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三 阶 段 性 抽 测 一语 文2022.10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璞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
2、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前三句全是
3、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璟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设的基本条件。(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材料二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
4、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
5、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
6、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
7、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期说意境)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阿米尔的话,论证了自然风景的重要性,没有自然风景,就无心灵的映射。B.“鸢飞鱼跃”虽是自然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的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C.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D. 王夫之评论杜甫诗工,王维诗妙,说明逼真的刻画有损于意境的营造。2.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8、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B.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从而开辟了异于人间景物的新境界。C. 王国维对“意境”解释就是情景交融,而中国传统美学则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D.西方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并不追求在作品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士庶
9、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B. 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C.天净沙秋思前四句写景,只有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写情,情和景相对独立,不能做到“情景交融”。D.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句句写景,却融合着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符合“境生于象外”的理论。4. 两则材料中“意境”的含义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_董 桥美国当代桂冠诗
10、人比利柯林斯说,写诗的人不必觉得诗人必须沉吟哀悼纽约世贸大厦的灾难诗歌的精神从来就跟邪恶对立;一首写蘑菇的诗、写遛狗的诗,也许反而可以贴切回应“911”带来的惨云愁雾。话虽这么说,美国今日报邀请诗人选一首旧作抚慰国殇的时候,他还是选了死亡。那首诗写逝者在天堂上乘坐一叶玻璃扁舟划向永恒,远远俯视人间的动静看着我们在穿鞋子、做三明治;看见我们躺在草地上、躺在卧榻上沉沉陶醉在炎午的万籁之中,还以为我们是在回望他们。他们于是搁桨停划,悄悄等待,像爹娘似的等着我们闭上眼睛。诗的情调祥和体贴,轻轻载着伤感渡进一片宁静而深远的太虚幻境,从而给生死下了一个圆浑的诠释。可是,萦回在我心中的其实是诗人没选没写的蘑
11、菇和遛狗的诗。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那期间,申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
12、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锰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1952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
13、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我是1965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颇具绅士风度。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申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
14、”他说,“胡先生学问深厚而才情单薄!”这淡淡的半堂课,我受用到老。他起初常常说我的翻译七百字里起码有十个地方是笨译做人不可取巧,翻译必须学巧!”申先生每给我改一篇译文,总是叮咛我回家好好逐句捉摸。这样改了八九篇,回头重看自己的旧译,我才脸红了。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群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一心安贫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适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群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15、1990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失意时,申先生把他早年手抄的诗册送给“我”,是为了表达对“我”的安慰和勉励。B. 申先生说的“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既是对毕九歌诗名不传的感慨,也是对自己遭遇的愤愤不平。C. 申先生批评“我”的翻译有很多笨译时的言行,体现了他的严谨高明,这让“我”受益
16、匪浅。D. “最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这句话可以见出申先生并不在意个人能否改变社会,而在意人生是否丰富充实。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萦回在我心中的其实是诗人没选没写的蘑菇和遛狗的诗”,这既是叙写申先生的心理依据,也为后文叙写申先生即兴写作作铺垫。B.“我”在申先生送的手抄诗册中特别摘出“共说南山雨一犁”那首,对下文叙写申先生的品质起了暗示作用。C.在申先生遭遇丧偶之痛时,我把他的手抄诗册还给他,这与前文他送我诗集照应,暗示了两人情感上的默契。D. 申先生“微微点了点头”“踽踽走进小巷”等细节描写,表明他理解了“我”的用意,也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
17、。7. 给本文选择一个标题,你认为是“南山雨”还是“申石初先生”更为恰当?为什么?(6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文本一黄州快哉亭记苏 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河,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注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
18、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
19、,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文本二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碹碹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呱如钟鼓不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
20、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注】张君梦得,即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俭,当时贬为黄州(齐安)主簿。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B.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C.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D.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
21、非快/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东西一舍即东西向三十里之意。B. 兰台原是楚国宫台名,后泛指宫廷藏书处。文中指第一种之意。C. 讽一般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文中即讽喻之意。D. 郦元是北魏郦道元的省称,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代表作是括地志。10.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始并未从亭子本身入手,而是从长江水势逐渐涨大说起,为全文观胜和“快哉”主题的展开积蓄了充沛的文气。B. 第二段一开始就描写了登临快哉亭所见景色的奇幻和壮观,水到渠成地点出了亭以“快哉”为名的原因之一。C. 第
22、三段化用宋玉典故,引出自己关于人生态度的正面回答,接着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肯定了自己的观点。D. 作者所称道的超然物外,不以得失荣辱为怀的人生观,与张梦得、苏轼二人旷达乐观的个性相合。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5分)(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4分)12. 苏轼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俭中说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请结合文本一内容,谈谈苏轼兄弟对“兰台公子”言论持何种态度?简要阐述理由。(3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三) 阅读下
23、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送杨少府贬郴州王 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郴州位于湖南与广东、江西交界处。五两轻五两是古时测定风力的器具,用鸡毛五两系桅杆顶上而成。“五两轻”指风大。青草瘴据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夏口、湓城二均在郴州以北。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首送别诗,诗中有哀婉伤感的情绪,但基调并不凄怆,尤其是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豁达。B.首联写与杨少府共看洞庭山水,秋色萧索,冷月猿啼,渲染了与杨少府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C. 颔联
