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推行“大道”,在意识到“大道不行,礼乐难兴”的现实后,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反映了孔子A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B思想保守不合时宜C主张复古的政治理想D缺乏权威地位低下2研读以上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出自国语晋语(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 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
2、,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出自左传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出自论语A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 B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C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D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3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
3、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这一史实反映了A加强南北经济联系的需要B废除分封制的背景C中央势力扩展至南方边远地区D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6同文馆、天津水师学堂等在招生时,报考者寥寥,在毕业后还需要给予科甲出身,李鸿章甚至不得不奏请新式学堂学生一体参加乡试。此现象反映了A新式学堂教学目标虚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B新式学堂教学质量不高,毕业学生素质较低C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4、对新式人才需求少 D科举影响大,近代教育需依附传统教育生存7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中国古代田宅交易中,一直有“问亲邻(田宅出典,出卖人的亲戚和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两宋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问本宗有服亲及墓田相去百户内与所断田宅接者”,直到“不问亲邻”。据此可知,在宋代田宅交易过程中A血缘关系持续影响土地交易B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强化C朝廷重视规范土地交易程序D土地交易对象不断扩大9
5、如表是朱熹领导的“书院运动”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主持过的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福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主要教学内容儒家经学主要教学形式分班教学,有讲有读,教研结合主要教学思想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然欲行而未明理,则所践理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A两宋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B朱熹以董仲舒著作为教材C南宋时南方书院盛于北方D朱熹主张明理与行理结合10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1“石渠
6、宝笈特展”隆重登场后,清明上河图吸引大量观众,有观众被下图所示的细节所吸引,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个路边摊,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香饮子”(“香饮子”是饮料)。下列各项中解释正确的是A此画是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B此画可反映北宋商业的巨大发展C画中对“香饮子”等细节的描绘集中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D该画作者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12清代,山东省清平县,“农忙之际,农村工市所在,多有其人于每日极早麋集村外道旁,携带应用锄镰以待雇用,其工资有低昂,由劳资双方于趁市时协商之。”以上材料表明当时A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市场体系B雇佣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发展C原有土地生产关系基本瓦解D手工作坊劳动对象
7、有所扩展13唐睿宗(662年716年)时,“正朔所及封疆无外,虽户口且增,租赋不益。莫不轻去乡邑,共为浮堕”。民户抛却田园,以商贾为业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在少数。安史之乱以后,经商队伍自然更为庞大。这反映出当时唐代A土地经营利润大幅提高B人口流动逐渐减弱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弃农经商之风颇盛14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15清朝中后期的鸦
8、片贸易导致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严重冲击中国当时的货币体系。白银外流前,约1000文铜钱兑换一两白银。鸦片战争后,约1600文铜钱兑换一两白银。清朝农民必须以白银向国家缴纳赋税。以下对其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造成银贵钱(铜钱)贱的现象 B农民赋税负担加重,政府收入并未增多C便利西方殖民者控制中国海关 D削弱中国经济实力,殖民者从中获取暴利16唐朝前期,在三省六部制度的政治保障下,君主励精图治,国家实现空前繁荣。唐玄宗统治后期,疏于朝政,任用奸佞,宠幸宦官,终于酿成安史之乱。高度成熟的政治设计没有能够防止唐朝由盛转衰,这说明A政体影响国家政治生态状况B三省六部制度的缺陷明显C治乱交替是国家发展的
9、必然规律D国运兴衰取决于吏治情况17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一察举制。这一史实主要说明A地方割据势力被完全消灭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D地方势力影响了国家统一18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的天数相符;大骨12节,与一年之月数相符;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符;外有四肢,与春夏秋冬四季相符等。董仲舒的这一主张A意在强调天人合一B合理解释了春秋大一统C是儒学的理论基础D推动了儒学哲学思辨化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
10、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 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
11、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 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
12、郡县制中 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20历代都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代贡举要可分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唐代新兴之进士词科阶级在其放浪不羁之风习进士科其中固多浮薄之士。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国家累朝取士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胡瑗,世称“安定先生”,宋初理学先驱)尤病其失,遂以明达体用之学授诸生。(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安定学案材料二 王安石坚决要求废除考贴经、墨义等的明经科,认为它们专事雕琢文字,死背词句;保留进士科,改考试诗赋为考试经书的“大义”和时务策、论;他还对有名无实的太学进行了整顿,设立武学、律学和医学等科,培养专门人才。卞孝萱、胡
13、阿祥改革通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一,概括唐宋时期“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人纠正弊端的努力。(2)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效。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
14、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材料二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財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
15、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増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岀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参考答案1A2C3A4A5C6D7C8D9D10A11B12B13D14D15C16A17C18
16、A19(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等。(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4)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20(1)弊端:内容尚浮华;士人不讲求实际(浮薄);风俗败坏。努力:改革教育内容;重建儒学(构建理学)。(2)措施:废明经科;调整考试内容;整顿太学;增设新科目。成效:培养了专门人才;传播了变法革新思想。21(1)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作用不同:前者只是顾问和内侍机构;后者与首相共进退,共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