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蛋白质分子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功能B. 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C.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D. DNA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
2、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节作用。【详解】A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B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核糖是细胞内构成RNA、ATP的糖类,不能作为供能物质,B错误;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C正确;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一些易错点的总结:如酶不只是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催化作用;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核糖或脱氧核糖;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等。2.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
3、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C. Tuba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 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不是分泌蛋白,无需内质网的加工,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详解】
4、A、李斯特氏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A错误;B、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正确;C、Tuba蛋白是人体细胞中的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是细菌的蛋白质,细菌没有内质网,C错误;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3. 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
5、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越困难,全能性越低。【详解】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的变化越大,A错误;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因为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
6、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易错选项是AB。A选项要注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细胞液的浓度呈正相关;B选项要注意在种子萌发出土之前因呼吸作用,其干重是逐渐减小的。4. 甲(人的成熟红细胞)和乙(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其中前者没有其他细胞器,但后者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甲能存活120天左右,而乙能存活好几年。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A. 甲的ATP来自呼吸作用,而乙的ATP来自光合作用B. 乙更新的蛋白质可通过胞间连丝由相邻的细胞提供C. 甲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7、某种物质的速率不受氧浓度限制D. 细胞寿命的长短与细胞结构的完整程度有一定关系【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可知,人的成熟红细胞中由于没有线粒体,所以细胞内的ATP只能来自于无氧呼吸产生;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内由于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既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也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A推测不合理;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由于存在胞间连丝,使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B推测合理;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主动运输中所消耗的能量只能来自于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不受氧浓度限制,C推测合理;由于细胞乙的结构比细胞甲的结构更完整,所以细胞乙的寿命比细胞甲更长,D推测合理。5. 细胞是多种元
8、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B.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C. 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D. 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答案】A【解析】C、H、0、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
9、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和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磷脂双分子层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A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有氧存在时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ATP合成酶,D错误。 6. 花青素是一类天然
10、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 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 蓝莓花青素可使 KB 细胞停留在G2/M期C. 蓝莓花青素可抑制 KB 细胞的 DNA 复制D. 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 50g/mL【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KB细胞处于G2与M期的比例增高,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g/mL时,处于G2与M期的比例最高,超过150g/mL后,处于G2与M期的比例又在下降。【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
11、例逐渐减少,A错误;B、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2/M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说明DNA复制后期细胞数量可能增加,而分裂期细胞可能减少;结合前面的分析,G1期细胞所占比例也减少,由此说明KB细胞停留在G2/M期,B正确;C、从图中S期细胞所在比例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而基本不变,说明蓝莓花青素不会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C 错误;D、从图中看出,蓝莓花青素的浓度在150g/mL时,G2/M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在150g/mL左右,D错误。故选B。7. 某喜温植物幼苗在低温锻炼(10 、6天)后,接着进行冷胁迫(2、12 h),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
12、衰老)活性的动态变化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B. 未锻炼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 无论是否锻炼胁迫后SOD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均降低D. 低温锻炼能提高SOD活性且其在冷胁迫后SOD活性相对较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从图示数据表示的意义可知,无论是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过的植物中含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未锻炼的要高。【详解】A、据图可知,未锻炼的植物冷胁迫前后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经过锻炼的植株,无论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后的SOD活性都明显上升,A正确。B、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13、,但其空间结构不改变,B错误。C、无论是否锻炼胁迫后SOD活性均降低,C正确。D、低温锻炼能提高SOD活性且其在冷胁迫下活性下降更慢,SOD活性相对较稳定,D正确。故选B。【点睛】理解低温使酶活性降低的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min)246810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0%30%30%30%A. 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 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正在复原,
14、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 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 min时质壁分离已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
15、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的作用,原生质体不能增大,A错误;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已经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错误;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分钟之后6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D正确。故选D。【点睛】9.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可表示渗透吸水,对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
16、储存于ATP中B. 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C. 过程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D. 就整个植株而言,若过程O2释放量小于O2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详解】A、过程可表示渗透吸水,对过程研究,可知细胞呼吸中所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少量能量储存于ATP中,A错误;B、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只能用
17、于暗反应,B错误;C、过程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根尖细胞中能发生,C错误;D、对植株体来说,图中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10.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得到4组绿藻培养液,将培养液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已知t1t
18、2t3t4,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测定培养瓶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得到如图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条件下,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B. t3条件下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C. t4条件下绿藻细胞群体的总光合速率与总呼吸速率保持相等D. t4条件下培养瓶光下O2增加值降低与呼吸速率增幅大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黑暗条件下氧气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且已知t1t2t3t4,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光下氧气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
19、净光合速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t4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A正确;B、t3条件下绿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t4条件下绿藻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其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C错误;D、t4时培养瓶光下O2增加值降低,原因是光合速率增大幅度小于呼吸速率增大幅度,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D正确。故选C。11. 将核DNA链均被3H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
