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自然灾害)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8(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甲水域有河流汇入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BCD【答案】7C 8A【解析】7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
2、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D。8
3、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飓风是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
4、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台风和飓风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动区域不同。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2022年1月浙江卷)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正确,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1月浙江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
5、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面小题。17【河流地貌的发育】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比c老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b比c新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BCD【答案】17A 18D【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北侧为河流,所以该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在甲西北方位大致与甲平行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所以,甲地的小河的流向应与该河流流向相同,为流向东北,A
6、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8信息显示,b岩层覆盖了两条穿过c岩层的断层,且该地为向斜,b岩层位于c岩层中间,因此b比c新,正确,错误;b为石灰岩,c为砂页岩,b岩石颗粒物比以c岩石颗粒物小,材料信息表明沉积环境中水越深,沉积的颗粒物越细,表明先形成c岩层时,水较浅,后形成b岩层时,水较深,因此bc期间水深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正确,错误。故选D。(2022年6月浙江卷)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B
7、CD【答案】1B【解析】1据材料,图中拍摄的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观察4幅图片可知,是新月形沙丘地貌,是宽广的谷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可推断为冰川槽谷, 是石林地貌 是雅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年6月浙江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BCD6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5B 6A【解析】5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是砂岩,属于
8、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6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2022年6月浙江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9、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海岭裂谷山脉岛弧ABCD【答案】11D 12C【解析】11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12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错误;据
10、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2年1月浙江卷)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7【河流地貌的发育】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B山脉阻挡,降水量小C洋流影响,降温减湿D河流短少,径流量小【答案】7D【解析】7由图可知,与旧金山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差不大,与题意不符,AC错误;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B错误;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
11、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正确。故选D。(2022年湖南卷)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68题。6(洪灾产生的原因)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集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复杂7(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处Bb处Cc处Dd处8(防灾减灾)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降低暴雨的频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抑制土壤盐碱
12、化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BCD【答案】6A 7A 8C【解析】6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7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
13、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
14、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河流地貌的发育】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的发育过
15、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3D 4A【解析】3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4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
16、,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点睛】特别提醒: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断面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
17、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2) 【河流地貌的发育】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18、。【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解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纳木错地处夏
19、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形较高,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2)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2022年新高考山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
20、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3)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答案】(1)板块运动;断层;流水侵蚀;流水沉积。(2)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3)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的变化大;时间集中;不连续
