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机一中高一年级6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 1.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B. 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C. 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D. 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图显示: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
2、的体色,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A项正确;3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B项正确;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C项错误;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即后代中有棕色(A1A2)个体出现,说明该白色个体必然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为A2A2或A2A3,若为A2A2,则后代只能有棕色(A1A2)和白色(A2A3)两种类型,若为A2A3,
3、则后代能有黑色(A1A3)、棕色(A1A2)和白色(A2A3、A3A3)三种类型,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假定无变异发生),统计结果如甲图所示,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B. a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 2C. b组细胞中可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自
4、由组合等行为D. 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C【解析】A. 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均等分裂,该组织不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A错;B. a组细胞属于次级性母细胞(除后期)和生殖细胞,其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2或1:1,B错误;C. b组细胞中可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自由组合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细胞,C正确;D. c组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故选C。3.下面是对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遗传物质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配子中有
5、2对染色体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初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不均等分裂,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的,但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平均分配的,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l/4的遗传物质,错误;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配子中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错误;每个卵原细胞(雌性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1个卵细胞(雌性成熟生殖细胞),错误;、配子彼此结合时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基
6、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理清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内涵及其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 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AH段为减数分裂过程。HI表示受精作用,I
7、M段表示有丝分裂。【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对应AC段,A正确; 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所代表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题图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结合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物质变化规律判断各段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在研
8、究某植物花色遗传规律时发现,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子一代出现红花:白花=3:1,则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对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则子代中红花:白花=1:1C. 若在子一代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自交,则子代全为白花D. 若在子一代中随机选择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则其子代中出现红花的概率是5/6【答案】A【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子一代出现红花:白花=3:1,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也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
9、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含有某一种显性基因(如含有B)时表现红花,其它情况表现白花。【详解】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例,而3:1是(9+3):(3+1)的变式,即只含有某一种显性基因时为显性(如含有B基因为红花),即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子一代也能出现红花:白花=3:1,故该结果不能说明基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9:3:3:1的变式(9+3):(3+1)=3:1,所以对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则子代中会出现1:1:1:1的变式(
10、1+1)红花:(1+1)白花=1:1,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根据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子一代出现红花:白花=3:1,可知A和B为连锁,a和b为连锁,故对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时,由于AaBb产生AB和ab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设含有B基因的为红花,所以子代中红花:白花=1:1,B正确;设含有B基因的为红花,则不含B基因的均为白花,白花植株由于不含B基因,故自交后代也不会出现B基因,所以若在子一代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自交,则子代全为白花,C正确;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设含有基因B的为红花,则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子一代中红花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
11、BB:AABb:AaBb:aaBB:aaBb=1:2:2:4:1:2,其中AABb、AaBb、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在子一代中随机选择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1/12+2/12+1/12)+(2/123/4+4/123/4+2/123/4)=5/6,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的红花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1:2,随机选取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1/3+2/33/4=5/6,D正确。故选A。6.某种鸟为ZW型性别决定,羽毛有白羽和粟羽,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鸟有白羽和粟羽两个品系,每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将两品系杂交,
12、正交时后代为白羽和粟羽,数量相当。反交时后代全为粟羽。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反交的结果表明粟羽对白羽为显性性状B. 将反交产生的粟羽鸟继续交配,后代全为粟羽C. 参与正交的雌鸟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aZaD. 正反交的结果表明A、a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两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说明是纯合子,将两品系杂交,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纯合的白羽和粟羽杂交,反交时后代全为粟羽,说明粟羽对白羽是显性性状,A正确;据分析可知,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正交的亲本及后代为:ZaZa(白羽)ZAW(粟羽)
13、ZAZa(粟羽) ZaW(白羽),反交的亲本及后代为:ZAZA(粟羽)ZaW(白羽)ZAZa(粟羽) ZAW(粟羽),将反交产生的粟羽鸟继续交配,后代会出现ZaW(白羽),B错误;参与正交的雌鸟和雄鸟的基因型为ZAW、ZaZa,C正确;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表明A、a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是位于Z染色体上,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根据正方交结果是否相同,可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根据题意作答。7.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D
14、基因即为雄性,无a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则为雌性(如aad为雌雄同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植物群体一共有6种基因型B. 该植物可产生基因型为aD的雌配子C. 该植物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D. aDadaad雌雄同株2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喷瓜个体只要有aD基因即为雄性,说明雌株不可能提供aD,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无a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则为雌性,因此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植物群体一共有5种基因型,A错误;由题意可知雌
