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遐思迩想乡村教师的眼里有孩子们的远方邓海建1月13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共招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职称困扰、编制壁垒、社保之虑、待遇之别这些现实的“大山”,是乡村教师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根源。2015年以来,各地乡村教师招聘不时出现空缺现象。2018年,有媒体调查发现:广西百色、河池、柳州、贺州、来宾、崇左等9个设区市招聘一批乡村教师,每市均出现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多少也佐证了这种隐忧: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共招
2、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2017年全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5.26%,其中农村为93.80%;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4.63%,其中农村为81.10%。一切教育资源与关切的前置,才是解决乡村教育历史性欠账的正解。乡村教育,事关当下的扶贫攻坚战,事关长远的社会结构稳定。扶贫先扶智,帮助农村全面脱贫,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必经之路。在精准脱贫的关键一役,乡村教育便是撬动整个农村版图与命运的那个支点,无论是多少遍的提醒或重申都不为过。民间层面的“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校长计划”“乡村师范生计划”“乡村寄宿学校计划”等,乃至官方版本
3、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皆是强调人的支撑性作用。教育是人的事业,离开了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构建纺锤形社会结构或纾解固化阶层之忧,大概没有什么比教育公平更便捷、更合适的第二条道路了。从古时的乡贤乡绅到今日的志愿教育,后赋公平的期待、人生出彩的梦想,大概是支撑一切情怀与作为的动力源。2018年的中国教育话题榜上,我们关注过“一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进而热火朝天地讨论过双师教学等模式的效用。只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显然不是一块电子屏、一个教学联合体就能速效解决的涵养乡村教育的良好生态,仍需立足于人、仍需从“人”字上破题。从“人”
4、的层面关注乡村教育的未来,也许是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时代的使命所在、前途所在。让乡村教师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他们的眼里才能自带光芒、进而让孩子们看到春风浩荡的未来和远方。赏析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乡村教师的获得感不断提升,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去乡村学校,而且留得住,这才是解决当前乡村教育诸多问题的正解。理想与现实古往今来
5、,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的现实是“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项。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在人
6、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寻着古人的足迹,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收回目光,我听到了鲁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绝望,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奋起和努力。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汹涌浩荡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削弱抹杀。后人沿着他梦想的
7、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着而屈服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支教之中。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循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于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兼济天下的壮志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名师点评作者“收回遐想的思绪”“立足脚下的土地”,感悟智慧的人生,写到了乱世之中国人的奋起与努力,写
8、到了古今中外在现实中追梦的强者,谈古论今,纵横千里,视野广阔,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无堆砌之感,材料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抒情自然而无造作之嫌,同时又使得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赏析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
9、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多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疲。李煜被俘之后,整日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掳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
10、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故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黯淡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人的称谓(三)【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
11、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
12、田。一、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陇头水于濆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注也写作陇头吟。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全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答案C解析C项,“颈联实写天气情况”分析错误,不全是实写,“由死去战士的怨气
13、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是虚写。2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答案诗歌前面三联描写战后惨景,最后一联转为议论,指出边疆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取名利和地位。既表达了对士卒的同情,还谴责了那些庸腐贪婪的边疆将领,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解析本诗前面三联写的是戍边战场上惨烈的场景:行人彷徨、战鬼、阴云、怨气、白骨,描写出了战场上凄惨的场景,给人以肃杀阴森之感。最后一联是对战争的目的进行揭示:边将的成名是用战士的牺牲换来的,体现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求取功名的不正当途径的谴责,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送李侍
14、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喻“行子”,使人想到“行子”旅途辛苦,飘零辛苦。B颔联紧承首联写离别之意。“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又收回到别筵,一开一阖,极富抑扬顿挫之力。C颈联只列地名,上句写李侍御将到之地安西,下句写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长安,“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D整首诗不尚雕琢,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答案A解析A项,“飞蓬
15、喻行子,使人想到行子旅途辛苦,飘零辛苦”错误,从诗中来看,“飞蓬”喻“行子”是写“行子”身影的轻疾。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答: 答案友人所去之地是遥远的安西,临别酒宴上,诗人“心事一杯中”,这喝下的不只是一杯酒,更是诗人送别友人的真诚的惜别之情。友人所去之地为“虏障”,较之“燕支”更北,而友人的家人亲友却在秦城之东,极言分隔之远,距离如此遥远,对友人的深深的牵挂之情溢于言表。“功名万里外”“看取宝刀雄”则是对好友的祝愿和希望,希望他此去有所成就,早日成就功名。解析本诗的标题是“送李侍御赴安西”,“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一般包含送别时的不舍、别后的思念、牵挂、祝福等;然后分
16、析具体的诗句,如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描写“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前一句“功名万里外”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后一句“心事一杯中”说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结合诗歌的题材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这一联前一句上承“金鞭”“功名”句,后一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