21、性。【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古雅斯河地壳运动及乔治湖湖区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补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培养图表分析、地理原理应用等地理学科综合素养的能力。(1)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水沉积作用。(2)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
22、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3)由于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水量的整体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较强的时间,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地下水补给的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由于该地的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较为明显,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故该地的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具
23、有不连续性的特点。(2022年湖南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城。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1)(热力环流)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2)(河流地貌)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3)(流域开发、水电站建设的影响)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
24、(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解析】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
25、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2)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
26、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
27、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2022年高考模拟题】先锋植物指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巴西高原某地为石英岩阶梯状地貌,先锋草本多在其陡坎上部的节理(即裂隙)薄弱带率先发育,随着演替持续,灌木发育,阶梯平台逐渐后退。下图是
28、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研究小组制作的示意该石英岩阶梯状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陡坎上部的节理薄弱带率先发育先锋草本的关键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与先锋草本相比,灌木()A对水肥需求少B根系伸展空间比较大C环境适应性强D改造地表形态作用弱3后期,石英岩阶梯状地貌陡坎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生物风化B流水侵蚀C物理风化D风力侵蚀【答案】1D 2B 3A【解析】1根据材料“先锋草本多在其陡坎上部的节理(即裂隙)薄弱带率先发育”,因为陡坎上部的节理薄弱带裂隙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有少量土壤存留,利于草本植物生长发育,故其关键因素是土壤,D正确;该处光照、 气温和降水均无明显差异
29、,不是其形成的关键因素,ABC错误。故选D。2根据上题和材料信息,先锋草本多在裂隙处率先发育,对环境要求较低,土壤发育差,随着演替持续,松散碎屑物质增多,土壤增多,灌木发育,因此,与先锋草本相比,灌木对水肥需求多,根系伸展空间比较大,环境适应性差,改造地表形态作用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后期,石英岩阶梯状地貌的陡坎变化,主要是因为灌木等植物根系的顶托作用使得岩石破碎,形成碎屑堆和松散巨石,此种作用属于生物风化作用,A正确;该地为石英岩地貌,岩层较为坚硬,流水侵蚀、 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均不是其地貌陡坎变化主要的外力作用,BCD错误。故选A。【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
30、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这两类风化通常是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层中的水在气温变化影响下,土层反复冻结融化,导致土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和移动的过程。下图为某区域冻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观察到图示景观的是()A祁连山地B四川盆地东北缘C东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中部5冻融导致岩体破坏的作用属于()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D物理风化【答案】4A
31、 5D【解析】4冻融地貌景观形成需要土层反复冻结融化,主要出现在高山高寒地区,尤其是雪线附近。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拔高,有终年积雪,雪线附近冻融现象显著,冻融地貌景观广布,A对;四川盆地东北缘、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中部这些区域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虽会出现短暂性、季节性冻土,但冻土层薄,冻融作用不显著,形成不了图示景观,B、C、D错。故选A。5冻融现象受气温变化影响大,气温低于0时水结成冰使裂隙扩大,气温上升后冰融成水,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一冻一解,反复进行使岩石崩解破碎,属于物理风化,D对;冰川侵蚀是指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流水侵蚀是指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
32、进展侵蚀;冰川沉积作用是在冰川运动中或消融时因搬运能力降低,而将其携带的各种岩石碎屑沉积下来的堆积作用,这些外力作用与材料中所给冻融作用的相关信息不符,A、B、C错。故选D。【点睛】冻土地貌主要由于冻融作用形成的。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的复杂过程。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区的嶂石岩景区,是一种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砂岩地貌,由易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岩层中发现很多生物化石,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图示意嶂石岩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之初的地
33、理环境最可能是()A地势低洼的山间盆地B崎岖起伏的大陆架C炎热干燥的戈壁沙滩D四季分明的浅海区域7导致图中岩层出露地表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答案】6D 7A【解析】6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河北省东部靠近渤海,离海较近;岩层中发现很多生物化石,说明此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故嶂石岩形成之初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四季分明的浅海区域,D选项正确。此地貌与丹霞地貌类似,是经过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该地貌岩层长墙连续不断,故其形成地区地形应较为平坦且面积较为广阔,山间盆地与崎岖起伏的大陆架与之不符,A、B选项错误
34、。本区雨量充沛,受流水下切作用形成,故不能为干燥的戈壁环境,C选项错误。故选D。7据图及材料分析可知,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后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垂直抬升,使本区的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A选项正确。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水平拉张和水平挤压都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B、C选项错误。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地貌,不能使沉积岩直接出露地表,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