15、株的基因型为adad,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因此该植物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D的雌配子,B错误;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因此该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C错误;aDada+adaDa+():aDad():a+ad(雌雄同株):adad()=1:1:1:1,因此:雌雄同株:=2:1:1,D正确。8.一豌豆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21,可能是花粉有 50%的死亡造成的B.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 23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造成的C.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 441,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16、有 50%的死亡造成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 50%的死亡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相关基因频率,然后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正常情况下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若花粉有 50%的死亡,自交后代比例不受影响,A正确;Aa植株中雌配子有1/2A,1/2a,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则雄配子比例为2/3A,1/3a,雌配子比例为1/2A,1/2a,则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3
17、AA、1/2Aa、1/6aa,即后代基因型比例为231,B正确;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造成,则雌雄配子及比例均为2/3A、1/3a,则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4/9AA、4/9Aa、1/9aa,C正确;若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2:4:1,D错误。【点睛】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9.红花和白花是香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白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开白花,一半开红花。开白花的F1植株自交,F2全开白花;开红花的F1植株自
18、交,F2表现为红花1809株、白花1404株。下列哪项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A. 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白花是显性性状B. 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红花是是显性性状C. 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D. 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红花【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两株白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开白花,一半开红花,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所以控
19、制该性状的不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又因为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白花个体,据此可推知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不是一对,A、B错误;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开红花的植株开白花的植株1809140497,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其余情况均表现为白花,C正确,D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从题意中抽提出隐含的信息,即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开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花的植株的比例约为97,进而确定红花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10.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 G对
20、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不存在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
21、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关键是围绕G对g完全显性、“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子代果蝇中雌:雄= 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这些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联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详解】A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B错误;C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
22、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C错误;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正确;故选:D。11.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B.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D. 11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杂合子的可能性大于纯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据图分析,9号是Aa,但是不知道10号的基因型,所以
23、无法预测12的基因型,A错误;图中1号、2号正常,他们的女儿6号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1号、2号正常,他们的女儿6号患病,说明1号、2号都是杂合子Aa,则7号是Aa的概率是2/3,因为3号是aa,所以8号是Aa,则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2/31/41/2=1/12,C正确;7号是AA的概率为1/3、Aa的概率是2/3,8号是Aa,由于11号个体不患病,排除aa的可能,因此11号为2/5AA、3/5Aa,即杂合的可能性大于纯合的可能性,D正确。故选A。12.图甲中4号为M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M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M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
24、(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M病的致病基因B. 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 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D. 3与一M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M病孩子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甲可知,1、2无病,女儿4有病,可知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根据图乙与图甲所示比较可知,9.7的为正常基因,7.0的致病基因,1、2、3均为杂合子。【详解】A、从乙图中可以看出,d的DNA片段只有一种长度为7.0的片段,是纯合子,是4号的DNA片段,该片段上含有M病的致病基因,A错误;B、
25、从乙图中可以看出,a、b、c含有长度为9.7和7.0两种长度的片段的DNA,分别是1、2、3个体的基因,1、2、3个体的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子,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C正确;D、由B项分析可知,3号个体是杂合子,与一M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M病孩子的概率为1/4,D错误。13.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B.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
26、能量的C. 用32P标记dATP的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D. 用32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错误;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B正确;dAPPP(d表示脱氧)脱去P和P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27、之一,若用32P标记dATP的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C正确;用32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而且每个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被32P标记,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在分裂末期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中,因此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D正确。14.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
28、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细胞内全部DNA的两条链都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复制特点
29、为半保留复制。【详解】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m2n - m2n-1=m2n-1个,正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A+T的数目是相等的,则该DNA分子每条链中A+T所占比例就相当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也为M%,正确;全部DNA被32P分子标记后,在不含在32P元素的环境下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有一条含32P一条不含32P,着丝点断裂后含标记的染色体进入子细胞是随机的,因此不能判断子细胞染色体被标记的比例,错误;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
30、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正确;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正确。【点睛】注意区分DNA分子复制n次和第n次复制需要的核苷酸个数:(1)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2)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量为(2n 1)m个。15.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表示生理过程,、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用某药物抑制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B.
