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75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朝的推恩令和中外朝制度,唐朝节度使和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书省和行省制度,并通过对以上措施的分析,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征; 分析汉以后选官制度的变化,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用人制度的特点; 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运用图表法概括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初步学会运用图表法来揭示历史知识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专制主义中央

2、集权的不断调整(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感受我国先人的政治智慧。认识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时过境迁,制度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与时俱进。二、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特点。这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君权和相权关系的演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从汉初的郡国制到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晚唐藩镇割据到北宋的强干弱枝,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最终得到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在君权与相权关系上,君主利用中朝钳制外朝,相权不断被分割,这构成了中枢机构演变的基本特点。【本课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这包括:(1)中央与地方

3、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矛盾的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是本课的难点。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运用教材【课前导语】中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汉朝初期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给汉朝初期政治带来了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成为政治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成为很多朝代的政治问题,其中尤以汉朝,唐朝和宋元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欲加强中央集权必需要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消除

4、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为此汉朝、宋朝和元朝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新课讲授1、 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朝代地方制度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如何解决?汉朝郡国制封国与朝廷对抗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末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北宋节度使存在藩镇割据的隐患军事:收回将领兵权;削弱地方军,加强禁军行政: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财政:文官担任转运使元朝疆域极其辽阔,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地方设行省和宣慰司1)两汉时期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师】: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引导学生与秦

5、朝对比,结合以上表格完成)郡国并行制度给汉代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汉朝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经学习的安史之乱的内容, 请学生分析地方权力膨胀之后给唐代社会造成的恶果。【师】:针对唐以后五代时期的社会问题,宋朝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哪些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且由通判监督;财政上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师】: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积:宋朝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利于防止地方官独揽大权,因而强化了中央集权。宋以后,地方威胁中央的情

6、况基本消失,这与宋代的政治制度的变革不无关系。消:冗官、冗兵和冗费。积贫积弱3)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师】:作为元朝的官员,如何才能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辖和治理?请提出你的方案。行省制。中书省是元代的中央行政总署,“行中书省”名义上是中书省派往地方进行统治的机构,简称“行省”。【师】: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行行省制度,并对西藏、台湾管辖,使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这一制度,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7、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最高统治权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君主专制的演变调整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住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1)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情景资料: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要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

8、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师】:1、根据材料,谈谈西汉初期丞相的权力与地位。丞相权力对皇帝权力构成威胁,多数皇帝都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因此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相权,从而保证自己的权威。2、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如何保障你的权威? (在分析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首先,任命布衣丞相,这些人没有家族势力,容易控制。其次,分割相权,建立“中朝”。汉武帝破格录用身份低微的人,任用设在宫廷中的尚书及一些侍

9、从人员,让他们参与议政与决策。加上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经常参议机要,这些人形成“中朝”,或称“内朝”,主要的构成人员都是皇帝信任的人。重要的事情先由“中朝”做出决策,这样,三公九卿慢慢地就变成了执行机构。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尚书为汉朝时期皇帝的文书,东汉时期尚书权力加大,专门开辟衙署而成为中枢机构尚书台。尚书台设置的初衷是制约相权,但随着尚书台职权的扩张,相权实际上又转移到了尚书身上,这不能不引起皇帝的猜疑,于是又设置其它机构,以分割尚书的权力。三国时,魏文帝又将尚书台变成单纯的执行机构,另外设置了中书省执掌机要,审理奏章,发布诏令。西晋时又设立了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

10、问机构。到了南北朝,门下省又变成了参与决策的机构。这一状况发展到隋唐时期,演变成三省六部制度。3)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政事堂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补充并请学生观察之前版本教材关于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分析各部门的职能及彼此之间的联系。4)宋朝相权的分割【师】:结合宋朝建立的背景与宋朝建立后的问题,理解宋朝为什么要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也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就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假如你是赵普,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11、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好办法?为什么?(讨论)二府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宋朝成为最高军事机构,地位略低于宰相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皇帝【师】:联系宋朝史实,以上措施的利弊?防止宰相滥用职权,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弊端是人浮于事,官僚队伍庞大等。5)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背景: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师】: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综合汉蒙的政治制度,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和枢密院,同时又设宣政院,元朝在加强皇权方

12、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相权枢密院成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区皇帝【师】: 由汉至元,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特点: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影响:1)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

13、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做出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3、选官、用

14、官制度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需要大量的官吏,官吏制度也就构成了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到元,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点体现在三种制度上:汉朝察举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朝代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汉朝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才、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推举门第隋唐科举制分科考试才能1)汉朝的察举制度【师】:汉朝建立后,面对一个空前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需要大量的国家官吏进行统治,如何选拔官吏才能稳固统治,使汉朝长治久安呢?在东汉末年,社会上出现了“士家大族,累世公卿”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现象以及“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

15、歌谣,这些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师】:结合教材:谁人担任中正?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为什么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如何改进?3)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环节: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元朝后期继承明清达到顶峰。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甚至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考试制度谈谈学生自己看法)课堂小结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

16、;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知识结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汉:郡县、封国 ;汉武帝颁布 ,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终酿成“安史之乱”。宋:兵权收归 ,充实中央禁军,派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元:实行 制度,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汉: 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其担任 、 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 制度。宋: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为限制宰相,后增设 、枢密使和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设 ,是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以前的三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选官主要实行 ,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采取 ,后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而逐渐消亡。隋朝以后: 形成并完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