35、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除了太行山脉,山西的中条山也有分布,但基本上都在河北、山西、河南这一带。海心山是位于青海湖湖心偏南的一个小岛,山顶高出湖面约70米,海拔约3300米,其山体系花岗岩和片麻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构成。全岛面积仅为1平方千米,但因距离湖岸40米处有一口淡水古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在岛上定居。下图为海心山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据图可知()A花岗岩受风化作用显著B海心山由岩浆喷发而形成C片麻岩形成早于花岗岩D海心山经历了地壳的抬升9古井中
36、淡水的直接来源可能是()A花岗岩裂隙水B山顶冰川融水C片麻岩裂隙水D附近青海湖水【答案】8D 9C【解析】8由图可知,花岗岩位于片麻岩之下,位于地下,受风化作用较小,片麻岩则裸露出地表,受风化作用强,A错误;海心山山体系花岗岩和片麻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构成,花岗岩由岩浆侵入而形成,B错误;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在地下深处经岩浆高温高压下经深变质作用而成,故形成晚于花岗岩,C错误;花岗岩和片麻岩是在地下形成,现裸露地表,表明该地经历了地壳的抬升后经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故选D。9由图可知,古井水面右侧有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交界面。花岗岩岩层坚硬致密,难以风化形成裂隙,A错误;海心山高出湖面约70米,相对
37、海拔地,无冰川融水,B错误;片麻岩裸露地表经风化作用裂隙较多,地表水可通过裂隙下渗补给古井,C正确;青海湖为咸水湖,D错误。故选C。【点睛】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以及大气中水汽和土壤中水汽的凝结,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人工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降水的强度、形式、植被、包气带岩性、地下水的埋深等密切相关。一般当降水量大、降水过程长、地形平坦、植被茂盛、上部岩层透水性好、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大时,大气降水才能大量的补给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主要受岩层透水性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地表水水位与地下水水位的高差、洪水的延续时间、河流流量、河流的含泥沙
38、量、地表水体与地下水联系范围的大小等因素。在陕北黄土高原,在一道黄土墚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墚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水洞。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BCD11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12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梁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主要是由于该处()A汇水面积充足B地势平坦开阔C黄土质地疏松D裂隙发育较好【答案】10B 11C 12A【解析】10观察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
39、图可知,黄土的湿陷作用是落水洞发育的首要因素,本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成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是状态;地表低洼,易造成流水汇集,水流沿垂直的裂缝下渗,流水带走细小的颗粒,裂缝增大,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是状态;由于下面的砂岩层不透水,水流到达黄土底部时向水平方向流动,使底部黄土受到浸泡变软,上部的黄土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崩塌,落水洞进一步扩大,是状态;随着相对高差进一步加大,流水冲蚀作用不断加强,落水洞再扩大,是状态;故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根据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图可
40、知,“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比较大等鲜明特征”,本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成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地表低洼,易造成流水汇集,潜蚀作用带走细颗粒,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随着相对高差进一步加大,流水冲蚀作用明显,落水洞进一步扩大,所以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在落水洞形成过程并没有出现断层,B错误;由于黄土具有孔隙比较大、湿陷性等特点,流水汇集时下部土体遇水软化,可以发生土体的断裂塌陷,但落水洞形成的地质作用还是以流水侵蚀为主,A错误;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
41、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落水洞的形成并不属于溯源侵蚀,D错误。故选C。12水是落水洞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落水洞发育形成的各个阶段都必不可少。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梁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这里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是汇水较好的位置,由于该处汇水面积充足,流水侵蚀作用强,为落水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A正确;黄土梁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地势不是平坦开阔的,B错误;黄土质地疏松 、裂隙发育较好是黄土普遍具有的特征,不是该处的优势条件,CD错误。故选A。【点睛】落水洞的形成,在开始阶段,是以沿垂直裂隙溶蚀为主。当孔洞扩大以后,下大雨时,地表大量流水集中落水洞,冲到地下河
42、洪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石砾,往下倾污,对洞壁四周进行磨蚀,使落水洞讯速扩大。有时岩体崩塌,也可使落水洞扩大因此落水洞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巴丹吉林沙漠位于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mm,沙漠东南部腹地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其高度常年稳定,最大高差达500m以上。下图示意该地某沙山顶部沙层温度、水分随深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沙山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大气降水B湖泊水C河流水D地下水14该沙山常年稳定、高大的原因是()A终年风力较弱B沙山湿度大C大气降水少D植被覆盖率高【答案】13D 14B【解析】13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内陆,降少,河流欠发育
43、,湖泊稀少,因此大气降水和和河湖水补给少,可推测水分来源于地下水,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冬季西北季风强且植被覆盖率低,AD错;沙山顶部含水率,粘度,抗风力侵蚀,抗搬运能力强,B正确;大气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加上冬季风影响,沙山会更不稳定,C错。故选B。【点睛】表层沙子下随着深度的加深,含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表层沙子下为湿沙层,沙子孔隙里含有大量水分,受断裂带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定性增强,进而形成高大沙山。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侧,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粗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泥页岩构成的九大平行山脉和槽谷。下图为“川东青宁乡地貌剖面示意图”。
4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河谷()A发育在背斜构造的顶部B由断层构造下陷而成C发育在向斜构造的槽部D由软岩层受侵蚀而成16图中区域()A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取水方便B具有良好的承压水发育构造C山岭两坡的受侵蚀程度相当D河谷西侧山坡常有泉水出露【答案】15D 16B【解析】15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该河谷所在位置岩层向西倾斜,岩层可能在东部方向向上弯曲,东部可能为背斜,但图中显示东部侵蚀严重,因此该河谷未在背斜顶部,而是在背斜的西侧一翼故A错误;根据岩层的坡度,以及向上拱起,可判断不是向斜,故C错误;图中岩层并未出现裂隙,也就没有发生断层,故B错误;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清晰,被河流侵蚀成为山谷,