31、 物质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C. 图中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D. 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过程为核基因的转录过程,以过程形成的mRNA为模板翻译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发挥作用,因此用某药物抑制过程,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导致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A正确;物质为环状的线粒体DNA,其上具有的基因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过程表
32、示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均为翻译过程,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不同,因此所用密码子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识记并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明确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自身可以合成一些蛋白质,但合成能力有限,大多数线粒体蛋白需要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在此基础上,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为DNA复制,均为转录,均为翻译,是核膜,为环状的线粒体DNA,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6.牵牛花
33、的颜色可随液泡中的酸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液泡中的花青素在碱性时显蓝色,中性时显紫色,酸性时显红色,生理机制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通过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体外模拟不同pH环境验证花色变化的机理B. 图中a、b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能够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 牵牛花在清晨时开蓝花,中午转为紫色,下午则可能为红花蓝色D. 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为蛋白质R表达的中心法则,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生成的蛋白质R作为载体,可以协助H+进入液泡,进而使花青素显现不同的颜色。【详解】A、花青素
34、为水溶性色素,不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错误;B、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在真核细胞中它们不是同时进行的,错误;C、清晨,牵牛花经历了一个晚上,因为没有光,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清晨的牵牛花含二氧化碳较多,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牵牛花中的花青素显红色,错误;D、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法则、花青素的提取和光合-呼吸作用综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题文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7.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
35、。假设大豆高茎基因编码区中有一片段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CGTACCAGAGTC-AGGAACTTCGAT(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若以此链为模板经转录、翻译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个数和需要的转运RNA种数最多是( )A. 33、33B. 34、61C. 99、64D. 102、64【答案】A【解析】【分析】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密码子有64个,其中3个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2个起始密码子,与其余59个密码子均编码氨基酸。【详解】已知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为CGTACCAGAGTC-AGGAACTTCGAT(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则mRNA的碱基序列
36、为GCAUGGUCUCAG-UCCUUGAAGCUA(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3、4、5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8、7、6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GA),即编码序列长度为10+85+4=99,则此m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993=33个。每一个氨基酸需要一个tRNA运输,因此,需要33个tRNA,最多有33种tRNA。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根据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写出mRNA的碱基序列,然后找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再根据氨基酸与碱基的
37、数量关系进行计算。18.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中的mR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4条不同肽链组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为高等植物细胞B. 酶和酶分别是DNA聚合酶和DNA解旋酶C. 该mRNA通过4个核糖体合成4条不同的多肽链D. 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含有mn个腺嘌呤【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涉及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及其相关的计算。【详解】图示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表明相关的细胞没有细胞核,
38、为原核细胞,因此该细胞不可能为高等植物细胞,A错误;酶和酶分别在DNA复制和转录中发挥作用,因此分别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B错误;该mRNA相继结合4个核糖体,合成4条相同的多肽链,C错误;已知mRNA分子中,AUCGm个,其中GCn个,则AUmn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录过程可推知,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其模板链中TAmn个,而模板链中的T与非模板链中的A相等,可见,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含有mn个腺嘌呤(A),D正确。【点睛】本题的难点为D选项的相关计算,画图辅助分析有助于突破难点。19.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b、d过程只能
39、在细胞分裂时进行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C. 结构完整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a、b、d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细胞内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e为逆转录过程,c为RNA分子复制过程,d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b为转录过程,d为翻译过程,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细胞也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如胰岛B细胞可合成胰岛素,A错误;中心法则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流动,图中所有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a表示DNA复制,只
40、有能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的复制,C错误;a、b、d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细胞中,而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也可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故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如图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说法正确的是()A. 是翻译过程,方向是从a到bB. 每种氨基酸均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C. 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及真核所有细胞中进行D. 一条mRNA可
41、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是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a到b,A正确;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B错误;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C错误;一条mRNA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每个核糖体负责一条肽链的合成,加快了翻译的速度,D错误。【点睛】除了甲硫氨酸和
