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2.86MB ,
资源ID:53810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81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5月查漏补缺试题(历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5月查漏补缺试题(历史).doc

1、第卷1. 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对象是天子的同姓亲族 B.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C.分封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D.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本题考察内容: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2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 .日用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开发 .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本题考察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

2、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4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 B C D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6.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

3、顺差国.工业革命前西方对中国没有经济优势.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说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经济史的重要内容,还可能与世界史内容结合,形成组合。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8.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爆发背景之一是外国商品倾销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资政新篇启发了维新变法运动. . . .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上

4、促进了清政府的变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A. B. C. D.说明:补充太平天国的有关内容。1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创办近代工业 改革中央机构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A B C D11中国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张基本形成是在 A洋务运动后期 B百日维新期间C同盟会成立时 D护国运动期间12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

5、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D.“敢以帝制自卫者,天下共击之” 说明:补充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13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对这一地区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14以下列晚清时期商业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统的商业体系受到极大冲击 B商业基本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商业中心 D洋务派企业垄断全国商品生产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

6、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 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 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1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

7、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 B C D以上题目属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内容。12题可以有多种变化,通过做12题,学生掌握多个知识点。17.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A. B. C. D.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破坏的关系,训练学生运用图表的能力。18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

8、”“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19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

9、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说“吾宁忍过去国粹(国家文化的精髓)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于消亡也。世界进化,未有已焉。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耳,保守云乎哉!”由此可看出这位思想家应该主张.民主共和 .学习西方科技 .君主立宪 .民主科学 说明:18-20题补充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相关内容。21.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 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

10、决定的根据。”材 料中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A.工农民主政府 B.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C.国共联合政府 D.“三三制”政府22.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 B C D2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原因是A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B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D国家综合国力有

11、较大增强24.下图是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对文物南迁背景说明正确的是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往四川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进逼华北B.武汉会战迟滞日军进攻,保证故宫文物安全 C.淮海战役开始,文物运输工作困难重重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党军队败退,文物运至台湾说明:21-24题着重考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25. 1949年,新中国建立,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1971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

12、向正常化。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分别相符的是 A.“求同存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C.“另起炉灶”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断交、废约、撤军”2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考验,而且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这一时期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和政策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A B C D27.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

13、长较快,60年代前期 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A. B. C. D. 28.一位美国前总统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做出的这个联合声明与邓小平随后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相连,就在宣布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建交)的三天后,邓就宣布了改革开放政策。”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 这一声明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中美关系改善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C. 中国放弃斯大林模式,开始试行市场经济D. 中美两国共同谋划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14、说明:25-28题补充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而且是经济、外交综合,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29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 A革命前议会掌握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掌握立法权 B革命前国王可以解散议会,革命后议会限制王权 C革命前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D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议会取得征税的权力30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 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31美国现今两党政治的格局初步形成于 A独立战争期间 B1787制宪会议期间 C工业革命期间 D垄断

15、资本主义初期 说明:世界史中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关的部分虽然是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的重点,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所以补充29-31题。 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 19世纪欧洲男装32如上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 B C D33.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 25亿,1700年为7. 1亿,1800年突破9

16、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 B. C. D.34.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3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 A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 B为了消除由竞争引发的经济危机

17、 C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推行计划经济 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36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3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

18、军事化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说明:32-37题补充一些世界史经济部分的内容,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整合。3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牛顿的三大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C量子论和相对论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39.某一思想家在从技艺进步的角度论证今人优于古人时说道,唯有自由政治才是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唯一适宜摇篮。此人生活在A15世纪的意大利 B16世纪的德国 C17世纪的中国 D18世纪的英国 说明:38-39题补充近代自然科学的有关内容,这是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均未涉及的部分。40. 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

19、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41.二战后,西欧国家可以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借鉴的经验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金融货币制度化体系化 通过立法维护劳工权利A B C D42. 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43.在1933年第一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说到“我将向国会要求应付紧急状况的最后手段,这就是对紧急状

