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注意规范专业术语以及固定说法的应用。避免学生在做题时因出现“自创术语”、“词不达意”等情况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2重视对教材上的模式图和示意图的复习。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液调节、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等生理过程图解都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应该重视对这些示意图的掌握和变式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对图解的识别和分析能力,高考命题往往将所学的图与相应的曲线等模型结合起来,如对植物激素调节中相关的曲线图或者示意图的理解就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3本专题实验较多
2、,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对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结果分析等内容特别关注,还要注意规范化训练,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解答技巧。4提醒学生注意本专题与生活实践和人体健康的联系、与其他专题知识的联系,特别需要注意知识的整合以及对生活实际中病例的发病机制、症状及防治的了解。【高频考点】【考情报告】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及其生理意义,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与健康的关系。3.反射弧的结构及结构异常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人脑的高级功能。1.考情总结(1)从考查的力度来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该部分考查力度比较大,所占分值较高且
3、难度较大。(2)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题注重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兴奋的传导机制、激素的调节机制以及免疫调节的考查。(3)从题型上看,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也有相当的非选择题。3.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联系。4.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6.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与特点。7.免疫相关的细胞及免疫具体过程。2.2012年备考建议(1)重视以下考点内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几种重要激素与动物新陈代谢的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免疫异常等。 (2)题型重视选择
4、题,免疫相关知识也可能以非选择题考查。(3)联系现实热点,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重大疾病与免疫及人体健康的联系。一、选择题1(2009广东A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调节能力大小,该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之一。【规范全解】维持体内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内环
5、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答案】B2(2009山东理综)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本考点是近三年新课标考区、多省市均有涉及的高频考点,命题多以曲线图的形式给出一定的隐含信息,试题难度一般较大,需要图文结合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规
6、范全解】正确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神经纤维内外电位变化是快速准确解题的关键。由曲线图可知,给予刺激后处于不同海水中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都发生变化,这说明刺激之后均引起了Na的内流,故两种海水中的Na的浓度均高于膜外;曲线a所代表的海水中,刺激之后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明显高于曲线b,说明曲线a所代表的海水Na浓度高,内流的Na较多。【答案】C3(2010北京理综)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命题
7、分析】本题涉及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细胞的分泌功能等知识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知识面广是解题的基础。【规范全解】本题考查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迅速被分解,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会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作出反应。【答案】C4(2009上海高考)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2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命题分析】本题以神经电位的测量为背景,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8、传导,立意匠心独具。这种题型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题型,题目蕴含的信息量大,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规范全解】准确识图,看清两电极所处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由题图知,电极A置于膜内、电极B置于膜外时,测得的电位为负值,兴奋传至电极A时测得的电位为正值。因此,当电极位置改变后,兴奋传至电极A时,A处电位为负,故测得的值应为负值,兴奋传至电极B时,测得的值应为绝对值相等的正值。【答案】C5(2008江苏高考题)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
9、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命题分析】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及激素的作用。本题的题图实际上就是教材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的变式图解,以此图解直接考查教材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规范全解】准确识别图中各种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快速解题的关键。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激素就是甲状腺激素,故A项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时激素的合成量不足,此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通过调节促进激素的分泌,但由于缺少合成激素的原料,因此激素和作用的结果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故B项正确。图中只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即“垂体”和“下丘脑”,故C项错误。垂
10、体分泌的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发育,故D项正确。【答案】ABD6(2009山东理综)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命题分析】本题看似考查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实则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认清考查意图、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是快速准确解决本题的关键。【规范全解】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所以无论是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还是注射受体蛋白增
11、加受体数量,都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自身产生的抗体的攻击,而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会加强抗体对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的破坏,所以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答案】A7(2010海南高考题)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有关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也多见考查,但一般是考查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很少考查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细胞、物质或变化。【规范全解】本题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即抗原。【答案】D8(2010重庆理综)将一玉
12、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命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及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试题以前高考就出现过。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激素分布的因素及不同器官对植物激素的敏感度。【规范全解】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旋转,因此不需考虑重力的影响,仅考虑单侧光的影响,所以选B项。【答