42、色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的每种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而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所以每种氨基酸,有的只能由一种tRNA来转运,有的可由多种tRNA来转运。21.结合下列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抗菌机理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可促进DNA螺旋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和B.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C. 结核杆菌的、和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 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DNA复制,是转录,是
43、翻译,是RNA复制,是逆转录,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发生在RNA病毒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正常细胞中没有此过程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青霉素的抑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进而抑制细菌的、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的是转录过程【详解】环丙沙星抑制的是细菌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或转录,即图中的和;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影响翻译过程,即图中的,A错误;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B错误;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型的细胞核,其、和
44、都发生在细胞质中,C正确;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过程,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2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是A. 或都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但发生在不同细胞中B. 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只能决定一种性状D. 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和表示转录,和表示翻译,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而图中的血红蛋白的形成只发生在红细胞中,酪氨酸酶在皮肤和眼睛等细胞中表达,A正确
45、。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不明确这两个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可以参与多种性状的控制,C错误。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点睛:在一个个体中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所有个体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但这些基因在细胞中不是全部都表达的,有的基因只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即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且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3.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在一个位点增加了AAG三个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
46、基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M基因突变后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B.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碱基比例不变C. 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D.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mRNA是单链,在一个位点增加了三个碱基序列,则在其模板DNA分子中增加了三个碱基序列对,但是DNA分子结构及碱基关系的规律不变。【详解】该基因增添了三个碱基对,可遗传变异方式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形成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A正确;M基因突变后,新的DNA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仍相等,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碱基比例不变,B正确;在M基因转录时,形成的mRNA中的核
47、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错误;若在mRNA增加的三个碱基序列插入的位点是一个密码子中,会有2个氨基酸不同,若插入的位点是两个个密码子中间,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D正确。24.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 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C. 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D.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48、详解】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甲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乙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暂时没有进行分裂,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个时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错误;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这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关,C正确;综上分析可推知:甲组细胞中含有两条X和两条Y,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或含有2条X或含有2条Y,丙组细胞中只含一条X或只含一条Y,D错误25.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
49、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C. 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D. 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DdEe,但由于这些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考虑到交叉互换,该个体能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但比例却根据交叉互换概率而定。【详解】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50、,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DE、ade、aDe,C错误;通过交叉互换,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ADE、ade、aDe,AdE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点睛】易错点:D项中,发生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仍有原来连锁情况的精子类型,符合加起来互补的情况。26.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51、)A. 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 bc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 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 形成de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原因是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52、,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b段表示G1期,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bc段表示间期中的S期,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d段可以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图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27.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
53、型如何,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与a、Y与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基因型为Yy的雄和yy的雌杂交,能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子代的性别C. 基因型为Y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黄色毛和白色毛的比例为35D. 若黄色毛与白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白色毛雄性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是Yy【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判断每个选项后代不同性别的表现型。【详解】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与a、Y与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雄性个体
