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69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性测试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自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黄河流域经历了近二百年的战乱,直到北魏的统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A386年B439年C485年 D493年解析:A项是北魏建立的时间;B项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C项是孝文帝开始改革的时间;D项是迁都洛阳的时间。答案:B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太武

2、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解析:北魏太武帝在攻城时常常驱赶汉人作先锋,以减少鲜卑人的伤亡。答案:A3崔浩是北魏名臣,他出身于汉族名门望族,后被鲜卑所俘,并受到重用,官职一再提升,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解析:鲜卑族在扩大统治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以巩固自己对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的汉族地区的统治,重用有才能的汉臣便是方式之一。答案:C4封建社会的开明统治者往往实行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常

3、常会遭到地主阶级的公开反对。只有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没有遭到地主阶级的公开反对。这是因为()A均田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B孝文帝的武力镇压使地主阶级不敢公开反对C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不以土地为生D均田制的实施使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样得到保障解析: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无主荒地,北魏政府给农民的授田大部分是这些无主荒地,没有损害到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官吏获得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这就保障了他们的利益,故选D项。答案:D5496年,穆泰、陆瑞发动了平城叛乱,孝文帝派元澄、李焕平叛,下列对这场斗争的实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应是()A北魏社会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B北魏新兴地主与鲜卑奴隶主

4、之间的斗争C北魏中央政权与地方叛乱势力之间的斗争D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之间的斗争解析:孝文帝迁都后,原都城平城就成为保守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发动叛乱的目的是反对孝文帝改革,故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鲜卑族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答案:A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对中国的古代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鞅变法使秦国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封建化的改革,所以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二者的最主要的表现只能是都促进了封建化进程。答案

5、:B7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于494年进行的改革,主要目的是()A为了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B为了巩固拓跋贵族的统治需要C顺应民族融合的必然趋势 D为了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从社会的大环境和历史的趋势去考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的改革是禁止士民穿胡衣,一律改穿汉服,这说明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C项。答案:C8孝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改革不仅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他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A拓跋 B鲜卑C北魏 D匈奴解析:A项是部落,不是民族,C项是国号,也不是民族;

6、D项明显错误,孝文帝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故选B项。答案:B9陶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作品,从中可以反映出许多历史信息,透过下图“北魏骑马武士陶俑”能获知()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BC D解析:通过图片“北魏骑马武士陶俑”可知北魏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同时也反映了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超,正确,民族压迫政策不能体现。故选B项。答案:B10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军灭陈,统一了全国,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是()A匈奴族后裔 B秦王族后裔C戒狄族后裔 D鲜卑族后裔解析:孝文帝改革,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其中的贺赖氏改姓贺,

7、因此贺若弼最有可能是鲜卑族贺赖氏的后裔。答案:D11“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并兼之风日少”。根据材料判断“事”为()A均田制 B迁都洛阳C重订官制礼仪 D实行汉化解析:抓住“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可知“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选A项。答案:A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梭伦改革 辛亥革命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改革与社会风俗之变革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

8、,政治变革与社会风气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都体现了这一观点,所以应选D项;梭伦改革则没有社会风俗的改革,排除。答案:D13均田制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这说明()A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均田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D均田制没有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解析:农民所授的土地只是北魏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荒地,地主的土地不变,官员也定等级授田,照顾了官僚地主的利益。答案:D14魏书食货志记载:“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始诏天下用焉。”对此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B北魏前期商业萎缩

9、,孝文帝改革后,商业发展起来C北魏时民族融合加强D孝文帝推行抑农重商的政策解析:A、C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相反,孝文帝同样重农抑商,但商业繁荣是历史的必然,只要农业、手工业发展,就一定促使商业繁荣。答案:B15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出现了一大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雁臣”,这部分人应该是()A北魏的改革派B北魏的汉臣C北魏的保守派汉人D守旧的鲜卑人解析:孝文帝改革遭到一部分守旧的鲜卑人的反对,他们以“故土难离”为借口反对迁都洛阳,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孝文帝决定让他们“冬则居南,夏则居北”。故选D项。答案:D16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

10、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黄河流域的统一 、北方政权的更迭、北方民族大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而非结果,A项不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B项不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而重要影响之一是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C项不对。D项符合题意。答案:D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大分裂时期,但就在北魏时期,也出现了“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现象,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A杭州 B北京 C上海D洛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因迁都洛阳,洛阳商

11、业盛极一时,而且四个城市中只有洛阳和北京处在北魏的统治之下,但当时的北京只是个普通城市。故选D项。答案:D18484年北魏孝文帝下令正式给百官颁行俸禄的原因是()A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B为了推行均田制C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D为了实行汉化政策解析:北魏初年,官员没有俸禄,以收取租调为生,造成贪污成风。孝文帝给百官颁行俸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的现象。答案:A19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

12、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北魏统一北方则是其改革的背景。答案:D20图中是我国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挽救了民族危亡C缓和了贵族、平民、奴隶主之间的矛盾D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先根据图判断出该人物是北魏的孝文帝,再用排除法排除与孝文帝不符的选项。当时北魏国富兵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但还谈不上民族危亡,在矛盾中也不存在奴隶主与其他阶级的矛盾,故A、B、C三项都错误,只有D项符合史实。答案:D21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农书。北魏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通过研究大量古代农业文献,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方面,全面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

13、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科学价值极高,对后世影响巨大。齐民要术反映出当时主要的社会现象最可能的是()A阶级斗争激烈B民族矛盾尖锐C民族融合加强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解析: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总结记录了北方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故C项较符合题意。答案:C22有人评价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下列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措施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各项改革措施的影响,制定官员的俸禄与民族融合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B2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14、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D为隋唐的大一统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准备了条件解析:根据主要限定语“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可知,A、B、C三项都不符合此要求。答案:D24北魏时期铸“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本质”。从材料中的“形制与汉五铢类似”“

15、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也就是学习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故选B项。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1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

16、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一书,他是鲜卑族对汉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

17、,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兴宅中土(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

18、?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措施的历史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答案:(1)推行均田制和与之相关的租调制。根本前提:不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只对国家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2)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的融合;租调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3)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历史上,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

19、析,走向灭亡了,这事实本身就很自然会引起历史学者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者也不乏其人(尽管仅占少数)。早在古代,批评孝文帝政策的言论就多见于有关典籍,马端临、叶适、王夫之、赵翼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斥责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改革,是“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四),强调“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廿二史劄记卷十四)。指出孝文帝是典型的虚伪之徒,“拓跋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遂以自欺久矣”(读通鉴论卷九)。(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你怎样看待材料中的“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北方的统一;北方的民族融合;拓跋珪的改革;汉族地主知识分子被重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2)看待: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凭北魏很快灭亡就否定孝文帝改革的观点是不对的。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