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38MB ,
资源ID:53807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80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两次鸦片战争1(2015江苏淮安四模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考点】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解析】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但同时也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和建设性,故A项正确;英法联军火

2、烧圆明园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C项错误;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2)(14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茅海建天朝的崩

3、溃请回答:(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考点】(2)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战败原因分析)【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因此把中国战败的原因归结为“不用忠臣,用奸臣”。 第二小问后果,这一观点导致“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延误了政治体制改革。【答案】(2)原因:不用忠臣,用奸臣。(2分)后果: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2分)太平天国运动1(2015江苏南通一模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

4、“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虎门销烟不是内战,也不在长江沿岸,故A项错误;规定“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的“英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天津条约,“长江沿岸的内战”、“英国要居中镇压叛乱”都是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英国虽镇压义和团,但不在长江沿岸,故C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内战”干扰性强,应注意到,列强虽然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但没

5、有直接“镇压叛乱”,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苏泰州一模5)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D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材料中洪秀全产生的逆反心理对孔子的彻底否定,就占领南京后还不罢休,说明以洪秀全

6、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故A项正确;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是其阶级属性,不是心理因素,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属于农民阶级,不可能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故C项错误;反对孔子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拜上帝教“,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

7、力,根据材料信息“平等的许诺”可知,太平天国带有近代化的倾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特权的森严”体现了太平天国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可知,太平天国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迷信色彩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4(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

8、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宣扬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但定都天京后却贪图享乐,特权思想严重,结果导致“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与农民阶级无关,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与“平等的许诺”无关,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与农民阶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江苏盐城三模6)“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

9、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材料中不是从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评价的是近代化,不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属于材料中否定成分,故C项错误;材料中“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是指从近代化的视角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5)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A南

10、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解析】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南京条约主要是割香港岛,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

11、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从材料“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说的是威海之战占领威海,全歼北洋水师,由此可以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C项正确;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5)右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

12、略()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解析】近代法国侵略中国,并且“向北京进军”,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但“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后果,故A项错误;“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故D项正确。【答案】D4

13、(2015江苏淮安四模6)梁启超说:“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这段话表明梁启超()A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B强调说明个人历史作用微小C片面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 D主张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解析】“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以个人好恶评价李鸿章,他对清政府外交的失败负有责任,但非材料强调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认为个人历史作用微小,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强

14、调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看,也不可能有谁比李鸿章有更好的措施,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也是形势所迫,可见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人物,故D项正确。【答案】D辛亥革命1(2015江苏泰州一模6)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A项错

15、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皆瞠目而不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B项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与材料中信息完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江苏泰州二模6)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

16、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急于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誓词中陈明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但没有信息反映出一定要让位于袁世凯,故C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材料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7、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采用西元纪念,这是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B项错误;帝王纪年不会自我更新成西元纪念,故C项错误;阳历的采用不能说明实现了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22)(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

18、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考点】(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3)

19、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可以反映出是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可以反映出是西学东渐的推动。第二小问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应该是指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据此,可以回答该问。【答案】(3)因素: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西力东渐的推动。(2分)影响: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4分)5(2015江苏南京、盐城

20、一模22)(14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请回答:(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6分)【考点】(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

21、、新政治、新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因此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2分)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7)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

22、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 【解析】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材料中既强调了学生的先锋作用,也肯定了商业团体及工人的作用,A、B项只能体现部分信息,故A、B项错误;C项准确揭示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故C项正确;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1840年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2)(13分

23、)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3分)【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运动;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形势,由材料一可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第二小问历史因素,注意时间是1929-1932年,联系1929年之前发生的相关史实,北伐战争使国民党军队北调,南方相对空虚,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答案】(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4、(1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国共政权的对峙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8)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土地革命 【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是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此题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25、B项错误;根据此题的时间,此题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盐城三模9)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B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C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D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斗争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势图,图二反映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二者斗争对象明显不同,前者是阶级矛盾,后者是民族矛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军队是

26、红军,抗战时期依据抗战需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一显示两党的对抗,图二显示一致对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二显示抗日根据地布满全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2)(13分)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

27、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

28、历程(第二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4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2分)【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运动;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4)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形势,由材料一可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主

29、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第二小问历史因素,注意时间是1929-1932年,联系1929年之前发生的相关史实,北伐战争使国民党军队北调,南方相对空虚,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第一小问形式,根据所学知识,“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第二小问内容,结合材料二“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可见,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第三小问不足,“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范围过于庞大,而支持力量只有农民。(4)材料反映了中共根据实际需要