45、证明其岩层较为松软,故D正确。答案选择D。16图中显示地表起伏较大,虽然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但是由于坡度较大,不易取水,故A不选;该地质构造,岩层由粗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泥页岩构成,层次分明,坡度向西,坡度较大,具有良好的承压水发育构造,故B正确;区域内山岭东侧受侵蚀较为严重,西侧侵蚀较弱,故C不选;观察图中信息,河谷西侧岩层走向与坡向一致,不易出露泉水,故D不选。答案选择B。【点睛】向斜和背斜的性质不同:背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向斜:属于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背斜和向斜的判定:1、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2、向斜:向斜与
46、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A沉积作用显著B含沙量高C下切侵蚀显著D径流量小18图中阶地属于堆积阶地,由河漫滩演变而来,河漫滩和阶地分别形成于()A间冰期、冰期B冰期、冰期C冰期、间冰期D间冰期、间冰期19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A位于凹岸,遭受
47、侵蚀B位于凸岸,遭受侵蚀C地壳上升,遭受侵蚀D地壳下沉,遭受侵蚀【答案】17C 18C 19A【解析】1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冰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上升,河水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BD错误;由于河流流量大,壶口出河流流速较快,河流侵蚀力强,河流主要以下切侵蚀河床为主,沉积作用不显著,故A错误,C正确。答案选择C。18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期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大,下切侵蚀能力下降,河流以沉积和侧向侵蚀为主,形成河漫滩,故AD错误;间冰期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加上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使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大
48、,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故B错误,C正确。答案选择C。19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东西两侧的T3阶地海拔大致相同,说明河谷两侧的地层并未发生差异性的升降,故CD错误;河流的凹岸往往遭受侵蚀,阶地也可能因此而缺失,因此T2属于凹岸,遭到侵蚀而缺失,故A正确,B错误。答案选择A。【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 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如下图)。在地质
49、时期,松辽平原最初是巨大的强烈沉降带,形成古松辽盆地。众多河流注入松辽盆地,形成了古松辽大湖(包括现在的松辽分水岭),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湖泊数量却比东部多,其主要原因是()A冻土发育B地势低洼C土质黏重D蒸发较弱21导致地质时期的古松辽大湖演变为松辽平原的关键因素是()A气候变化B河流改道C湖泊沉积D地势抬升22有关松花江松原市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量变化小B结冰期短C有凌汛现象D流速较快【答案】20B 21D 22C【解析】20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吉林省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距离海洋较远一些,松辽平原最初是巨
50、大的强烈沉降带,形成古松辽盆地。众多河流注入松辽盆地,形成了古松辽大湖;湖泊数量众多,是由于地势低洼导致的,故B正确;吉林省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冻土发育差、土质疏松,故AC不选;蒸发较弱对湖泊的形成影响较小,故D不选。答案选择B。21根据题意,阅读材料可知,古松辽大湖是由于地面沉降形成的,但之后演变成为松辽平原是由于地势抬升,湖水流出形成的,故D正确;气候的变化对地形的影响很小,故A不选;河流改道,会导致大湖的湖水减少,最多形成盆地地形,不会形成平原,故B不选;东北地区的河流水土流失不严重,因此湖泊沉积不是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不选。答案选择D。2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地区的河流位
51、于季风气候区,流量较大,故A错误;由于区域内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结冰期长,故B错误;该河段流程从低纬流向高纬,因此会出现凌汛现象,故C正确;由于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因此流速较慢,故D错误。答案选择C。【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凌汛、径流量变化、流速、补给类型。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下左图)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0年7月,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这里沙滩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右图为同学们根据取
52、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2)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请说明其形成过程。(3)说明C处形成沙丘而没有形成沙堤的原因。【答案】(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波浪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风化产生的松散物质;沿岸洋流将东冲湾河口沙粒携带至此。(2)涨潮时,海水流速快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小不一的沙粒向海岸移动,在B处堆积;退潮时,海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较弱,将颗粒较小的沙粒搬运至A处堆积;颗粒较大的沙粒保留在B处。(3)C处距海岸较远,受海浪作用较小,主要受风力作用;风挟带海岸沙粒向北移动,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小,搬运作用减弱,在坡地C处逐渐堆积,形成
53、沙丘。【解析】本题以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河流、风的搬运、堆积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由半岛示意图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可能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随着河流入海携带而来,以及河流入海时自身携带搬运而来的泥沙;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搬运的海底碎屑物质;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沿岸流从东冲湾携带沙粒到此。(2)由示意图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涨潮时,海水搬运的泥沙没有分选性,将大小不一的沙粒带到B处,退潮时以海浪的沉积作用为主,当海浪由陆地向
54、海洋方向移动时,海水携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3)由示意图可知,C地距海较远,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过程中,搬运海岸的沙粒,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携带的沙粒在坡地C处沉积。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截至2017年初,阿尔伯特盆地发现油气田18个。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其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该层具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
