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丹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左图、右图划分的分别是()A. 地形区、自然区B. 行政区、工业区C. 自然区、行政区D. 地形区、工业区2. 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 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 右图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答案】1. C 2. 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含义及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征。【1题详解】左图反
2、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右图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行政区。C正确。【2题详解】左图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C正确;右图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B错误;右图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D错误。故选C。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A. 稠
3、密的水系B. 黏重的土壤C. 便利的交通D. 平坦的地形4.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长江三角洲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A对;黏重的土壤,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平坦的地形,始
4、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D错。【4题详解】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矿产资源不足,A正确,B错误;松嫩平原和辽中南等地发展工业的基础是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稠密的水系在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故稠密的水系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制约当地的农业生产,但随之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稠密的水系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充足的水源,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基本概况分析。5.动物研究人员经常为野生动物戴上一种特制的项圈,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以持续追踪并了解动物的生活状况和
5、活动范围。这种做法主要依靠的信息技术是 RSGISGPSGPRSA. B C. D. 【答案】B【解析】考查3S的实际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具有追踪定位功能的是GPS技术;通过对野生动物位置及其变化的分析,可掌握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具有分析功能的是GIS技术,故B项正确。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是()A. 水分差异B. 热量差异C. 地形差异D. 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西北干旱地区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海洋水汽对内陆气候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植被才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景观变化,A正确,自东向西,纬度相同,热量差异不大,地形差
6、异和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不是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BCD错,所以选A。7.内蒙古草原的一些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 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 鼠害猖獗C. 草场的季节变化D. 草场载畜量仍可继续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详解】本题考查草场退化的原因分析。由材料“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牧草繁茂,而“老鼠跑过露脊梁”说明牧草稀少或是已完全退化。说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A正确。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
7、 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 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 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D. 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植被破坏严重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严重,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是荒漠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选C。9.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 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 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D.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的梯级开
8、发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河流梯级开发的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对黄河流域特征的了解程度。【详解】甲河段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边界线附近,降水较少,因此排除选项A。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梯级开发,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甲河段离兰州等城市较远,工程技术领先不是其区域特征,且工程技术领先不是水电站密集的主要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甲河段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高山峡谷之间,经济欠发达,当地市场需求量不大,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多的试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
9、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达到治沙的效果。结合材料及条带状沙砖固沙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对该条带状沙砖铺设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干旱缺水B. 植被稀疏,多为高山针叶林C. 风力强,多风蚀地貌D. 河流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小11. 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沙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B. 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C. 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D.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答案】10. A 11. 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可知,该地干旱缺水,A正确;植被稀疏,多为
10、草地或灌木;该地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11题详解】由材料“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可知,夜晚不会吸收地下水,A不正确。12.水利工程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显著,2000年前湘江流域陆续修建了官庄、黄材、东江等大中型水库,2003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工并开始蓄水。下图为湘江河口处水位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题。关于水利工程对河湖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降低了湘江河口处水位B. 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增加了湘江河口流水的含沙量C.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湘江河口处水位整体上有所下降D. 三峡工程的修建导致洞庭湖区洪水水位
11、的大幅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例,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修建在2000年前,图中曲线1981-2002年间,湘江河口水位在7月份升高,A错。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拦截泥沙在库区沉积,减少了湘江河口流水含沙量,B错。三峡工程的修建在2003年,根据图中曲线判断,由于三峡蓄水,湘江河口处水位整体上有所下降,C对。三峡工程修建,雨季到来前要泄水,增加下泄水量,洞庭湖区洪水水位在夏季,下降幅度不大,D错。【13题详解】读图,图中曲线在9月份,湘江河口水位明显下降,最快时是10月份。三峡水利枢纽开始蓄水的月份可能是9月份,对洞庭湖水位影响最明显是10月,C对。考点:读图能力
12、,湘江河口水位变化的原因,三峡水利枢纽蓄水时间。13.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A. 甘蔗种植业B. 水产养殖业C. 甜菜种植业D. 造纸和化工【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可知,甲图为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乙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甘蔗应该分布在热带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太适合,A项错误;河口三角洲地区河网稠密,故都适宜发展淡水养殖,故B项正确;甜菜应该分布在温带地区,故C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故D项错误。14.结合下图,完成问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植被破坏土质疏
13、松 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详解】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降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水土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5.阅读材料可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A.