13、案】B9(2008上海高考题)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Aa和bBb和aCb和cDc和b【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情况,实际上就是考查顶端优势这一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分析。【规范全解】本题通过植物的顶端优势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难度中等。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向下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如图中c点;而顶芽由于生长素较低
14、,故促进生长,如图中b点。【答案】C二、非选择题10(2009北京理综)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耗氧量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的_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和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命题分析】本题题干和题目较为简短,题目虽然简单,但综合性较强,考查了细胞呼吸、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本题易错点是第
15、(3)问填哪两个系统参与了调节,多因思维定式而填成“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规范全解】(1)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耗氧量增大;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的某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神经系统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免疫系统消灭细菌,最终实现稳态。【答案】(1)增多增大乳酸(2)下丘脑体温调节(3)神经免疫11(2010辽宁、宁夏、吉林、湖南、黑龙江理综)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
16、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 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命题分析】本题以对照实验为素材,考查有关免疫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判断推理能力,免疫调节因涉及人体健康,为历年高考的重点。【规范
17、全解】分析题干可知,该对照实验强调的是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抗体的产生与淋巴细胞存在的关系,抗体的产生需要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属于识记内容。【答案】(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2)抗原(3)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12(2010辽宁、宁夏、吉林、湖南、黑龙江理综)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
18、)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2。请预测2与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命题分析】本题图文结合,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此类题目,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
19、求很高,学会解题方法,思考全面,才能解答得完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植物激素调节中的一个重点,也为历年高考的重点。 【规范全解】解答此类题,注意分析图形,从图形获取有用信息并与题干相结合综合考虑。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一般为钟形曲线,在顶点为生长素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效果都会降低。(1)分析图乙,在最适生长素浓度下茎切段弯曲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弯曲角度都会减小,可见将两茎段半边茎浸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一个是高于最适浓度,一个是低于最适浓度),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弯曲角度。(2)分析题干,未知浓度下,茎段弯曲角度为1,可能对应低浓度A,或高浓度B,将未知浓度溶
20、液稀释,浓度变小,对应乙图分析,若未知溶液浓度为A,则浓度变小后,弯曲角度会变小;若未知溶液浓度为B,稀释后,浓度变小,弯曲角度会增大。故若2小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2大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值(2)若2小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2大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一、选择题1(2011湖北一模)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
21、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D【命题分析】本题图文结合,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稳态调节及稳态失衡导致的异常症,也考查了识图分析能力。弄清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看清图中的箭头方向是解题的关键。【规范全解】首先要看清图中的箭头方向,明确各处的成分。过程a、b、c在维持内环境的成分稳定上都很重要,故错误。组织液中的CO2可以起到调节pH的作用,并非有害无益,故错误。组织液中的物质处于动态变化中,并非稳定不变,故正确。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故正确。因此选D项。【答案】D2(2011北京丰台一模)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
22、小管和集合管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命题分析】本题以神经、腺体、激素之间的联系为素材,重在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涉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辨析、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等,综合性较强,高考多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考查。【规范全解】熟悉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及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作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此过程中激素D为抗利尿激素,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故
23、A项正确。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A是血糖浓度的变化,C是胰岛,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ACDE过程只有体液调节,故B项正确。人的手被针扎时,A是感受器,B是神经中枢,E是效应器,通过ABE来实现的,只属于神经调节,故C项正确。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肾上腺和甲状腺,不包括下丘脑和胸腺,故D项错误。【答案】D 3(2011北京朝阳二模)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24、命题分析】本题呈现血糖平衡调节的生理过程图解,既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又考查水平衡调节,准确读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前提,此类题目自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非选择题也多采用这种形式,以此来提高题目的思维含量,难度也相应提高,应予以重视。【规范全解】图中3过程表示葡萄糖进入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4过程表示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肝糖原会加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故A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故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能减少尿液的形成,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增强,C液将会减少,故C项错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减少,血
25、糖会升高,尿液(C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故D项正确。【答案】C4(2011深圳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及各细胞间关系的判断、细胞内基因数目与表达出蛋白质数量的关系、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等。【规范全解】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记忆细胞包括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不能迅速产生抗体,其增殖分化产生
