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64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15 作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语文专题15 作文一、【2021全国乙卷T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示例】持修身明义之志,做筑梦新青年澎湃动能,无限可能,新时

2、代的中国青年,当有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追求昂霄耸壑的气象。汉代扬雄以射箭喻指青年追逐理想的过程,读之深以为然,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当代青年,更是应该能修身矫思且明义,一箭射中自己的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弓是基础,决定你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拉出理想的矢。“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青年当以修身为本,本立则道生。以学习作为人生成长之梯,可以修学识之身;以自持作为理想追求之尺,可以修品德之身。矢是方法,决定你拉弓的路径是否正确。八十多岁的终南山的使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十多岁的袁隆平的理想是“禾下乘凉梦,一稻便一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端正的思想指引我们的人

3、生方向。道义的靶心彰显青年立场,担着道义的铁肩能铸就精彩人生。义谓天下合益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古人认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以义作为行事准则。抗疫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讲道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大国立场,展现了中华文明所秉持道义信念的生生不息。大至为国为民的家国大义,小至举手之劳的点滴善举,是油条哥不用复炸油的坚守良知,是一元钱抗癌厨房的善良体贴,凡此种种,皆为典范。每一位新青年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道义靶心,可以不全然相同,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古人的语句常读常新,先修其身以积蓄力量,再矫其思以确定角度,后立其义以瞄准目标,才有射箭时的游刃有余。树立何种人生理想,选择哪种奋斗方向,才能奠定实

4、现理想的坚实基础。修身矫思和坚持道义的理想实现需要付诸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你迈开的每一步都是你在为自身的发展在努力。一直以来,青年都是在用行动证明我们是有理想有信念能堪大任的接班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后矢志不渝,青年彭士禄立下“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目标后无怨无悔,我们青年学生更该珍惜机遇,接续奋斗。百年变局,征程豪迈。青年科学家在完成科技强国梦,青年黄文秀们在书写脱贫攻坚梦,青年战士们在守卫保家卫国梦,你是否已经对自身发展做好了规划?【解析】这是一则反映时代青年对理想进行解读的材料,更突出了青年对人生理想、文化底蕴、

5、家国情怀的思考。材料以理想为核心话题,先从古人用比喻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突出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并以扬雄用射箭为喻谈理想这一具体事例加以印证。理想,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每个人实现理想的方法、路径可能不一样,但是,在追求理想并为之努力的过程中,都需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材料要求站在追求理想的青年这一角度上,结合自身发展,分析材料带来的启示。这样,立意时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上,从自身发展、时代精神出发,站在青年的角度来升华自己的思考,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写作时,可以从理想的文化传统出发,挖掘古人在理想方面的文化浸润,进而引发自己的思

6、想认识,表达对人生理想的理解。安排具体内容时,可以反思自己在理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表达对一些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物的崇敬与尊重,还要以通过对未来自我发展的憧憬表达更具发展眼光的观点。二、【2021全国甲卷T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

7、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示例】行可为之事,成有为之志历史的长河寂寥无声,但立此河清海晏之华夏热土,青年奋发有为的伟业自在其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前行必见坎坷,但只要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华夏荣辱与共,力行可为之事,可成有为之志。忆往昔,但凡伟人都是在可为中成就了有为。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造乐律;虞舜种田捕鱼,烧制

8、陶器,天下大和,百姓安康;苏秦苦读兵法,不舍昼夜,约纵抗秦,名垂青史。他们虽生于乱世,但都一致选择将平民安乐,家国无虞作为自己可为的事业,一生践行。他们的一腔热血没有错付,他们的一世辛劳没有白费,至此,华夏盛世得以奠基,中国不屈的奉献精神得以书写。蒋勋曾说过:“时间是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无法从其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但我想,当后来人站在长河的对岸回望时,会在其中看到他们为民请命,为国驱驰的身影,会记住他们书写的不朽人生。时代总能赋予我们机遇,为我们创造条件,青年自可秉承先辈之志,开创新征程,行可为之事,成有为之志。思今朝,但凡榜样都是在可为中成就了有为。榜样是强军路上的先行者李贤玉。在军事

9、变革浪潮中,她将打造华夏先进武器装备立定为可为之事,之后不惧戈壁清苦,不畏前路寂寞,实地调研,试验千次,夙夜攻关,不眠不休,终得打造“中国剑网”,开创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先河。榜样是后浪中的“巨浪”曹原。他心有萤火,不惧质疑,勤勤恳恳钻研学术,扎扎实实做好实验,沉稳低调中开辟了物理学全新领域,摘得“石墨烯驾驭者”的桂冠;少年成名却不惧诱惑,看遍浮华仍不改爱国初心,立志此生丹心付华夏。当今时代,榜样已为我们树立了行动高标,展示青春有为的舞台也已为我们搭建,愿青年如你我,能沐浴榜样荣光,行可为之事,将一生谋宏愿;成有为之志,满腔热血报效国。望未来,行可为之事,成有为之志,我们理应热爱脚下这

