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类型:A2012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二地 理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考查范围:水循环、洋流、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建议使用时间:2011年9月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2011广东六校联考 )下图为一位旅行者拍摄的某地自然景观的一张照片,照片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图 (a)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 1200 余米,相对高度 128 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23题。 图(a) 图(b)2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图 (b)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3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岩浆侵入 地壳运动 外力作用 火山喷发A B C D5.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
3、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011海南卷)读图,完成68题。6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7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8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011黄冈中学适应性考试)涡度用来描述流体绕轴旋转的趋势,按照惯例,取从上面看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为正涡度,而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为负涡度,流体相对于地球运动具有的涡度称为相对涡度。下图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911题。
4、9若图示海域为太平洋,则洋流甲为( )A墨西哥湾暖流 B巴西暖流 C马达加斯加暖流 D日本暖流10下列为正涡度的地理事物是( )A墨西哥湾的飓风 B澳大利亚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西风漂流11下列关于图示海域洋流乙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纬度变化,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变大B因盛行风的作用,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变大C因沿岸摩擦力作用,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变大D乙比甲流速快,势力强(2011安徽省皖北协作区模拟 )读“全球水平衡示意图”,回答1213题。12有关图中高、低纬度海陆水平衡差值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为( )A低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弱 B低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C高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
5、弱 D高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13从图中不同纬度海陆水平衡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A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中低纬度海洋B形成海洋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陆C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高纬度海洋D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陆地14该地水资源最缺乏的月份是( )Al、2 月 B4、5 月 C7、8 月 D10、11 月15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雨热同期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玉米 B水稻 C夏玉米 D冬小麦(2011济南模拟)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代表水循环蒸发环节的是( )A.B.C.D17水循环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形响是( )A降温减湿
6、 B形成“U”型谷地C形成冲积扇 D决定全球能量转换(2011长春二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 ( ) 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19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及可能的后果是 (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
7、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20.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1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30分) 2011福建卷 21.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
8、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22. (2011上海卷)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家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水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
9、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变化的原因。(3)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演变趋势:_ _。演变原因:_。产生后果:_。(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2011上海卷)23.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
10、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三、选考题(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一类措施及其意义。 试卷类型:A2012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二地 理参考答案1. C 【解析】 图中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造成的。2. 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巨蟒出山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b)中各箭头的关系判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3.
11、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景观经过了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等过程。4.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的组成。据图可知,该山体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按成因该山体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发源于地幔。故D项正确。5.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各类岩石在地球表层受到多种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沉积岩。6. B 【解析】 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出山脉呈现东西走向。7. D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河发源地相同,由于甲河流程长,因此流速慢;乙河地处东
12、北信风带的背风坡,夏季降水量较少;甲河地处东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8. A 【解析】 甲河受地形和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带。9. D 【解析】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和位置,判断该洋流为日本暖流。10. A 【解析】墨西哥湾的飓风属于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11. B 【解析】 据图可知,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变大。12. D 【解析】据图可知,高纬度地区差值小,主要是高纬度海陆降水量和蒸发量均较弱;低纬度地区差值大,主要是低纬度陆地降水量大,蒸发量小,而海洋蒸发量大,降水量少。13. A 【解析】中低纬度陆地降水量多,海洋蒸发量大,表明中低纬陆地水汽主
13、要来自中低纬海洋。14. B 【解析】据图中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可知,4、5月份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农作物需水量大,因此水资源短缺。15. C 【解析】 据图中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的大小判断出,夏玉米7、8月份需水量最小。16. B 【解析】 据图判断出图中为蒸发。17. B 【解析】 图中代表冰川运动,易造成冰川侵蚀地貌。18.D 【解析】 由图可知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故A错;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影响岩石圈物质循环,但不会导致其受阻;环节箭头是双向的,其循环速度如果加快,不会单方面减缓碳排放的速度;再结合题干材料可判断D选项正确。19.C 【解析】人工增雨不能改变水资源的
14、空间分布,建设水电站后可以防治洪涝灾害,燃煤取暖会加剧大气污染,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的原因是火电站要燃烧矿物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20. A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故答案是A。21.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15、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影响工业的因素、河流的流量和地理环境整体性。(1)从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看出谷地、北壁和南壁景观不相同,则可以判断三地的降水有差异,可以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来考虑。(2)从R河位于山区发散思考,
16、河流要考虑环保,山区要考虑地形及由此影响下的交通、城市、人口等因素。(3)可以从用水量和水坝的建设两大方面考虑。(4)河流流量变化会影响下游的水质、海岸线、渔业资源、气候、植被等方面。22.(1)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2)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3)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任答两点即
17、可)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4)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解析】本题组以非洲乍得湖为载体,考查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知识,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某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一般从海陆位置、经纬度(热量带)位置、相对位置等几方面描述:根据图1、图2可知,乍得湖地处非洲大陆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属热带地区;周边接临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18、。第(2)题,乍得湖位于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水位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候,正值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降水丰富,湖水水位上升;当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的时候,正值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干旱少雨,湖水水位下降。第(3)题,由图3可看出,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面积急剧缩小。湖面缩小的原因不但有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加剧、荒漠化加剧等自然原因,而且还有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大量引水等人为原因。湖面急剧缩小导致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业生产受损,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等问题的出现。第(4)题,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这是
19、因为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流量充沛、稳定,并且距乍得湖相对较近。23.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到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所穿越的纬度和经度不同,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差别较大,所反映出来的自然景观也各不相同。24.(1)类型:崩塌(滑坡) 原因:不稳定坡面,碎屑物(2)措施:夯填土石,混凝土层,防水层等工程措施等 意义: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性;利于游客观光等。.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