26、的细胞也不能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故A项错误。B细胞和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进行分裂分化,但浆细胞不能,故B项错误。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故D项正确。【答案】D5(2011长春模拟)胚芽鞘向光弯曲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AfbcedBbfaed a cCcbedfDabdec a f【命题分析】本题考查
27、胚芽鞘向光性原理及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经常涉及的。【规范全解】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生长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从而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所以弯向光源生长。【答案】D6(2011保定一模)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动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10朵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处理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对照)21.13.85.6赤霉素(100毫克/升)
28、4.74.71.0CP(100毫克/升)6.26.80.9乙烯利(1000毫克/升)19.63.75.3整形素(10毫克/升)33.11.227.6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命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解读表格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规范全解】对照组用水(处理),比值为5.6,即正常情况下雄花多于雌花。乙烯利处理组比值为5.3,与对照组差别
29、不大,说明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但是不能推测对其他植物有相同的影响,B项错误。赤霉素和CP处理组均大约为1,而整形素处理组为27.6,说明赤霉素和CP能够促进雌花的形成,而整形素能促进雄花的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7(2011江苏南通一模)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调节。(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3)D代表激素的是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_。(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
30、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的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_。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病。【命题分析】本题以生理调节过程的流程图、突触结构示意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图文结合,让学生据图做题是目前常常采用的命题形式。【规范全解】在解答本题时,可以采用先看
31、图,再读题,做题时再看图的方式进行。(1)由图甲可知,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甲状腺激素)增多。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及有关神经的参与,又有A、B、C等激素的参与,因此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因此A、B对垂体的作用分别为促进、抑制。(3)D代表胰岛分泌的激素,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的变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调节使血
32、糖浓度升高,因此影响它们分泌量的刺激是血糖浓度变化。(4)乙图中是突触小泡,、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释放之前存在于突触小泡(即)中。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因此穿越0层生物膜。(5)由题意可知,该抗体与自身正常的物质Ach受体结合,导致疾病,故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ABC神经体液(2)促进、抑制(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变化(4)0(5)自身免疫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讲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毛
33、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中含有的水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约占7%9%,无机盐约占1%,其他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于溶液浓度,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浓度越低渗透压越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Na和Cl的浓度。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 kPa,与0.9%
34、的NaCl等渗。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过度吸水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2pH: 血浆pH为7.357.45,与HCO3、HPO32等离子有关。3温度:37左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2)组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即: (3)内环境组成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包括
35、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又称组织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它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2体液的平衡分析(1)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区别项目存在部位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物质的主要来源物质的主要去向血浆血管和心脏血细胞组织液、淋巴、消化道吸收组织液、体外(以尿液、汗液、消化液等形
36、式)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隙绝大多数体细胞血浆、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细胞淋巴淋巴管大量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织液血浆 (2)体液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典例精析1(2011长沙模拟)三种细胞外液中,其成分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命题分析】考查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教材图解理清这些关系,此类问题并不难解决。【规范全解】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即为组织液,它能渗透到毛细血管内形成血浆,也能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血浆可以再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而淋巴则不能再渗透到组织间隙,只能通过淋巴回流到血浆中,故可以相互转化的是血浆和组织液
37、。【答案】C绿色通道:关于内环境的含义及组成,只要牢牢把握住以下几点,即可快速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等能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即景活用1(2011合肥调研)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外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BC D【命题分析】虽然问的是“外环境”,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具体细胞所处
38、的“内环境”,准确把握内环境的“内”和“外”的含义,是快速解题的关键。 【规范全解】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的液体则是淋巴和组织液。【答案】C考点二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大小: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 (2)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
39、,组织间隙液体聚集过多,形成水肿。如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导致组织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花粉过敏时,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使大量蛋白质渗入到组织液中。结果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小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浆。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进入血浆,进而导致组织间隙中组织液积聚而引起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组织水肿。2细胞外液的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