30、,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材料三中三三制的实践,说明中共注重民主政治建设。【答案】(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2)形式:武装斗争。(1分)内容:土地革命。(1分)不足: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分)(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分)抗日战争1(2015江苏泰州一模8)庄严在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中写道: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夕,烧毁了几乎全部的侵华档案和秘密资料,吉林省档案

31、馆新发掘的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未来得及销毁的部分。在这批档案中,“2件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电话记录,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内容,从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11月到伪康德十二年(1945年)3月,先后有532万日元用于慰安妇采购,并需持关东军第四课证明办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这些档案是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常大的历史研究价值说明日本“慰安妇”事件的确凿性“慰安妇”事件是日本国家行为关东军企图掩盖其侵华罪行A B C D【考点】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未来得及销毁的部分

32、”说明是当时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正确;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内容,故正确;从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11月到伪康德十二年(1945年)3月,先后有532万日元用于慰安妇采购,故正确;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夕,烧毁了几乎全部的侵华档案和秘密资料,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5江苏泰州二模8)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

33、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 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考点】抗日战争【解析】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中日士兵只是瞬间的人性复苏,谈不上超越仇恨,超载仇恨需要进一步提供双方友好交往的佐证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与苦难,故C项错误;如果不考虑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双方的身份,这就是两个普通人的对话,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这正是普通人性的本能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江苏南京

34、、盐城一模9)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考点】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期间,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可知,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

35、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讲述国民党放松对其他党派的控制,并没有放弃反共立场,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国共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江苏南通一模9)“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考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依据材料中“军队甘于

36、牺牲,视死如归”、“苦战”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英勇抵抗日军和败退的战况,比较客观,“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从战争进程上表明是抗战初期,故B项正确;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战场在长江下游,故C项错误;“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说明是正面战场,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9)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B极

37、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考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解析】两个战场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虽然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但敌后战场与抗日战争前的工农武装割据发展有关,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内出现两种前途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共两党为代表,敌后战场发展成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故B项正确;在抗战前期,正面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而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阶段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不同,故C项错误;战略战术不同,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8、,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而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开展阵地战正面防御,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9)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考点】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39、】抗日战争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大革命目标不同,故A项错误;抗战期间,国民党也破坏过抗战的团结局面,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党派矛盾不可能解决,故C项错误;“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反映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7)右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考点】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斗争(百团大战) 【解析】根据

40、地图信息,如“太原”、“忻口”等,似与与太原会战有关,但战场范围远超出山西,故A项错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大捷,但不在华北,故B项错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根据地图信息,可知是华北大范围的交通破袭战,故C项正确;1937年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江苏盐城三模9)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B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C国共两党的关系

41、由对抗到走向合作D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斗争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势图,图二反映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二者斗争对象明显不同,前者是阶级矛盾,后者是民族矛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军队是红军,抗战时期依据抗战需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一显示两党的对抗,图二显示一致对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二显示抗日根据地布满全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9(2015江苏南京三模10)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

42、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B出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路线方针调整D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现【考点】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解析】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不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所以抗日战争四十周年纪念的时候不仅体现了中共的作用还体现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故C项正确;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现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2)(13分)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

43、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请回答:(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分)【考点】(3)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

44、战线的建立【解析】(3)第一小问创新,概括材料三关键信息即可“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第二小问意义,调动各阶层参与有利于巩固合作,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2分)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11(2015江苏淮安四模22)(13分)2014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

45、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材料二 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井上

46、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材料三 现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都是有利于对日抗战的。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于在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只要这样地继续下去,勇敢地大踏步地继

47、续下去,终会给与中华民族以新的激动力来实现他的民族解放的神圣任务的! 朱德实行对日抗战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予以驳斥。(2分)(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对国人的启示。(2分)【考点】(1)抗日战争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2)抗日战争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3)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理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

48、而出此”“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概括即得。第二小问驳斥,从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和造成的破坏两方面分析。(2)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概括即得。(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信息,“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并结合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全民族的抗战,概括即得。(4)抗日战争启示我们,既要警惕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增长,也要理性捍卫国家主权。【答案】(1)理由:维护日本和东亚的稳定,实现共同繁荣;保护日侨的生命财产安全。(2分)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2)原因: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资本主义发展需求;转移民众视线,缓和国内矛盾。(3分,任答三点3分)(3)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国际社会的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国共合作)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4分)(4)启示:以史为鉴,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国际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安全。(2分,任答两点2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