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73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年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60分)和第卷(材料解析题,4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第6页的答题卡内。)1.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2、”,一生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故正确答案为C。2. 哆啦A梦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答题,被“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的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A瓷都景德镇的白瓷 B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C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提取的关键词为“越窑”、“翠色”,可判断为越窑的青瓷。3. 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A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B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C商业发展

3、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D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电视剧走西口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明中期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4.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它强化了中

4、国封建社会内部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西方。5.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空特征“1492年10月12日发现美洲新大陆”将这位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英雄指向了哥伦布,答案选C,A B二人在非洲西海岸航行, D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6.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

5、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A美洲出现新兴工业城市 B美洲建立了许多新国家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D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加剧【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得知当时欧洲国家到美洲掠夺财富。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D。7. 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A铁器文明 B工业文明 C电气文明 D蒸汽文明【答案】B考点:本题以文明史观和近代史观考查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器生产必然会代替手工劳动,而以使用机

6、器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也必将代替使用手工劳动的农业文明。故选B。A项是农业文明时期出现的;D项说法错误,蒸汽机的使用是主要的成就,但是这隶属于工业文明方面。8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A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考点:垄断。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三家公司的合并使每

7、吨钢的成本降至12美元,说明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9 2013年财富杂志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发布。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蝉联榜首。下图是为获奖企业颁奖的情景。回顾历史,早在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一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A学习西方政治体制,镇压国内农民起义B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C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破除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开实业救国之先河【答案】C考点:A 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史实;B 项有误,洪仁玕是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人;D 项也不正确,甲午战

8、争后 清政府才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正确答案是C,洋务派的口号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10. 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 000 245粒大米。右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答案】C考点: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关键信息,只有 C 项与此关系密切11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

9、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答案】C考点:题干中的“一只鸟”应指“一化”(工业化),这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侧重于生产力方面;“一双翅膀”指三大改造,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因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就像“一只鸟”和它的“一双翅膀”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故答案为C。12. 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答案】C考点:从图片信息看,我国的粮

10、食产量、轻工业品产量在 19591961 年间出现下滑现象,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结果,故选C 项13.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供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考点:人民公社体制。题干时间限制“1978年”是解题的

11、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此时我国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安徽省委的做法是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和荒山湖滩谁种谁收,完全脱离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劳动、收获物归集体的做法,因此世纪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的表述符合题意,D表述不合史实,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正式开始。A表述错误;C表述太绝对。故选B。14.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

12、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B考点:中共十四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5.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

13、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 B C D【答案】C考点:在题干信息中,“旗”暗指清朝贵族,“不可以以旗名”体现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正确;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符合;由其狭隘的民族观说明在当时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正确。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6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巨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14、的见证【答案】A考点:社会变迁的见证。根据材料“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反映的时间节点的收入,实际上是对社会变迁的见证。17.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答案】C考点:材料中体现的是电报在传输信息上的优越性,故C 正确。无线电报出现在

15、中国是在20 世纪初期,排除A,B、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日益普遍。A、B、D三项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19.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16、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根据题干信息“重新组织”说明,在此之前俄国的经济中商业经济被取消,此种情况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取消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此后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20.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C赫鲁晓

17、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答案】D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A、B两项材料中未能得到有效反映;C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执政,不符合本题;联系材料,本题选D项,造成当时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在他任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农业、轻工业水平很低。21.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

18、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A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B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C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D不能改变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考点:这种取消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 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不是对我们的启示。22.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

19、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理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这些措施是在国家干预的背景下推行国有化改革措施,目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A说法是错误的,计划经济一般是社会主义国家才实行的,B中的“滞胀”是七十年代才出现的,题干是说的英国一个国家,代表不了西方,所以D也是错误。23.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

20、展情况表。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 B C D【答案】A考点:西方国家经济措施。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中时间1968-1975年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为此,西方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开支,发展混合经济,故本题选择A项。24. 下列图片反映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是A“新经济” B互联网经济 C第三产业 D新经

21、济政策【答案】A考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基因技术”“微软”“因特网”等文字信息说明与知识经济有关,而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经济”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故本题选择A项;B包含于A项;C不符合题意;D属于苏俄经济政策。25. 下面是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系)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美元偶然地充当了世界货币 B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C国际货币关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D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答案】A考点: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战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并非偶然,而是由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26.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

22、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答案】C考点: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结合世界银行的职能及材料中关键信息“协助”“复兴与建设”等可知C为正确选项。27.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答案】D

23、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排除A;由材料中“建立煤钢共同体”的“钢”信息可以排除B;欧洲煤钢共同体不是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排除C;故D项符合题意。28. 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答案】D考点:区域集团化。考查识图能力。A是欧盟,B是中国与东盟,C是欧佩克,D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9. 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

24、向缓和【答案】B考点: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空前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空前;经济全球化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题干中所列的种种表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0. 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经济全球化战略 B经济区域合作战略C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答案】D全球化的影响。从材料中“扭转全球变暖”“与自然相和谐”等可知各国应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题答题

25、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 40分)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有关?(2分)这项工程的修建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材料二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法国1001001001007

26、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行业(4分)、哪些国家的经济国有化程度比较高?(4分)表格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经济领域的什么现象?(4分)【答案】(1)措施: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2分)积极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复苏。(6分)(学生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2)行业:邮政、铁路运输;(4分)国家:英、法。(4分)现象:政府继续干预经济,发展混合经济。(4分)考点: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

27、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是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政策的结果。这一措施起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需求,另一个方面是为以后的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根据表格很容易知道,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中英法等国的国有化程度高,其中在邮政和铁路方面更为明显。从表格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

28、什么?(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2分)有何意义?(4分)材料二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他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2分)说明你的理由。(4分)材料三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

29、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2分)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答案】(1)措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2)一:“功大于过”说。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门类齐

30、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二:“过大于功”说。它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3)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4)启示:实事求是;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考点: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不同阶段的相关内容。第(1)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注意要能自圆其说。第(3)问联系材料中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相关内容即可回答。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注意概括总结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