮天一方C凌万顷之茫然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答案】D(A.古: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B.古:所思慕的人,今:美女;C.古:旷远的样子,今: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形容

3、因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D.古今都指凌乱。)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客有吹洞箫者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固一世之雄也【答案】AB(AB是倒装句,C.被动句,D.判断句。)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4、。【答案】C(歌词中虽有欢乐,但也流露出作者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种失意和感伤情绪。)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答案】A二、语段精读精段阅读,回答912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

5、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

6、乎苍苍 缪:盘绕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喝酒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渚:江边【答案】C(酾:斟。)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答案】C11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1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2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答案】

7、C(“第1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不对。)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郑孝子传清佚名郑孝子立本,父相德,坐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而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所往。边徼人稀地广,又无可乞食者,困甚。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以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馈赀而别。立本既知父耗,心益急,时张格尔余党未靖,官道梗塞,乃裹粮走小路。攀崖越岭,误入深山,前临陡涧,深不见底,立本旁皇

8、无策。黑夜探行,转折至天明,气息仅属而已。差官赵弁者,从山脊过,问而怜之曰:“我转饷回,即赴绥来,当携汝行。”托立本于回务主事奇氏家,奇礼遇之。居逾年,赵不至,乃复潜去。行入戈壁中,时夏日酷烈,掬路旁马溺饮之而呕,呕而复饮,如是数日,惫极而仆。适番众骑马过,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逾时始苏,又以饼饵食之。复起行数十里,见天山雪水,汹汹迎来。褰裳涉之,寒若层冰,中挟砂石如碗如拳,击胫骨痛不可忍。良久得岸,始达吐鲁番大道。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及闻立本至,告以墓所。他日

9、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以归。立本抵家拜母,相持悲泣。葬之日,父老士女,奔走往观,咸呼为郑孝子云。(选自名人轶事)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事戍西域 坐:因犯罪B. 馈赀而别 馈:赠送C. 奇礼遇之 遇:遇到D. 惫极而仆 仆:倒下【答案】C(遇:对待。)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郑立本孝顺的一项是()知痛哭,废寝食 即赴绥来,当携汝行天山雪水,汹汹迎来既知父耗,心益急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长号过市,恸不欲生A

10、BC D【答案】C(是赵弁的话,是天山雪水融化的情景,是番民救郑立本的行为。)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孝子名叫立本,他父亲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长到十八岁,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告诉立本,他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B郑立本从一个叫赵弁的差官那里知道父亲的消息后,心里更加着急,就带着干粮走小路攀山越岭去寻找父亲,走错路进入深山,转来转去走到天亮,只剩下一丝气息。C在戈壁沙漠中,夏天阳光酷热,郑立本只能喝马尿,后来疲惫至极倒在了路上。幸好被一群骑马经过那里的当地番民救起,给他水喝,又拿大饼干粮给他吃。D郑立本到达绥来以后才知道父亲已经病死多年。他

11、背着骨灰回到家中,母子俩抱头痛哭。安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奔走观看,都称呼他为郑孝子。【答案】B(B项张冠李戴,应是郑立本从高魁元军将那里得到了父亲的消息。)1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_(2)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_【答案】(1)你父亲是我的朋友。以前在绥来县戍边,虽然如此,但我和他分别已经八年了。绥来距这里有三千里路,中间隔着一座雪山,到那里很不容易啊。(2)从前郑相德到达戍边之地时,西域的人设宴邀请他当家庭教师,教过的学生很多,他死的时候,学生们共同为他安排丧

12、事。参考译文:郑孝子名立本,父亲叫郑祖德,因为犯事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渐渐长大,知道这事后痛哭流涕,不思寝食。等长到十八岁,他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一开始阻止他,他不听,临行时母亲哭着告诫他说:“你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你如果幸运能见到他,用这一点去检验。”经过半年,郑孝子到达库车,查找军中的登记簿没有父亲名字。边疆地广人稀,又没有乞讨饭食的办法,郑立本十分困苦。恰好高魁元军将听见郑立本说的是中原口音,盘问他,郑立本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高魁元吃惊说:“你父亲是我的朋友。以前在乌鲁木齐的绥来县戍边,虽然如此,但我和他分别已经八年了。绥来距这里有三千里路,中间隔着一座雪山,到那里

13、很不容易啊。”于是送了郑立本一些钱财就分别了。郑立本知道父亲的消息后,心里更加着急。当时叛党还未平定,官道阻塞不通,郑立本就带着干粮走小路。路上攀山越岭,走错路进入深山,前面是陡峭的山涧,往下看深不见底,郑立本彷徨着无计可施。他在黑夜中摸索前进,转来转去走到天亮,只剩下一丝气息。有个叫赵弁的差官从山脊经过,问了情况后同情地说:“我送了粮饷后回来,就要到绥来去,一定带你一同前往。”他把郑立本托付给一个姓奇的回务主事家,奇家对他很好。郑立本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赵差官没有回来,郑立本又悄悄地离开奇家。走到戈壁沙漠中,当时夏天阳光酷热,郑立本捧着路边的马尿喝,因恶心而呕出来,呕了又喝,像这样过了几天,郑

