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9MB ,
资源ID:53756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75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含解析).doc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实质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特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

2、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6)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的总路线。4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的形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3、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

4、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1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

5、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

6、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

7、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8、并存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辩证看待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首先奠定了新中国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政府得以集中整个治理范围内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工业发展的贡献:计划经济体制的施行,使中国有限资源得以集中,用以有计划地投资工农业项目,经过近

9、 30 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实现了的初步工业化,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再次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与解决民众吃饭问题及工业化对各种农产品原料的大量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农业势必要走上一条集体化的发展道路,农民由原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逐渐转变为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共同生产、劳动产品共同分配的集体化生产方式。最后基本建立全民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1.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建立了完整的全民就业制度,形成了全民就业体系。在城市,施行统一的劳动力招收调配制度。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复员军人由国家统一安置。统一分配和統

10、一安置的人员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固定工。2. 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于未就业的、单位以外的人员,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实行保障;在农村实行“五保”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单位与非单位、城市与农村具有差异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通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实现了社会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社会分散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有目的地使用上,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第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副作用:经过划经

11、济体制在经历了施行的初期和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高速发展期后,体制僵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在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行政体制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体制僵化的弊端造成的资源配置错乱、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越发严重。第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参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经验,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这种所有制并非是全民所有制,而是政府所有制。政府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对国家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这种所有制虽然方便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并保证了企业和民众对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服从,却将政府横亘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造成产、消,供、需之间的彻底脱节,致使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

12、低下,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问题。同时,政府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也为其带来了负责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义务,在生产力发展受阻后,政府的财政和物资负担日见沉重。一、选择题1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都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

13、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2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

14、年,故D项错误。3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4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

15、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D【解析】“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形式比较灵活,体现了从当时实际出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正确。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是1952年完成的,这一时期仍有资本家,故A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指的是1953195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16、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故C项错误。5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6.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

17、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85年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因而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故A项正确;材料措施是关于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关于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无关,故C项错误;1984年新中国启动城市经济体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

18、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还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故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故D项错误。8.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答案】D【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定价”体项了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

20、9.“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答案】C【解析】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

21、全会后,故D项错误。10.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去打工;截至2012年底,深圳拥有100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B. 深圳紧靠香港C. 深圳人民吃苦耐劳D. 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变化很大,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这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D项正确。深圳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单靠对内改革是无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排除A。B项是地理位置优势,而材料强调

22、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排除。人民群众的努力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排除C。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

23、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 D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项;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C项。2(2019海南高考12)19631965年, 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答案】B【解析】据材料“19631965年, 中国农业总产值平

24、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可知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农业和轻工业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排除A项;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D项。3(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

25、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

26、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

27、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的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5(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1956年”

28、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6(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

29、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7(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

30、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8(2017海南高考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31、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答案】C【解析】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1950年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推断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1950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9(2017.4浙江高考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

32、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是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不是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和平办法,故A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内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和平的办法是指三大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D

33、项正确。10(2017江苏高考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解决扩大出口创汇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是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对外

34、开放,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题目中出口外汇存在的三大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1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1990年,浦东

35、的开发开放,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说明此前中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且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D项错误。12(2017海南高考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

36、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中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相应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资源配置手段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确立,而材料中数据反映出指令性计划在资源配置中仍然占据很大比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未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资源配置手段的变化,没有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故D项错误。13(2017北京高考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

37、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是1959年的百货零售网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成是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我;根据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

38、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 【解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20世纪60年代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

39、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15(2015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

40、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16(2016上海高考2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解析】经济特区建立与安徽农村的探索无关,故A项错误;安徽小岗村农民违背中央禁令,“贴着身家性命”分田单干,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央倡导的,

41、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运动没有违背中央精神,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D项错误。17.(2016北京高考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答案】C【解析】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故正确;近代中国

42、闭关锁国是被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的,故错误;近代学者文人了解世界的历程对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是有借鉴意义的,故正确;新中国从诞生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外交新局面的到来,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8(2016海南高考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

43、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确定的,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这一描述反映出()A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B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C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D毛泽东有改革农村关系的意愿【答案】D【解析】毛泽东对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

44、D项正确。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答案】B【解析】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与材料中“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不符,故A项错误;从企业的空间分布中,不难看出,将军用企业布置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B项正确;东南地区工业体系完善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不同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3

45、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是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46、,故D项正确。4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符合“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故C项正确。5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据此可以推知()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

47、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答案】D【解析】据题干“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说明当时食物短缺,是“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故选D项。6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合计正式职工家庭妇女1959年上半年6.55万3.39万3.16万1961年第三季度10.1万6.6万3.4万(含少量临时工) 1962年上半年20.48万15.4万5.08万A.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D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答案】C【解析】新

48、中国成立后,妇女当家做主,社会地位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1959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底国民经济开始调整,从用工单位退工情况看,调整任务艰巨,并不是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与技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7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市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195055 1966 16911.228.8196066 20713 07319.733.9197082 99214 42417.437.5198098 70519 14019.438.2上表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

49、市转移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答案】C【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动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主要发展工业,而非第三产业,故B项错误;“1950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一直低于20%说明增长不大,且从“19.7”到“17.4”说明增长不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数据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比,故D项错误。8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

50、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D【解析】据材料“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D项。919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

51、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资源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A企业没有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市场竞争激烈 D政企不分【答案】B【解析】据材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资源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10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适

52、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答案】C【解析】据题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故选C项。11袁庚(19172016年),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

53、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选A项。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4、,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

55、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

56、、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

57、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1分)【答案】(1)相同: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任答三点即可)不同: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新中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2)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

58、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意义: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材料二中“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相同点。从材料一中苏俄的工业措施和材料二中中国调整公私关系的措施上比较不同点所在。第(2)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和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以

59、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等方面分析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概括其意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以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以东北为最。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实行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示例二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示例三信息: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说明: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发展。【解析】根据图一中“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等工厂分布情况提取信息,结合造成这样分布的原因进行说明;根据图二中相关工厂的分布情况来提取新中国时期的工业布局信息,结合造成这一布局的原因进行说明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