10、片土地。正如泰戈尔所说:“当我们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想,愿意行可为之事又何尝不是热爱这世界的一种表现?因为热爱,才有了王进喜以身和泥的无惧生死;因为热爱,才有了王继才此生青春献海岛的寂寞坚守;因为热爱,才有了袁隆平一生守望国家命脉的执着挺膺。在民族复兴梦的前路上,艰难险阻、惊涛骇浪在所难免,我辈若能怀赤子之心,热爱不减,必能踏着行路难的节拍,迈过黄河与太行,以可为者的奋斗之姿,成有为之志,打造耀眼中国。历经风雨险阻、穿透沧桑巨变,方得今日盛世气象。但我们也应理智:台海尚未统一,南海争端依然有潜在危机,单边主义威胁不断,贸易战还在不断挑战我们的极限巨浪掀涌危机,危机之下也

11、伴随着机遇,这些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可为”的机会,因此,吾辈青年一定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在“可为”的广阔天空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有为”,在与浪潮的搏斗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寸之地,赓续华夏爱国精神,行可为之事,成有为之志,开拓自己的疆土,让中国勇立世界潮头。【解析】作文材料比较长,为的是切合党的百年华诞,建立起规范叙事的宏大场域。开头一句话定调,要求考生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作文。后边提及的节日、歌曲、作品对应的是“精神的滋养”,烈士、榜样对应的是“精神的激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考生在文章中要彰显的要义。材料开篇提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已经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和灵魂。接着从节日、歌曲、文学作品、革命烈士、学习榜样等角度来具体阐述这些“文化”。然后以一句“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收束,意在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培养家国情怀,把人引导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而在大时代中的人,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红色政党,走过风霜雨雪,付出巨大牺牲,为我们扫平道路,带来幸福生活。这是伟大的时代,我们已经站起来、正在富起来,我们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本和先决条件,这叫“可为”;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先辈们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应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登高望远,具大智慧,挥大格局,迸发蓬勃伟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让古老中国焕发

13、生机,让它壮起来、强起来,以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叫“有为”。“可为”是客观,“有为”是主观;“可为”是前提和条件,“有为”是结果。可为而无为,必被时代淘汰,徒留遗憾;可为而有为,乃新时代青年之分所当为,时代所需,民心所望。“可为和有为”这一主题,实际上隐含了当代青年“大有可为”和“应该有为”的潜在价值引导,考察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发展关系方面的认知。考生在写作之前应该将此价值观先行嵌入思维之中,精准立意。行文时,应在文字中体现出感恩心、奋进心,把个体与时代融为一体,议论风发,情致高昂,展示出少年壮志当拿云的大气魄、正能量。三、【2021新高考卷T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4、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示例】强我体魄,寻理明志强弱悲喜,腹中乾坤。再读毛主席体育之研究中有关“强弱”之语,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15、。举茫茫人海之盾,觅芸芸众生之机,在寻理明志的青春征程中,奋斗的底色令人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认为我们更需要用体育的精魄来炼就我们的生命之光,以真我的实践来完成强国之志。因此,青年人要有志向,要用强健的体魄来成就青春的辉煌。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答案当然是运动。让生命在不断运动中得以生长、升华,让生命在不断运动中变得更加挺拔,坚不可摧。意大利杰出的画家达芬奇曾说过“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也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何谓运动呢?从运动本身的释义来看,运动关乎体力和技巧,它是习惯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我不禁为这样的释义感慨:我们的生命之机,我们的理

16、想之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生命是柔软而又脆弱的。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生命,但我们会努力成长。我们的成长就是一个个身体体能和思想精神的进阶,通过不断地自立自强而走向丰富与成熟。身体和精神的不断健硕,我们品尝到了挑战人生之艰难,也品尝到了不懈奋斗的伟力。君不见疫情之下,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精神之花,它开得如此的火烈,从最初的猝不及防到而今的井然有序,我们读到了生命由弱变强的坚韧;君不闻稻花田垄中,华夏赤子一往情深,以顽强的生命之姿埋头深耕,其实践之音响得如此彻底,从最初的手捧肩扛到而今的机器轰鸣,农人欢笑,我们看到了万物都在蓬勃发展,看到了强健的体魄和精神带来的梦想和希望。从无