14、立本疲惫至极倒在了路上。刚好碰到一群当地番民骑马经过那里,轻抚他发现他还没断气,把他背到泉水边给他水喝,过了好一阵他才苏醒过来,番民们又拿大饼干粮给他吃。他又起来继续走了几十里路,看见从天山积雪融化而来的水,澎湃汹涌奔来。他提起衣裤徒步渡河,河水冷得像冰一样,中间还夹带着像碗和拳头般大小的砂石,撞击在胫骨上疼痛难忍。好久好久才上了岸,到了去吐鲁番的大道。由此他经过蒙古塔,到了乌鲁木齐,赶紧跑到绥来去访察,他的父亲却已经病死多年了。立本放声大哭经过街市,痛不欲生,两次濒临死去。从前他父亲郑相德到达戍边之地时,西域的人请他当家庭教师,教过的学生很多,他死之时,学生们共同为他安排丧事。到现在听说他儿

15、子郑立本来了,就把郑相德的坟墓所在告诉了郑立本。打开坟墓那天,郑相德的学生们全都到了。祭扫完毕打开棺木,郑相德的身体皮肤全都腐烂掉了,只有左手还存在,缺掉的那节手指和指上的横纹还像从前一样,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十分惊骇诧异,认为是上天有意留下这只手,用来等待孝子的辨认啊。郑立本更加悲哀地哭泣,不能停止。人们把这件事上报给都统,沿路给郑立本准备仆夫,供给驿马,保护他背着骨灰回家。郑立本回到家后拜见母亲,母子俩抱头痛哭。安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男女老少,奔走观看,都称呼他为郑孝子。四、高考热点16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中央政法委首次向社会集

16、中公布了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这些典型案件的集中公布,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强烈信号,要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用集中公布的方式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并借此方式来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 _【答案】中央政法委首次以向社会集中公布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的方式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以及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的强烈信号。17下面是我国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_【答案】标志由环绕的树叶、“心”形、张开的“手掌”组成。叶代表植物,象征绿色环境;

17、心代表热心参与,手代表积极行动。手掌又像鸽子,象征创造适宜生存的美好环境。(意思对即即可)18从下面课文中任选一篇,运用对称的表达形式,写一则课文评价语。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边城_赤壁赋_【答案】边城:湘西景美,边城情深。赤壁赋:赤壁赏江月,苏子叹人生。五、写作创新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晚上,行走在路上,我们总要感谢那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路灯,是它驱散了我们心中的恐惧,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它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成熟请以“心头那盏不灭的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

18、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指向】这是一个具有较大开放性的题目,可以着眼于自己的人生体验、美丽梦想,从个人经历入手;也可以立足于人类历史,从文化和思想的角度着笔;还可以把触角伸向现代社会,捕捉生活的瞬间,这样,“灯”就有了较多的喻意,它可以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感情、一种道德,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等。写作时,要注意“灯”的定语“心头”、“不灭”,还要注意“灯”的指引作用。【佳作赏读】永不熄灭的灯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回首张望,在这烟波浩渺的时空,有着人类走向辉煌、走向文明的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是一盏不灭的灯。在灯的映照下,我看到了脚印一边的悬崖,也看到了另一边的坦途。一

19、盏不灭的灯在旁边映照着。是谁?是谁一次次地拿着灯指引和提醒着我们?是那位在楚国望着漫漫长路不断上下求索的三闾大夫吗?原本少年得志的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备受怀王的赏识。但君王的昏庸和小人的当道,使你受尽痛苦,遭遇流放,原本忠心尽职的你,面对着滔滔的汩罗江,也不禁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然后纵身投到江里,永葆自身的高洁。因为你知道,当今污浊的社会已经没有人能明白你。你只好把你的著作和自身高洁的情操,化为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当今,指引着后世。是那位学问渊博、学术造诣很高却过着清贫生活,视楚国相位于不顾,终日靠编织草鞋为生的庄子吗?原本可以做官,享尽荣华富贵的你,却要秉承道家

20、的思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继续传扬自己“道法自然”的观点,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慢慢地,在时代的道路上你化为一盏灯,一直指引着人们走向心中的那座象牙塔。是那位在草屋里居住,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而宁愿自己挨饿受冻的杜甫吗?面对着统治者的荒淫无道,面对着老百姓受尽饥寒的社会现状,你流尽了泪水,用毕生去书写着所有的一切。最后,你去了,带着遗憾,带着未能实现的愿望,在一个寒冷漆黑的冬夜,飘向了远方。然而,那高尚的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感,已化作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后人的心灵。是那位建造了“西湖景致六条桥,隔株杨柳隔株桃”这个西湖十景之首“苏堤”的大

21、文学家苏轼吗?心有大志,却遭贬谪,但你没有让自己湮没在个人的悲痛之中,你将目光投向了百姓,投向了那年久失修的西湖灌溉工程。从此,苏轼就化作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高高地挂在西湖上空,并时时地照着历代官员的内心。是的,是他们,是那些心系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他们,把自身化成了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无惧无畏地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向前走。【名师点评】这篇习作有这样几个优点。一是中心突出。中心句出现在最后一段:“是那些心系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他们,把自身化成了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无惧无畏地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向前走。”二是结构严谨。开头提出问题,结尾解决问题,注意了前后文的照应。三是条理清晰。中间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形式,每段一个材料,有叙有议;且所选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四是选材典型。文中所选四个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全都是古人,全都有忧国忧民之情,他们的这种感情就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五是语言富有诗意。如“你去了,带着遗憾,带着未能实现的愿望,在一个寒冷漆黑的冬夜,飘向了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