17、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远游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著处:处处,到处。宝应元年,史朝义战败,北渡河,率卫兵来战,又败走,所谓胡骑走也。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B颔
18、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答案A解析A项,“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解析此诗乃广德元年春作。结合注释“宝应元年,史朝义战败,北渡河,率卫兵来战,又败走,所谓胡骑走也”等内容分析,传
19、言未确,故云“似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不觉失喜,犹云失声失笑,着一“失”字,从前之揣摩忧虑,当日之惊疑踊跃。结合注释及诗句内容“种药扶衰病”分析可知,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忧国忧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
20、经所的张洪钧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摘编自操秀英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3月5日)材料二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尤其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本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
2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类动物最终未能诞下活胎。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材料三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我们严格遵守了国际各项相关协议和规则。相反,这项
22、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猕猴的使用量高达10万只,主要被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团队成员还表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少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摘编自吴月辉世界首例!这几只克隆猴可不简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4日)材料四2月27日,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
23、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成功举办14届,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近些年入选的项目来看,近年来,我国以“墨子号”“悟空号”和FAST望远镜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刘敏表示,近些年来,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如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青藏高原演化等。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摘编自刘垠克隆猴入围2018
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中”与“华华”的诞生实现了科研人员多年的期盼,标志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B我国科学家基于克隆羊技术进行改良取得人类历史突破,虽然成就巨大但原创性不足,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C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进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可以大幅减少因药物筛选使用的猕猴数量。D“悟空号”、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项目入选“国内十大科技热点”,代表了我国近些年来取得了科技成就的新特点新趋势。答案C解析A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张洪钧团队和孙强团队通过合作
25、克隆出的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而非选项所述“中中与华华的诞生”。B项,根据材料四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可知,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具有原创性,所以“虽然成就巨大但原创性不足”的说法错误,且“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D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四,“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是刘敏为说明我国在“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而举的例子,并未明确表明已经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6、A中国科学家通过改良克隆羊技术,从而生产出遗传背景单一的疾病猕猴模型,有利于减少药物筛选实验中个体差异的干扰。B生命体克隆并将之应用于活体实验,可能会引发社会关于生命伦理的质疑,但人工克隆疾病猕猴模型反而可能平息一些争议。C“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观察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克隆猴是中国科技领先全球的重要例证。D“基于体细胞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技术既符合科学伦理,又体现科学精神,各媒体不同侧面广泛报道有利于科学精神传播。答案C解析C项,于文无据,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只能代表我国在这一领域眼下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不能作为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经领先全球的例证,也就无从谈起该技
27、术是我国科技整体水平领先全球的重要例证。材料四中“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也可证明,我国正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程中,更加谈不上领先全球。9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但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哪些新闻事实?四则材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答: 答案新闻事实:材料一侧重我国从无到有,到可批量生产疾病猕猴模型的技术发展历程。材料二摘编多家外媒围绕我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报道。材料三侧重于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材料四侧重分类呈现近些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思想情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且为人类发展做出贡
28、献,令人自豪。科技发展可以对伦理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发展应以生命伦理为底线。解析注意区分“新闻事实”和作者的分析、评价。材料一中“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新时代”,“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疾病猕猴模型”,根据这些新闻,可以概括出答案“材料一侧重我国从无到有,到可批量生产疾病猕猴模型的技术发展历程”。材料二中“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大西洋月刊自然等杂志都有高度评价,所以概括答案“材料二摘编多家外媒围绕我国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报道”。据材料三中“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争议得到化解”,答案可以概括为“材料三侧重于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材料四“基于体细胞核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从这些信息来看,可以概括答案“材料四侧重分类呈现近些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归纳概括这四则材料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要以这些新闻事实为依托,新闻展示给人们,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且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这些成果和贡献当然会激起国人的自豪感;这些新闻报道多数涉及到克隆技术,所以人们会有伦理方面的问题,根据团队成员对社会伦理关注的回应可知,科技发展可以对伦理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发展应以生命伦理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