24、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忧愁三湘水远,厌恶南风大,将杨少府不愿前行的情感写得细致人微、生动感人。D.颈联设想在明年春天瘴气起、江水涨之时,杨少府可经夏口、滥城而北归,为尾联做铺垫。14. 赵殿成评点此诗的最后两句“送人迁谪,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右丞此篇结句,得忠厚和平之旨。”请结合点评,简要分析尾联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1)李白蜀道难中的“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引出了蜀道开辟的艰难。(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描写万物在春日复苏、繁荣滋长的美好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5、引发对生命的思考。(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交代了自己创作史记的三个目的,除了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外,还有“_,_”。(4)王维在山居秋瞑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中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_,_”。(5)词人常用“雪”这个字对浪花绘形绘色,表现景色的壮美,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又如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_”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2022年2月4日,(甲)的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开幕式虽然不长,但其亮点(乙)。除了传统的文化元素、科技元素、精彩的创意等,在每一个细节中呈现了“简单、安全、精彩”的理念。贯
26、穿始终的各种精彩瞬间令各国运动员(丙)。最有创意或突破性的是点火仪式。一方面,主火炬为巨型“雪花”,“大雪花”由参赛国的“小雪花”组成,寓意_另一方面,_,火种虽小,却意味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外,足够小的火炬,还清晰地传达了_,倡导保护地球生态。这种点火仪式在百年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不仅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开幕式上,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场地都奔腾着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黄河水慢慢结冰,变成了一个闪烁着光影的冰块。接着,一个晶莹的冰雪五环随着冰屑的落下破冰而出。破冰就是打破壁垒,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大家融为一体。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中国
27、古代诗歌整体上的魅力和中国画的唯美,而且以直截了当的视觉冲击打破了僵局。16.请在文中第一段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这一幕不仅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中国画的唯美,而且以直截了当的视觉冲击打破了僵局。B. 这一幕不仅以视觉冲击直截了当地打破了僵局,而且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中国画的唯美。C. 这一幕不仅以直截了当的视觉冲击打破了僵局,而且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中国画的唯美。D. 这一幕不仅以视觉冲击直截了当地打破了僵局,而且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整体上的魅力和中国画的唯美。18. 请在文中
28、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走在园中,我看到阳光将园墙斜切下的朋影,他曾在那里沉思默想。他在这里度过了狂躁而绝望的青年时光,也在这里积聚起中年的深厚思想,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熟悉他。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他与地坛融为了一体。我登上方译坛的青石台阶,我想我应替史铁生去拜谒这个他无法登临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的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坛台上,青铜方鼎默默无语,凝重伫立。此时天空辽闹,四野空旷,微风朗日,如沐慈悲。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坦荡,
29、一种信念的力量。史铁生虽然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像正午的阳光照亮了许多人幽暗的心灵角落。19.下列各项中,和画着重号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D.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结合材料,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老师
30、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育人之道,可以吗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成长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个性特质;有的同学认为,成长之路上需要干预和约束,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假如你也在课堂里,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 三 阶 段 性 抽 测 一语文参考答案2022.101.B(A项,“论证了自然风景的重要性,没有自然风景,就无心灵的映射”理解有误,引用阿米尔“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
31、心灵的境界”,是为了论证“心灵的映射”的重要性,强调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C项,“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强加因果。D项,“说明逼真的刻画有损于意境的营造”无中生有。)2.D(“并不追求在作品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有意境的作品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3.C(C项,情和景相对独立,不能做到情景交融表述有误。
32、对照原文对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的分析,天净沙秋思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末一句写情,景物笼罩、渗透进惆怅、愁思,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的意境,做到了情景交融。)4.都强调情景交融(或“意境”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意境”具有意象“情景交融”的规定)(2分)。都强调开辟(创造)新境(“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开辟新境/“意境”强调超越具体的有限的“象”,揭示宇宙、人生的意味)(2分)。5.B(“愤愤不平”理解有误。)6. A(“为后文叙写申先生即兴写作作铺垫”理解有误。)7. 选“南山雨”。“南山雨”是申先生送给我的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境界
33、。以此为题,表明作者对申先生那种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典雅优美,与正文风格相谐,具有浓郁的诗意,引人遐思。(每点2分)(如选“申石初先生”,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 C9. D(“其代表作是括地志”表述有误。)10. C(作者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11.(1)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作揖(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自得其乐、使自己舒适)呢?(5分,参考得分点蓬户瓮牖;濯于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胜自适)(2)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
34、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4分,参考得分点乃;斧斤;考;其实)12.态度否定(1分)。理由兰台公子(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1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1分)。13. B(首联是作者想象之景,写友人走后来到洞庭湖所见之景。)14.作者以贾谊拟杨少府,表达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夸赞。以长沙不久留,表达作者对友人不久就可返回的祝愿。劝慰友人不须学贾谊吊怀屈原,表达作者对友人被贬谪的宽慰。木诗的忠厚平和就体现在反用贾谊典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之气。(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6分)15.(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
35、梯石栈相钩连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3)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5)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10分,每句1分)16甲举世瞩目/万众瞩目 乙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层出不穷/层见叠出 丙目不暇接(接)/叹为观止(每空1分)17. C18.全世界(各国)的团结 小火替代了大火/采用了小的火种(火炬) “低碳(环保)”的理念(每处2分)19. B20. 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史铁生无法登临,他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我想我应替他去拜谒它。(4分)21.写出了地坛(方泽坛)环境空阔、晴朗的特点。触景生情,引出下文感受到的“灵魂的坦荡”“信念的力量
36、”。采用四字短句,节奏明快,具有音韵感。(每点2分)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赔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
37、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
38、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作揖(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自得其乐、使自己舒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