14、 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 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两地区不适宜进行机械化的大生产,故A项错误;两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故B项错误;当地人的饮食结构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故C项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适宜粮食生产,但随着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种植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造成两地商品粮地位的下降,故D项正确。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6. 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有()A. 年径流量大
15、B. 径流季节变化不明显C. 含沙量高D. 无结冰期17.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 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答案】16. D 17. B【解析】【16题详解】仔细读图,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乙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对而言,乙地区的河流年径流量大,A错;两区域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都很明显,只是甲区域河流的汛期在冬季,乙区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B错;两区域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都较好,河流的含沙量都不高,C错;两区域均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最冷月气温均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
16、期,D项正确。【17题详解】由于亚马孙雨林有强大的生命活动,每年大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肺”,故B项正确。18.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防风固沙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森林生态功能的理解程度。【详解】森林通过蒸腾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影响局部地区的降水,森林热容量较大,使气温的日较差变小,从而调节气候,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稳定大气成分;森林
17、增加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繁衍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可以吸烟滞尘,从而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功能;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固定沙丘,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所以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选项A最为全面,因此符合题意。“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A. 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 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 解决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 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20.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
18、形成因是()断裂下陷地壳抬升流水堆积流水侵蚀风力堆积风力侵蚀A. B. C. D. 【答案】19. C 20. A【解析】本题以“引汉济渭”工程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调水工程的意义、地形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9题详解】“引汉济渭”工程把大量水资源调到渭河,使得西安的水资源增多,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A不符合题意。“引汉济渭”工程把大量水资源调到渭河,使得渭河流域的生态用水来源增加,利于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引汉济渭”工程从理论上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汉江汛期的洪水压力,但也会加剧汉江枯水期时旱情,C符合题意。“引汉济渭”工程把大量水资源调到关中平原
19、,使得关中平原灌溉水源增加,有可能增加灌溉面积,D不符合题意。【20题详解】图中显示,“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是关中平原(渭河谷地),从所学知识可知,渭河谷地属地堑构造,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符合题意;地壳抬升不能形成谷地,不符合题意。河流流经相对低平的谷地,泥沙沉积形成关中平原,符合题意。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相对较弱,不符合题意。当地临近秦岭,降水相对丰富,风力堆积和侵蚀作用不强烈,和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2016年5月31日,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起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五彩湾换流站,止于安徽省皖
20、南换流站,是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最远距离、最先进技术的世界首条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新疆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A. 地热发电B. 风力发电C. 潮汐发电D. 核能发电22. 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意义有()加快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新疆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优化东部地区电网结构A. B. C. D. 【答案】21. B 22. C【解析】【21题详解】新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地热能、潮汐、核能等不发达。其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为风力发电,故选B。【22题详解】吕吉古泉110
21、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安徽等东 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优化安徽等东部地区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不能促进新疆高科技工业的发展。故选C。下图中、代表四种不同植被的分布区,粗虚线表示不同植被的分界线。回答下列各题。23. 影响图中植被的南界向南凸出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4. 近百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人口不断增加 深居内陆 土壤污染严重A. B. C. D. 25.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 良好的区位条件B. 全
22、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答案】23. C 24. B 25. C【解析】【23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植被的南界向南凸出主要是因为这里是大兴安岭,由于海拔较两侧同纬度地区高,气温较低,植被带向南延伸,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C项正确。【24题详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导致蒸发加大,气候干旱、降水减少,是科尔沁沙地面积不断扩大的自然原因;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是科尔沁沙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故B项正确。【25题详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
23、外资,故C项正确;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故A、B、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26.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每当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材料2:“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1)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别分析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
24、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近年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趋势,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 (2)60年代主要是因人口增长要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发展农业。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3)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保护天然林,封山育林育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等。(任答三点)【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可知银川湿地最主要的效益是对气候的调节作用。(2)银川湿地储水量下降的原因是农业和城市建设占用湿地,即围湖造田和围湖造城。(3)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知
25、,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措施即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27.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林木茂盛,地表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3)从图形和材料中找出三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
26、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减慢,成侵蚀后退;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抗旱能力。(3)位于西江上游,山岭连绵,地表崎岖发展旅游业;水力资源、有色金属丰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岭连绵,林木茂盛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业;河流梯级开发,淡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珠江西江上游红水河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水电开发对输入地区的影响、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第(1)题,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进行分析。红水河上游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
27、富,气候湿润,河流径流量大;红水河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故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第(2)题,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向进行分析叙述。有利影响主要从能源、生态、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获得的电能主要输往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珠三角直接用电能作为能源,可以减少对煤炭的直接利用,优化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形成的水库,可以调节珠江三角洲的径流变化,起到防洪抗旱作用,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方面分析,梯级开
28、发的水库会大量拦蓄泥沙,导致珠江入海口的含沙量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第(3)题,红水河流域具有多种资源优势,因此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应从其优势资源出发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水河附近有丰富的锰矿、锡矿,可以利用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红水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森林丰富,药材众多,可以利用水能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梯级开发形成多个水库,可以利用水库空间发展水产养殖。红水河流域,地形、河流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28.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注主要山脉:A ,C 。(2)填注主要平原:D ,E 。(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简述
29、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4)根据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长白山 大兴安岭(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3)总体上呈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且寒冷潮湿,夏季高温多雨。(4)地广人稀,为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械化水平较高;国家的政策支持;发达的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基础。【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东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该地区为东北地区,根据山脉的走向及位
30、置判断,A为长白山,C为大兴安岭。(2)据图可知,该地区为东北地区,根据平原的位置可知,D为三江平原,E为松嫩平原。(3)考查东北地区气候特征。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漫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所以,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总体上呈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且寒冷潮湿,夏季高温多雨。(4)考查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土地面积较广,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发达的工业生产有利于为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现代化基础。29
31、.读“环渤海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2)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海洋化工是该开发区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简述该区发展海洋化工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答案】(1)种类多分布广(2)有利条件:化工原料丰富;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国家政策扶持;周边社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条件好;土地资源充足。不利条件:淡水资源不足。【解析】(1)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2) 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滨海新区靠近海盐,化工原料丰富;沿海靠近港口,有铁路线穿过,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国家政策扶持;靠近天津和唐山,周边社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条件好;土地资源充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利条件主要是淡水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