40、357.45。(2)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有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这些缓冲物质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酸碱度的变化及调节影响细胞外液酸碱度变化的物质包括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和食物中的物质。如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乳酸、丙酮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酸性增强,pH降低;食物中的一些盐类化合物能够结合H而使细胞外液的pH升高。人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CO2及乳酸的产生会导致细胞外液pH降低,但实际上,人剧烈运动时,pH并没有发生剧烈和明显的变化,其根本
41、原因在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3细胞外液的温度(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恒定的温度为酶催化物质代谢提供了保障。典例精析2(2011南昌调研)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命题分析】考查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影响渗透进行的因素和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有关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对于影响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因素分析,是一个难点。【规范全解】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小分子渗透出
42、而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也能透出进入细胞间隙,直接进入组织液中,但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因此,组织液的浓度就会增加,渗透压提高,由毛细血管渗出的水就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若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掌握不准、不知血浆蛋白渗出后渗透压的变化情况,极易导致错选。【答案】C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命
43、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侧重点是考查内环境的酸碱度的调节。【规范全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的无机离子如Na等,对维持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故A项错误。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这是通过Na、K的主动运输来实现的,主动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ATP的一种跨膜运输方式,因此说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答案】A考点三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人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2人体细胞从外界获取氧气的途径是:外界空气呼吸系统内环境细胞。
44、3人体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是: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外界环境。4人体细胞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是: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外界环境。综上所述,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表示:可见,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典例精析3(2011莒县模拟)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葡萄糖血浆蛋白氧气二氧化碳尿素 氨激素水A BC D【命题分析】本题考点有,一是考查内环境的成分,二是考查内环境的功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问题设置比较巧妙。若审题不仔细,分不出题目中能与外界进行交换的物质是
45、哪些,往往无从下手,极易出错。【规范全解】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通过呼吸,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少部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答案】B绿色通道:解答有关内环境功能的习题,需要注意: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参与;细胞和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维持内环境。即景活用3(2011黄冈模拟)心肌细胞直接从中吸取营养物质的是()A血浆 B血液 C淋巴 D组织液【命题分析】
46、考查内环境的媒介作用及心肌细胞的内环境,属于较容易题,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这句话的内涵。【规范全解】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取营养物质。【答案】D 一、选择题1(2011济南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知识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葡萄糖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A项错误。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
47、要作用,B项正确。人体内环境的温度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故C项错误。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因此不能将“内环境”和“体液”两个概念等同,故D项错误。【答案】B2(2011丰台区调研)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A组织液、血浆、淋巴 B血浆、组织液、淋巴C淋巴、组织液、血浆 D血浆、淋巴、组织液【解析】肌肉注射药物,药物由组织液绝大多数直接进入血液,少数药物先进入毛细淋巴管,然后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最后经血液循环将药物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因此可以判断出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答案】D3(20
48、11吉安调研)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本题以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为背景命题,考查生物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机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体缺氧,导致部分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pH降低。内环境中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HCO3,NaHCO3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以由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H2CO3不稳定,分解成CO2和H2O,也可以从不同
49、的途径排出体外。【答案】B4(2011揭阳模拟)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体内的稳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与稳态有关的知识。由题意可知,寄生虫在人体淋巴管内,造成淋巴管的堵塞,影响组织液的回流,使细胞间的组织液增加而造成下肢肿胀。本题易因不能正确把握题意而导致错选。【答案】A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
50、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成分(mmol/L)NaKCa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区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方法;正确比较细胞外液三种成分的主要区别;理解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理化性质是动态变化的。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可以判断出和属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答案】D二、非选
51、择题6(2011唐山模拟)右图为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体液的名称分别是:_;_;_;_。(2)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氧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途径是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3)与相比,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内环境中各成分的量可能发生变化。请列举由于病理原因引起增多的实例一项_。【解析】考查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及组织水肿的原因。【答案】(1)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2)(3)血浆蛋白(4)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皮肤烫伤起水泡等(任一项即可)一、选择题1(2011福州期中)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