20、况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像我们真正遭遇外敌入侵时所赋予我的权力一样大。”以下各项符合材料含义的是.罗斯福要求放弃议会中心原则 .实施战时经济政策.要求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出台全国工业复兴法40-43题补充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44. 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A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全球化的推动者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44题属于经济全球化内容。第卷4520世纪后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

21、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按照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约束和制约。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而且,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势,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提供了借口,它们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关系时强调所谓“人权”、“民主”等条件,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的手段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经济全 球化过程中的表现。” (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简要说明全球化的实质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境况。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大多

22、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全球化是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运行的,大量利润流向西方,发达国家借此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46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世界贸易纽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依

23、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不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初期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强化世界经济霸权的工具。世界贸易组织是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逐渐形成,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说明:经济全球化是高考的热点问题,45、46题的立意也与教材稍有差别。47.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

24、,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3)

25、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1)(2)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平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国家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大多数国家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3)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决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外交:新时期我国认识到较长时间不会发生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说明:新课标教材的编写是文明史观,本题意在将文明史观与革命史观做一过渡。48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

26、相应时代的政治局势和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治国) 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 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则国危矣。(潜夫论)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

27、因,从材料中划线部分选出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叙述。(写出相应的序号。) (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原因?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3)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如列出三类以上的条款,阅卷时只取前三个)不平等条约条款影 响例战争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l23(4)图反映了德意志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与德意志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1) (2)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避免大商人于预政治;抑制商人的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3

28、)不平等条约条款影响l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3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便利列强共同掠夺中国。4资本输出便利列强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控制中国经济命脉。(4)从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不利于德意志经济发展,缺乏统一国内市场,不利于国际竞争。经济发展推动统一。统一的有利影响: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二位。49.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

29、,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实力和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讨论问

30、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依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讨论问题三:国家实力与世界经济体系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基,各国不同的实力决定了它们在这一体系中的不同地位。经过二次大战,各国的国力状况是: (3)完成下列表格讨论问题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

32、实力。 (4)依据以上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评价。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对该体系变化的展望: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如学生回答“以政治目的为主”亦可。)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3)(4)积极作用:稳定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展望:(从多极化趋势或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角度回答均可。言之有理,即

33、可得分)50. ( 34分)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回答以下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 (指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深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王道(安定富足的理想社会)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1)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孟子这一主张是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什么?社会契约思想的比较 (2)结合材料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试分析这种情况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什么破坏?客观上带来哪些机

34、遇?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完成下表。(1)有利于发展。孟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以达到社会的富裕和安定。 (2)继承: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发展:霍布斯认为人民不能反抗国家政 权;洛克认为人民有权反抗暴政。 影响: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3)破坏:沦为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加剧了贫困和落后。 机遇:带来了近代

35、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说明:48-50题既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话题,三道大题综合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弥补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的不足。51.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依据材料和图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汉朝时出现了严重沙尘暴的记载。汉以后的历朝历代,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农耕活动向北部和西部扩展,导致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说明:人与自然关系在新

36、课标教材中缺乏知识依托,但是是高考的热点话题,在本学期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也未曾涉及,所以以此题补充。52.(15分)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

37、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答案 要点:(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变法过程中急于

38、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上题补充本学年测试题目中没有涉及的戊戌变法内容。53.世界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寻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以下三次改革都力图将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请依据表格中内容填写以下空白处三次改革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作用罗斯福新政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稳定苏维埃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答案:三次改革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作用罗斯福新政 减缓危机破坏,恢复社会生产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

39、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改革开放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建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结合起来。54.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班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

40、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探究二:西方模式就制度而言,在近代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复杂组织特别重要民族国家及系统化的资本主义生产 从由这两种伟大的转变所导致的生活方式而言,近代是一项西方的工程吗?对此问题,直截了当的答案一定是“Yes”。吉登斯现代化的结果依据材料,以英国为例,说明西方近代化的进程。15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强大。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确立。19

