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5 ,大小:749KB ,
资源ID:53613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61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新人教必修2).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新人教必修2).ppt

1、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政治生活考点概览考向定位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考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原因,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和原因类为主,重点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材料题多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考点考向概览

2、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的主线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是什么”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即为什么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从国家性质、民族关系、“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来分析。“怎么做”即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从党的领导、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分析。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线索是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复习本单元时我们要理解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理解党、人大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理解政府与民族

3、地区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结合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保护工程,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结合国家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理解处理民族问题的具体措施。高考复习策略 重点理论 一个关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两种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个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四个优越性 巧记口诀 中华民

4、族大家庭,新型关系已形成。基本原则保稳定,巩固发展付行动。区域自治合国情,充分显示优越性。正确态度对宗教,弘扬科学促文明。名师点睛 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华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中华民族。(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2)形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政策处理民族关系。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特别提示】我国的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从经济上看,是由于我国

6、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政治上看,是由于我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公民还要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

7、民族的风俗习惯,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0年高考安徽卷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B.C.D.【解析】B 本题以民族团结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本组合选项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而提

8、出的,排除。我国形成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大团结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原则和民族宗教政策。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3)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特别提示】1、各

9、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2、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族平等的目标已经实现;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3、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误区警示】我国各民族已经真正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

10、。民族间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各民族应当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因此,认为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民族差别的观点是不对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误区警示】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就不应给予少数民族帮助和照顾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给予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违背民族平等原则,而正是为了实现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

11、关系的基本原则【误区警示】民族平等原则,事实上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吗?(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受历史上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影响,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能像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那样,充分享有各种平等权利,而存在享有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不是没有平等权的问题,而是享有权利充分不充分的问题。(3)这一问题只有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中逐步得到解决。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011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我国是一个多

12、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411名少数民族代表,他们来自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口数量很少的赫哲族没有全国人大代表 C各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人数占其人口比例相等 D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2)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

13、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别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时、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011年高考江苏卷18)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14、 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B.C.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意义根据组合型选择题的特点,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难度造中。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物质保证前提条件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011年高考安徽卷6)为

15、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B.C.D.【解析】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加快民族教育事业,有利于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明显错误。答案为B。(2012年高考江苏卷)2011年9 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 个民族的395 人,发

16、展到如今第九届55 个民族的6700 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的知识点,注意区分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是D。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4)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误区警示】民族区域自始就

17、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

18、自治权。注意:它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特别提示】注意以下几点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2、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并不是完全的自治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3、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

19、;也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4、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是与乡镇同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2010高考福建卷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

20、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解析】本题通过陈述党和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做出的贡献,考察民族团结这一高考必考点。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B为最佳选项。AC由B引申而来;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1)社会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1、2)政治基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考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原因: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原因: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

22、望。(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原因: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原因: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和联系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不同点目的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祖国和平统一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3、权限 一定的自治权(民族自治权)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范围 5个民族自治区港、澳、台相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提示】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2)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

24、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考点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2010年高考江苏卷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A.B.C.D.【解析】D 本题考查考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物质基础,错误;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错误。正确表明了民族团结的意义。(2012年高考江苏卷)16.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

25、子,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 A.B.C.D.【解析】西藏所走的道路得益于坚持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民主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项正确;这条道路是中国行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故项正确;项错误,人的目的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2008全国39)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

26、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27、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2011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6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

28、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l2分)【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

29、的统一和安全。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提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1)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2)民族、宗教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联,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

30、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2、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A、信不信教的自由

31、B、信哪种宗教的自由C、信哪个教派的自由D、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p这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全面保护和尊重。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但是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

32、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提示】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特别提示】正确理解在我国宗教信仰已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1)在我国,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被消灭,宗教已不再是统治阶级扶持和利用的思想武器,宗教从与国家政权有密切关系的一种思想工具转变为纯粹属于公民思想信仰的问题。(2)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宗教不得干预政权、国家事务

33、和文化事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把宗教信仰作为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3)宗教组织是与我国国家政权无关的、信仰宗教的公民的联合组织,是一种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的合法活动是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达方式。(4)在我国,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公民享有平等权利,也不允许出现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权利不平等的现象。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特别提示】为什么共产党员不得信教?这是否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对国家来说,是个人的私事,这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但是宗教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则不是个人的私事。(2)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是彻底的无神论者。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宣传无神

34、论,带领群众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因此,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共产党员的思想信仰、行为必须与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一致。如果在共产党员和信教之间,某党员选择了信教,就要劝其退党。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内涵: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

35、,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邪教不是宗教含义: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难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的邪恶势力。本质: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思维误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不应该依法对宗教活动和宗教事务进行管理。(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产生、发展、消亡规律及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也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36、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调动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只有依法加强管理,才能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落实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二者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原因: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

37、,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求: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特别提示】不能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利于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

38、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特别提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政治基础: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

39、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特别提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2010年高考天津卷6)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解析】A 本题考查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

40、出,正当的宗教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做贡献,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 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B.C.D.【解析】D 本题可用排除法,在我国,虽然宗教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没有变,宗教信仰的阶级基础是不同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1、(2012年高考北京卷)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办原则 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析】甲组同学的论文参考文献都是关于宗教与社会、宗教团体的社会作用、信教群众等爱国人士的作用等等,属于国家要求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所以属

42、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此正确答案是D。(2012年高考海南卷13)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B.C.D.【解析】规范开发利用,不能消除封建迷信活动,也不能消除信仰上的区别,说法本身有误。说法正确

43、,符合题意。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4、弘扬科学精神(1)正确认识宗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A、宗教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B、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4、弘扬科学精神(1)正确认识宗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2)措施:如何弘扬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中

44、学生: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思维拓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1)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2)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到,使用占星、卜筮、看风水、算命等到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

45、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严惩。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特别提示】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正常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有整套的宗教经典、教义和教规没有教义、教规有一定的制度,教徒受教规戒律的约束没有制度和戒律有正式组织、神职人员,有教徒和活动场所没有正式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固定的信仰者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对社会起破坏作用,要坚决制止和取缔共性:二者都崇拜超自然的力量,同属唯心主义,均属有神论。二者对社会发展都有消极作用。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特别提示】理解我国宗教政策要注意四个“不”(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

46、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由于宗教的客观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把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特别提示】理解我国宗教政策要注意四个“不”(3)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国家只保护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不矛盾。依法加强对宗

47、教事务的管理有利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不依法规、不讲政策的行为发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2010年高考上海卷32)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l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运用民族知识简要回答: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1分),维护民族团结(1分)、社会稳定(1分)、国家统一(1分)。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

48、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聚集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

49、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注意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和政体)、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2010年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开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度。材料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宪法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的修改,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实现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体现地区平等;实现了各民族都有适量的代表,体现民族平等。根据材料,概述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