17、到有,从弱到强,我们在运动,我们更在生长。我们热爱着我们的生命,我们期待强健我们的体魄,我们更期待锻炼我们的精魂,来书写青春之辉煌,强国之梦想。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请自问:你体弱吗?如是,请重视体育锻炼吧!因为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你体强吗?如是,也请牢记: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吾生而弱,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我们当以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强我体魄,炼我精魂,在不同的赛道和不同的征程中,不抛弃,不放弃,笑谈悲喜,以热烈奔放的姿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之中,拥抱生命,

18、实现自我。强我体魄,寻理明志。生命之光正从晨曦中走来,我们必将笑着抵达前方,让生命在运动中变得更加璀璨,让人生在奋斗中变得更加锦绣。【解析】作文材料是和历史有关的材料,尽管没有讲历史事件,但讲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言论。因此作文命题反映了读史大背景下的集体心理,既要表达文化自信又要体现汲取历史营养摆脱新的困境。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巨变之时,新青年中所有的文章都是思想启蒙的钟声、救国图强的号角,因而体育之研究自然不会被读者当作单纯谈论体育的文章。文章在讲透体育道理的同时无不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激励色彩,个人的除弱变强就是民族的除弱变强。而“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者,自然会被人们联想为当时压在中国

19、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大山。强弱变化、此消彼长,正是那个时代思想领袖最想表达、最能感染民众的理想。思维,决定着立意的深浅。突出渐进式思维是这道作文题的一大特色。作文材料一共由五句话组成,采用的是“缘事说理”、步步引申的方式叙述,句间关系有着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材料的展示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展开的过程,材料的层次实际上体现出了思维的层次,需要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审视。纵观材料的五句话,思维大致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1.体育之于身体:材料的前两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直承“体育之效”,指出了体育对于人身体耳目变化的效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育之于身

20、体强弱”还只是材料的“引子”和“切入点”,也仅仅是写作的起点和基石,如果我们的思维仅停留于此,通篇去谈体育对于人身体强健、耳聪目明的功效,那我们的思维无疑还只是浅表性思维。2.强弱之于国家:材料的第三句话“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采用对比的方式,意在说明“强与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表面上看,似乎依然在说“体育之效”和“身体强弱”,但实际上,这里却暗藏玄机,引发我们去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强”和“弱”显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的身体强与弱了,更多的应该指向于意志、精神了;“勤自锻炼”

21、也绝不仅仅是指加强体育锻炼,而是意志、精神的“求强”与“自强”。所以,这一句话是材料非常重要的过渡句人如此,国亦然。只有做这样的纵向开掘,我们的思维才能体现出一种纵深。3.转化之于强弱:第四、五两句话直奔主题,毫无疑问是材料的结论和核心所在,“因此”二字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前因后果的关系。这两句话,一方面表明了对待强弱应有的态度“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强弱相互转化”的哲理,着重指出了“弱”可能正是变“强”的催化剂。联系第三句话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只要“自强”“求强”,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就能够由弱到强,实现身体的强健、国家的

22、强盛、民族的复兴。言在此而意在彼。思维的起点是体育与身体,但终点却一定是国家与民族。这其中,突出的正是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思维,它能够有效检测出考生的思维层次,体现了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作文在思维层面的区分度。四、【2021新高考卷T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示例】调好人生方向,到达成功彼岸深圳 潘志伟这幅描红漫画所揭示的是书法用

23、笔的技巧和方法:起笔阶段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间的运笔阶段要不偏不倚,最后的收笔阶段则要懂得停滞迁回。这正如清代著名书法家刘煦载提出“逆入,涩行,紧收”的观点,启示我们入笔时用逆锋,中间的运笔阶段要涩行,笔画的末端收笔时使用回锋。这样行笔有什么好处呢?说白了,就是使线条更厚实,内涵更丰富,同时使笔锋在运行中得到不断的调整。写字要懂得调整笔锋,我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于世,就如同漂泊在一条漫长曲折的河流里,河流里有激流,有险滩,有暗礁,也有平静的溪流。遇到险滩和暗礁的时候,我们要绕道而行;遇到激流的时候,我们要逆流而上;遇到平静溪流的时候,我们更要小心谨慎,时刻提防不

24、期而至的暗礁。我们只有根据河流的水势和地形地貌不断调整航向,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懂得调整人生航向的人,才能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青年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那位替文惠君解牛的庖丁吗?面对错综复杂的牛体结构,庖丁没有像良庖族庖一样去割去砍,而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懂得避其锋芒,“善刀而藏之”,“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刑”。庖丁的“解牛之道”启示我们:要顺着牛体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人在社会上行走,遇到错综复杂的矛盾也要学会调整方向,味地蛮干只能适得其反。不懂得调整人生航向的人,必然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而劳神费力、心力交瘁,最终只能一事无成、贻笑大方。还记得