54、YY或Yy表现为黄色,而yy表现为白色;对于雌性个体来讲Y_和yy均表现为白色。因此要想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Y_,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则为雄性个体,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个体,B错误;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基因型为Y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黄色毛和白色毛的比例为3:5,C正确;若黄色与白色两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是Yy或yy,D错误。故选C。28.已知某闭花授粉植物的花色和叶形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人员将一株粉花肾形叶植株自交,得到后代F1中红花肾形叶:粉花肾
55、形叶:白花肾形叶:红花圆叶:粉花圆叶:白花圆叶比例为3:6:3:1:2:1,则若使F1中粉花肾形叶植株自然生长,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 1/3B. 3/4C. 5/6D. 1/4【答案】A【解析】【分析】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交,即为纯种。设花色受A、a控制,叶型受B、b控制。一株粉花肾形叶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粉色:白色=1:2:1,说明亲本为杂合子,A对a为不完全显性,设红色为AA,粉色为Aa,白色为aa。后代中肾形叶:圆叶=3:1,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Bb,且肾形叶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详解】根据后代中红色:粉色:白色=1:2:1及肾形叶:圆叶=3:1
56、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F1中粉花肾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其自然生长即自交,Aa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3BB、2/3Bb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2/31/2=2/3,故后代中能稳定遗传即纯合子的比例为:1/22/3=1/3。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9.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这两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分
57、别是红色和宽叶C.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色宽叶,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而可判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窄叶对宽叶为显性。由于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这是9:3:3:1的特殊情况,因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红色基因为A、窄叶基因为B,则亲本红色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色窄叶AaBB、AaBb,红色宽叶Aabb
58、,白色窄叶aaBB、aaBb,白色宽叶aabb。【详解】根据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错误;分析子代中红色:白色=(6+2):(3+1)=2:1,窄叶:宽叶=(6+3):(2+1)=3:1,说明AA致死,即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由于AA纯合致死,所以AaBb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12+1/12=1/6,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59、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能根据“6:2:3:1”(属于9:3:3:1的变式)判断出F1的基因型;再计算出相关概率。30.一位正常女子,她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位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弟弟,如该女子与一位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生出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是()A. 1/24B. 1/12C. 1/8D. 1/4【答案】D【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皮肤的正常色与色觉正常都是显性性状,假设皮肤的正常色由A控制,色觉正常由B控制,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aaXbY),因此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60、BXb和AaXBY。【详解】由题意知,该女子的双亲正常,但有一位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弟弟,该女子的双亲正常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则该女子的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由题意知,该男子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其基因型是aaXBY。当该女子是1/3AA时,孩子一定不患白化病;当该女子是2/3Aa时,因为丈夫是aa,不患白化病的孩子(Aa)的概率为2/31/2;孩子不患白化病概率为1/3+2/31/2=2/3。1/2XBXB时孩子一定不患病,生儿子概率为1/2,1/2XBXb时儿子只有是XBY才不患病,概率为1/4,所以总概率为1/21/2+1/21/4
61、=3/8。生出一个正常儿子的机率是2/33/8=1/4。31.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B. 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白眼比例均为11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答案】B【解析】【分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
62、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摩尔根利用F1中雌雄果蝇杂交,子二代中,发现白眼只有雄果蝇中有,雌果蝇全是红眼,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
63、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没有白眼雌性,因而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32.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中碱基相互配对遵循卡伽夫法则B.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C. 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 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25%50%【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及解读如下,每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图
64、中的5端),两条链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两条链含有的碱基数目相等,各占整个DNA分子的1/2。【详解】DNA中碱基相互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B错误;组成DNA分子的每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因此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胞嘧啶占每条单链的50%,所以每条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0%50%,D错误。3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
65、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制作DNA模型时,内侧的碱基对构成了模型的基本骨架C. 半保留复制是指子代DNA的基因,有一半来自亲代DNAD.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能复制,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结。DNA分子遗传信息储存在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C=G。【详解】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不知道是不是的DNA,A错误;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
66、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进行DNA复制时,首先通过解旋获得两条母链,同时分别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新合成的子链与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子代DNA分子,即每一个子代DNA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指导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D。34.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B.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
67、n/2个D. 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2、RNA聚合酶是催化转录的酶,其结合位点是基因上的启动子。DNA聚合酶是催化DNA复制的酶,其结合的位点也在DNA上。3、不同细胞时期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详解】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A错误;细菌转录时以DNA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B错误;由于转录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最多是转录的基因碱基数的一半,而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所以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