55、岩(指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形成需要具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质并达到转化成油气的温度条件);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一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下图为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1)分析夹砂岩泥页岩发育成阿尔伯特盆地主要烃源岩的优势条件。(2)说明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主要储存于砂岩层中的原因。(3)推测阿尔伯特盆地油气资源富集成矿的过程。(4)解释阿尔伯特盆地油气成藏过程中内力作用的重要性。【答案】(1)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阿尔伯特盆地发育初期,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
56、,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度要求。(2)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埋藏较浅,压实较弱,形成孔隙发育的油气矿藏储层。(3)下层烃源岩形成油气后,油气开始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由于砂岩上部是细粒湖相泥岩,岩层封闭性好;油气受封闭性好的泥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最终富集成矿。(4)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壳沉降幅度较大;盆地接收的沉积物多,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条件;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的弯曲,形成的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保存。【解析】本题以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丰富为材
57、料设计试题,涉及地质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思维的能力。(1)由材料可知烃源岩是指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形成需要具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质并达到转化成油气的温度条件,因此夹砂岩泥页岩发育成阿尔伯特盆地主要烃源岩的优势条件要从有机质的形成、温度条件和储藏条件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可知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盆地发育初期,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环境条件较好,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为后期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由于地层形成时间早,夹砂岩泥页岩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
58、度要求。(2)读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可知该地垂直方向上有泥页岩、砂岩和夹砂岩泥页岩,其中油气矿臧主要储存于砂岩层中,其中砂岩层相对于其他两种颗粒物较大,该地区有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与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由材料可知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一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使得砂岩层的埋藏深度相对夹砂岩泥页岩较浅,压实较弱,形成了孔隙发育的油气矿藏储层。(3)由材料“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和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断层分布较多,下层烃源岩形成油气后,由于密度的原因,油气开始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读图可知砂岩上部是细粒湖相泥岩,岩层封闭性好,三角洲相砂岩
59、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油气受封闭性好的泥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并最终富集成矿。(4)由材料可知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壳沉降幅度较大,易于形成盆地或谷地地形;盆地由于地势较低,接收的沉积物多,利于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条件;结合上一问可知油气会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因此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在油气资源的储存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结构,而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的弯曲,形成了背斜构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
60、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4)推测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
61、气候的干湿变化。【答案】(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地形、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植被)草木茂盛。(3)(湖沼形成)地势低洼,雨季降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位洪积扇扇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沉积物颗粒小,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湖沼物质形成与变化)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并形成黑色腐殖质;气候变干,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
62、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4)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解析】本题以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相关内容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整体而言,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
63、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入手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处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可知,遗址所在处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该处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3)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以通过湖沼形成、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湖沼物质形成并沉积形成沉积层来描述。该处位于山区地势低洼处,雨季时,降水和地下水易在此处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沉积处位于洪积扇扇形边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水流携带的沉积物沉积,且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洪积扇扇形边缘处沉积物颗粒小,同时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当时由于该地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再加上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当地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最后形成黑色腐殖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4)结合第三问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知,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新洪积扇的出现反映出该地再次湿润,故该地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