25、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吗?面对从山顶滚下的巨右,西西弗斯每每未推至山顶,巨石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西西弗斯的悲剧就在于不懂得调整人生的方向。我们青年人要学会从描红漫画中体悟到人生的道理,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味蛮干,要懂得及时调整人生的方向。身处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及时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要咄咄逼人,恃才放旷。一帆风顺的时候,要修炼自己的品性,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切莫因一时之得意而忘形。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更要耐得住寂寞,把沉潜蓄势、厚积薄发作为人生的风向标,刻苦自励。青年朋友们,书法用笔中隐含着

26、人生的真谛。愿我们在调整笔锋写好中国汉字的时候,也能真正调整好人生前进的方向,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法因笔锋璀璨,人生因调整而美丽!愿我们都有一个如行云流水般的人生!【解析】本题考查漫画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描红”这一艺术形式的内涵,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世间万事万物同理,写人与做人亦不例外。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情境感和文化感。材料中的三幅画面,表现出写人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做人的道理,清楚地提示了写作的方向。如何起笔,如何用笔,如何迂回,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命题者通过描红时的笔法分析,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如何将两者巧妙联系,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需要考生调动细腻

27、的思维,深入体会每一个笔划中所承载的为人处事之理。这样,就可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能够反映思想情怀的观点态度。从整体看,4幅图表面上蕴含着这样一个意思,即如何写成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它内含着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即如何去做人的问题。第1幅图“撇”书写说明是“逆风起笔,藏而不露”,结合“起”字,“藏”可理解为贮藏、隐藏之意,可意指:人生之始应敢于因难而上,适时积累并隐藏自己能力、实力,不外露张扬虚浮。图2的书写说明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蕴含的道理是人生应该在有为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不偏私,不履斜,不取巧,踏实勤恳,做事为人适宜得体,端方正直。图3的书写说明是“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其意为“人

28、”字的那一捺在收笔时要顿一顿,实则是说,人之行事和为人做事讲求方式方略,即使胜利在望,在收官阶段,也要行稳,不要轻率冒进仓促而为。这样最后才能形成图4的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如此也就可能让他人去描红,去模仿,成为别人的榜样。考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几幅漫画的寓意,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正确的立意,再结合作文的其他要求选择材料,布局谋篇,书写成文。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三幅画面中提炼出具体的做人道理,以严谨的逻辑思维加以整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五、【2021浙江卷T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29、,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作文示例】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李骄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30、,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无论赛场上的冠军,还是商场上的赢家,或是职场上的静英,每个成功者在博得掌声、笑声和鲜花的前前后后,无不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泪水和艰辛。诚如冰心在成功的花儿中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得从失中来,有失总有得。今天的事业有成,离不开昨天的含辛茹苦;现在的辛勤耕耘,孕育着未来的丰收在望;或许

31、你牺牲的是自我,赢得的确是人心。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曾经十二连胜的中国女排,在最近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连输三场,痛苦和唏嘘之余,我想,这支暂时失去胜利的年轻队伍,得到的更多应该是锻炼和意志力。得失难两全,取舍须三思。诚如你渴望金榜题名,就得经受寒窗之苦;你选择城市的喧嚣,就得经得住浮躁和喧哗;你崇尚独身主义,就得忍耐孤单之寂。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得失无情,取舍有义。你可以不要名利地位,不可不要人格尊严;你可以放弃眼前利益,不可放弃人生追求。不管是选择北大考古系“冷门专业”的女孩钟芳蓉,还是被称为北大数院“韦神”的数学助教韦东奕,他们都在取舍之间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得

32、与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得与失的终点与起点,也许才能连缀成人生轨迹的一个个小点,行而不辍,接续过往,得失之间,是为过程。【解析】本题涉及作文的经典话题“得与失”,以及“过程”还是“终点”的争论,新意不高,中规中矩。读懂材料,分析材料。“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重点要理解“终点”“起点”和“过程”。终点,侧重于结束,盖棺定论,结果;起点,侧重于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是面向未来,是重新的征程;过程,是重在享受经历过的事情,是重在体味经历过的事情。三种对“得与失”的判断,是三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可以谈谈他们自己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优劣,你的选择,你的看法。写的深入的话,一定要辩证看待:得与失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也是过程。人生的体会是复杂的,而非单一的。且多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审题不难。和题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