68、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要远远小于n/2个,C错误;细胞周期中,因要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故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35.如图表示细胞内某物质甲由两部分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图中甲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R基,则中的氨基和羧基都只有一个B. 若、为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则通过DNA聚合酶可将其连接为甲C. 若图中甲为ATP,为腺苷,则含有2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D. 若、均为单糖,则植物体细胞中的甲一定为蔗糖【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条链上
69、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ATP中包括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若图中甲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R基,则中的氨基和羧基都只有一个,A正确;若、为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而DNA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若图中甲为ATP,为腺苷,根据ATP的结构可知,则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若、均为单糖,则植物体细胞中的甲为蔗糖或麦芽糖,D错误。故选A。【点睛】易错点:ATP中的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TP中含有3个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36.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
70、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G的数量为(m-2n)/2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详解】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T=A=n个,G=C=(m2n
71、)/2,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正确,正确;A与T之间为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为三个氢键,因此氢键总数为2n+3(m2n)/2(3m2n)/2,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双链DNA分子中A+T总数为2n,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单链中的A+T的数目是相等的,都为n,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的有, 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考生熟记DNA分子结构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应用,能对题中各叙说作出准确的判断。本题的难点是和,要求考生明确双链DNA分子中,A和
72、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同时理解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与每一条单链中该比值相等。37.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A. 该DNA 分子片段共有氢键 14 个B. 该 DNA 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 A+C/G+T 的比例上C. 把该 DNA 分子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子代的 DNA 分子中含 15N 的链占全部链的 7/8D. 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详解】在该DN
73、A分子片段中,含有4个A和T碱基对,含有2个G和C碱基对,碱基A和T通过2个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G和C通过3个氢键形成碱基对,共有氢键24+32=14个,A正确;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不同DNA分子的A+C/G+T的比例都是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B错误;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DNA复制的原料是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因此子代DNA分子中2条链含14N,14条链含15N,子代的 DNA 分子中含15N 的链占全部链的 7/8,C正确;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正确。故选B。3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哺
74、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均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B. 细胞内酶的合成均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即可准确写出mRNA的碱基序列D. 逆转录病毒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可体现遗传物质的传递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RNA是通过转录过
75、程合成的,没有经过翻译过程,B错误; 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因此根据氨基酸序列不能写出确定的mRNA碱基序列,C错误;逆转录指RNA逆转录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再转录形成RNA,体现遗传物质的传递功能,D正确。39.某些情况下,细胞中携带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中某个碱基改变,对丙氨酸的携带和转运不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RNA的合成需要RNA复制酶的参与B.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造成t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C. 碱基改变后该tRNA仍能正常携带丙氨酸,但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发生改变D. tRNA上结合氨基酸位点在反密码子上【答案】C
76、【解析】【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tRNA是通过转录形成的,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错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造成mRNA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不同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tRNA的种类是相同的,B错误;碱基改变后该tRNA能识别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虽然仍能正常携带丙氨酸,但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77、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的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碱基,tRNA上结合氨基酸的位点在反密码子外,D错误。故选C。40.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环节B. 侵染细胞时,病毒中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 通过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表示RNA的复制过程。【详解】由于人
78、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外壳,即至少要通过图中的环节完成,A正确;HIV是逆转录病毒,自身携带逆转录酶,本质是蛋白质,侵染细胞时,逆转录酶会进入宿主细胞内,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正确;由于艾滋病病毒只有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过程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1.小鼠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
79、材料。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1)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种;(2)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可能的基因型组合中基因型不相同的组合为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方法最
80、好是_。若已知褐色是显性,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答案】 (1). 3 (2). AaBBAaBb (3). 1/7 (4). 让褐色鼠和黑色鼠分开圈养,看谁能发生性状分离 (5). 黑色褐色【解析】【分析】已知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有A则甲可以生成乙,有B乙可以生成丙,没有B(bb)乙可以生成丁aa的黄色素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黄色是因为没有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1,即基因型为aa_ _,酶2和酶3存在与否,都是黄色;青色的基因型为A_B_,同理,灰色,基因型为A_bb。【详解】
81、(1)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而表现为黄色,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有3种: aaBB、aaBb和aabb。(2)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说明后代不存在bb个体,因此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理论上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青色):A_bb(灰色):aaB_(黄色):aabb(黄色)=9:3:3:1,其中aaB_、aabb有50%死亡,因此黄色:青色:灰色=2:9:3,黄色比例为2/14=1/7。(3)如果褐色是显性性状,则褐色鼠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黑色是显性性状,则黑色杂合数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可