5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细胞内液和血液 D血浆、淋巴、组织液等【解析】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简称内环境。【答案】D2(2011汕头一模)图为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解析】由图可知,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血浆与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内环境,体液由细胞外液和
53、细胞内液构成。【答案】B3(2011黑龙江模拟)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有输送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膜(内表面)上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4(2011宁波联考)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解析】细胞代谢产物会引起内环境pH变化,因此本题应从细胞代谢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细胞有氧呼吸,当然,细胞也
54、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乳酸进入血浆,从而引起血浆pH略有下降。由于血液中有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因此一段时间后pH又会恢复正常水平。【答案】B5(2011上海模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 D血浆【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答案】D6(2011吉安模拟)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
55、统和皮肤【解析】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一部分水和二氧化碳;还有一部分水、无机盐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答案】D7(2011南昌模拟)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解析】考查内外境的成分及其稳态调节。内环境包括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所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这是机体各器官、系统
56、共同作用的结果。本题中,D选项所述“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中食物残渣是消化道中的物质,属于外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稳态与之无关。【答案】D【解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答案】D二、非选择题9(2011临川模拟)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的方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结构进行的。(4)过
57、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作用。(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解析】本题以人体内环境稳态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有关知识、与内环境的稳态密切相关的各器官、系统的有关知识以及识图读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提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读图着手,分析消化道、肺、E、尿、A、B、C、D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之联系,明确箭头方向的意思。水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靠渗透(自由扩散)方式吸收。b过程指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因为脂类物质一般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或肠壁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细胞)。
58、根据图示箭头等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D是淋巴。A中的水分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A和B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E为原尿,E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d为重吸收过程。【答案】(1)渗透(或自由扩散)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前者e可逆,后者f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6)大分子蛋白质10(2011宜春模拟)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其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E_。(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
59、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系统。【解析】本题题图直观展示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我们能识别标号标注部分的名称,并能说出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系统。题目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循环(4)循环泌尿循环呼吸一、选择题1(2011黄冈期中)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胆汁唾液血浆淋巴原尿组织液细胞质基质核液A B C D【解析】对于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区别,应从其概念上进行理
60、解,利用实例加深记忆。把握下面几个方面,即可准确解答本题:(1)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化合物;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2)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核液等。(3)体液之间的含量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4)不是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题中属于细胞外液,属于细胞内液。【答案】D2(2011延庆模拟)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解析】本题考查各种体液中的物种组成情况。组织液中不含大
61、分子的蛋白质,细胞内液中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差别最大。【答案】B3(2011西南师大附中期末)右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3中可发生淀粉的水解B2内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膜C3和5可以相互交换物质D2、3、5构成人体的内环境【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媒介作用等。首先判断出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名称:1毛细血管、2红细胞、3血浆、4组织细胞、5组织液,然后就可以对各项作出正误判断。淀粉的水解是在消化道中完成的,故A项错误。2内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要进入线粒体内,线
62、粒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需要经过6层膜,故B项错误。【答案】C4(2011济南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血液pH显著减小CNa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血液pH不会剧烈变化,这是因为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但是并不是通过内环境就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还要借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
63、答案】C二、非选择题5(2011重庆调研)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 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1)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 _。(2)应准备的仪器有_。 (3)实验的步骤是: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_。_。_。(4)结果预测和结论:_。_。_。【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实质是比较两种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利用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原理,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玻璃纸、膀胱等)、细线等。【答案】(1)渗透作用(2)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玻璃纸、膀胱等)、细线(3)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让两者液面在同一个高度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4)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