41、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探究三:苏联模式苏联经济减速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这与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斯大林时期人力和自然资源都可以大量获得。另一个原因是经济规模日渐扩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使中央计划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也愈来愈无效。不过也许苏联减速的主要原因还在政治方面的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单一公有制,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大量需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调控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探究四:中国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

42、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创见?结束文革,邓小平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运用材料,梳理基本知识。55. 教育的内容随时代变迁而各具特点,但对社会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6分)中国古代的统治

43、者历来重视教育。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8分)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2分)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

44、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结合所学概括伦敦大学建校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 时代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城市化速度加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分) 创新原因: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使神学被逐步排斥,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2分)

45、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2分)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学科程 度 (内 容)每星期钟点史学泰西近时政治史 日本明治变法史2地理外国地理2格致化学大要2法学商法 各国刑法 各国诉讼法 警察学 监狱学5交涉国事交涉 民事交涉3理财银行论 货币论 公债论 统计学3商政商业理财学 商事规则 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3兵政军制学 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 战术学4合计 24注:以上

46、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根据材料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12分)特点:介绍西方政治制度(2分)和外交、法律、经济,(2分)设置自然科学学科。(2分)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分)迫于形势,清政府实行“新政”,(2分)西方思想的传入。(2分) 上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教育发展与国家的推动密不可分。分析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8分)信息:建国后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文盲总数和成人文盲率均呈下降趋势。(2分)原因:(6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

47、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推动国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以教育为切入点,整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知识。56北宋成功重建以专制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后,为确保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仅有完备的政治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形势的剧烈动荡和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伦理的沦丧殆尽,统治阶级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一整套能够把自然观、认识论以及道德修养方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学说,使

48、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解释更符合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的根本利益,达到全面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 中国历史统一趋势研究依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理学形成的背景。分析理学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答案:北宋结束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的纲常伦理受到冲击。将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思想支持。57.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完成以下表格:新时期两次思想解放历史背景影响作用真

49、理标准讨论 促进思想解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基础;南巡讲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改革开放需要深入 答案:新时期两次思想解放历史背景影响作用真理标准讨论文革结束,“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 南巡讲话 促进思想解放;提出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共十四大奠定思想基础;57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82007)资料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整合教材中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世

50、界形势。附录:20112012学年度海淀区历次命题蓝图汇总考试说明内容要求题号认知层次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第一部分 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期中2期中3二模37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期中12零模13零模37二模13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期中5期中6期中7期中10期中11期中13期中20一模13二模1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期中18期中19零模15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期中9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期中1期中16古代中国的商业期中21 期中34 期中34 期中34 零模12零模14一模40 二模37“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期中24 一模3

51、7二模14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期中4期中33 汉代儒学期中33 一模12宋明理学期中14期中22一模14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期中33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期中8期中15期中17期中23零模39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期末25 期末26 零模20一模19罗马法期末28 一模20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期末27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 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期末31 期末32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零模22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期末29 期末30 荷兰、英国的

52、殖民扩张期末35 两次工业革命零模23二模3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零模40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零模21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期末34 一模37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零模37 一模37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模23二模20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一模21 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一模22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政治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期中29 期中32二模16太平天国运动期中26 戊戌

53、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与反专制斗争期末2期末5 期末8零模17一模37新民主主义革命期末9期末10期末11期末12 期末13期末14期末15 期末16 期末33 期末33 零模18一模16二模172.近代中国的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期中25 期中27 期中28 期中30 期中34 零模16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期末6二模18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民主思想的引入与宣传期中31 期中33期末1期末34 一模15二模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零模37零模37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期

54、末4期末35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部分 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列宁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二模21“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模393.“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二模22凯末尔二模2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二模2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

55、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期末17二模19 “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期末34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期末22 新中国的外交期末18期末24一模172.现代中国的经济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期末19一模39二模37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期末35 零模19一模18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期末20 期末21 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期末3 期末7期末23 二模40部分知识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罗斯福新政”等没有命题,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加强,查漏补缺题已提供了相关题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