82、以通过让褐色鼠和黑色鼠分开圈养,看谁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关系。(4)黑色是隐性性状,褐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用B (b)表示,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bb,褐色雄鼠的基因型是BB或Bb,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是褐色或者雌雄个体黑色与黑色之比是1:1;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黑色雌性的基因型是XbXb,褐色雄性的基因型是XBY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BXb:XbY=1:1,前者是褐色雌性,后者是黑色雄性。【点睛】注意: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理论上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青色):A_bb(灰色):aaB_(黄色):aabb(黄色)=9:3:3:1,其
83、中aaB_、aabb有50%死亡,因此黄色:青色:灰色=2:9:3。42.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子数如下表: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2040丙2020乙1020丁1212(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实验二:使用
84、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答案】 (1). 20 (2). 乙 (3). 甲 (4). 核糖体(和线粒体) (5).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85、,解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准确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以及在两种不同细胞分裂方式中染色体行为的异同点;2.蛋白质和RNA在细胞内的合成及含量的比较。(1)据题干,样本甲、乙两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甲细胞中标记的DNA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两倍,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说明甲细胞只进行了第一次DNA复制,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2)由表格中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标记的DNA数分析,甲细胞的DNA应该是在12C培养基中复制了一次,所以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也可能是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
86、有40条,但有标记的是20条,DNA有40个,含标记的DNA有20个;同理,丁细胞也可能是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的细胞;乙细胞中标记的染色体数是标记的DNA数一半,且均为甲的一半,可肯定乙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3)据(1)中分析, 甲细胞的DNA应该是在12C培养基中第一次复制,所以甲应该是取样最早的细胞.(4)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含有DNA,可以进行转录、翻译;核DNA产生的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故用碳14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核糖体。(5)每条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正确;蛋白质水解后
87、产生的氨基酸也可以重复利用,错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的理解,含14C的细胞在12C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都含14C,且DNA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含14C的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单体含14C,且DNA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含14C的标记,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单体分开移向两极,且是随机的,所以移向两极的所有子染色体中,含14C染色体的数目是随机的,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标记的染色体数是随机的,故在第三次有丝分裂的中期的细胞中,含14C染色体的数目有020
88、条的可能;但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故在减二中期的细胞中,含14C标记的染色体有10条,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43.果蝇的圆眼与棒眼、黄身与黑身两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现让一只甲果蝇(棒眼黄身)与一只乙果蝇(圆眼黄身)单对多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圆眼黄身(180只)、圆眼黑身(140只)、棒眼黄身(180只)、棒眼黑身(140只)。请根据该杂交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甲果蝇的基因型是_。(2)在杂交实验后代的
89、黄身果蝇中,与甲果蝇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只考虑果蝇的黄身与黑身)(3)若想判断果蝇圆眼与棒眼的显隐关系,可采用子代中的_与甲果蝇杂交。如果后代雄果蝇_,则圆眼为显性;如果后代雄果蝇_,则棒眼为显性。(只考虑果蝇的圆眼与棒眼)【答案】 (1). BbDdXAY或 BbDdXaY (2). 4/9 (3). 棒眼雌果蝇 (4). 只出现棒眼 (5). 出现圆眼(圆眼与棒眼都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可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问题要求进行解答。【详解】(1)杂交实验后代中黄身黑身(180180)(14014
90、0)97(9331的变形),由此可推知黄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可知,控制黄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B、b和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由于不能确定棒眼和圆眼的显隐性关系,所以甲果蝇(棒眼黄身)的基因型是BbDdXAY或BbDdXaY。(2)只考虑控制黄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B、b和D、d),由杂交后代中黄身黑身97,可推知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Dd。在杂交实验后代的黄身果蝇(B_D_)中,与甲果蝇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42/4) 9/164/9。(3)若想判断果蝇圆眼与棒眼
91、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与甲果蝇(棒眼雄果蝇)杂交。可用逆推法答题。如果圆眼为显性,则棒眼雌果蝇(XaXa)与甲果蝇(XaY)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aY)只出现棒眼;如果棒眼为显性,则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XAXa)与甲果蝇(XaY)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AY、XaY)出现圆眼(圆眼与棒眼都有)。【点睛】注意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的9:3:3:1以及变形,如该题目中杂交实验后代中黄身黑身(180180)(140140)97(9331的变形)。44.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抽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填
92、号A、B、C。A组加入一走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请回答: (1)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_变量。(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_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_的摄取,从而抑制_的合成。(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_(促/抗)细胞凋
93、亡蛋白【答案】 (1). 因 (2). 葡萄糖(C6H12O6) (3). 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 (4). DNA、RNA和蛋白质(或DNA和RNA) (5). 抗【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因变量是培养液中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等物质的相对量及肝腹水癌细胞数目和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评价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详解】(1)由题意知,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2)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3)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点睛】实验题的分析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明确其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等),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与实验有关的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