20、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定期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放射性B. 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32条C. 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都没有放射性D. 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其有丝分裂过程为:(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21、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的双链都3H被标记了,而原料没有被标记,则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可知,处于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有放射性,A错误;B、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个DNA分子,其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16个DNA的双链中都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32条染色体中有16个染色体含有放射性,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32条染色体中有16条染色体含有放射性,若这
22、16条染色体移向同一个子细胞,则另一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不含放射性,C正确;D、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因此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可能含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C。12. 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
23、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13. 下表表示一个精原细胞在从甲到丁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细胞中染色体组数2121始终为112242A. 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B. 乙过程中可以发生等位基因分离或基因突变C. 丙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D. 丁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答案】A【解析】根
24、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乙生理过程表示精子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丁生理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甲(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A正确;乙(精子细胞变形为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甲过程,B错误;丙(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1,C错误;丁(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甲过程,D错误。14. 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
25、是( )A. 图2中HI段只有1个染色体组B. 图3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C. 图1中EF段和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不同D.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1中的CE段和图3中的jk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中,AF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减数第二次分裂。图3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其中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详
26、解】A、图2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短暂加倍,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3曲线表示的染色体组数有加倍现象,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C、图1中EF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图2中BC段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3只能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睛】15.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比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
27、子”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
28、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B正确;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现象,D正确。故选C。16. 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A. 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改变D. M表示伴X
29、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基因突变与性状、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因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后,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如
30、果父亲正常,则其女儿正常,但是携带有致病基因,D错误。17. 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 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C. 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D. 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答案】A【解析】分析甲图:甲图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且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其中1和2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3和4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分析丙图:丙细胞含有同
31、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丁图:“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甲表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即此时达到最多4个染色体组,A正确;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生物测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Aadd、aaDd和aadd四种,各占1/4,没有AADD的基因型个体,B错误;丙图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根据丁图中“父母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
32、丙图家系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18. 人类色盲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色盲与红绿色盲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4和5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男孩的概率为1/2C. 3细胞中的致病基因至少有一个来自5D. 1与2生出患病孩子1与基因重组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1与2不患蓝色盲,但其女儿1患蓝色盲,可判断蓝色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由A/a基因控制,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设由B/b基因控制。所有患蓝色盲的个体基因型均为aa,所有患红绿色盲的男性基因型均为XbY。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蓝色盲为常染色体隐
33、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控制蓝色盲的基因与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4是表现正常的女性,有一个患蓝色盲的弟弟(哥哥),因此4关于蓝色盲的基因型是AAAa=12,又由于4生有患红绿色盲的儿子,因此4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4的基因型是1/3AAXBXb或2/3AaXBXb,5是蓝色盲患者的男性,基因型是aaXBY,4和5的后代中蓝色盲患者(aa)的概率是2/31/2=1/3,不患蓝色盲的概率是2/3,患红绿色盲男孩(XbY)的概率是1/4,不患红绿色盲男孩(XBY)的概率是1/4,因此生一个患一种病男孩的概率为2/31/4+1/
34、31/4=1/4,B错误;C、3基因型是AaXbY,其中的a来自5,因此3细胞中的致病基因至少有一个来自5,C正确;D、1(Aa)与2(Aa)生出患病孩子1与等位基因分离有关,该过程不涉及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19. 某种家禽(2n=78,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由Z 染色体上的正常眼基因(B)和豁眼基因(b)控制,雌禽中豁眼个体产蛋能力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B. 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C. 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禽子代,应确保亲本雌禽为豁眼D. 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
3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种家禽的眼是受Z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且雌性豁眼个体(ZbW)产蛋能力强,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杂交实验保持雌性为豁眼,从而提高产蛋率。【详解】该家禽的体细胞中含有39对同源染色体,因此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A正确;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B正确;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禽(ZbW)子代,应确保亲本雄禽(ZbZb)为豁眼,C错误;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bZb,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BW,后代雌性全部为豁眼,雄性全部为正常眼,D正确。20. 用纯种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6、体色和眼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PF1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3/4B.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白眼雄果蝇占子代总数的1/4C. 由组合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D. 综合结果可判断果蝇的体色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其中灰色为显性性状【答案】C【解析】综合结果可判断果蝇的体色与性别无关,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其中灰色为显性性状,D项正确;由组合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且白眼为隐性,C项错误;根据组合的亲本
37、和F1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交配,体色遗传与性别无关,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3/4,A项正确;根据组合的亲本和F1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F2中白眼雄果蝇占子代总数的1/4,B项正确。21.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为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其显隐性关系是:A+Aa(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已知各种色素均不含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8、A. 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黄花植株B. 花色基因通过直接途径控制该植物的花色C. 某一蓝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来确定D. 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若子代蓝花黄花=31,则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所以红花植物的基因型有A+A+、A+A、A+a,蓝花植物的基因型有AA、Aa,黄花植物的基因型有aa。【详解】A、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有可能出现黄花植株,如A+a和Aa杂交子代出现aa黄花
39、,A错误;B、由于各种色素均不含肽键,非蛋白质类物质,花色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该植物的花色,B错误;C、该植物为雌雄异株的植物,不能进行自交,只能通过测交进行鉴定,C错误;D、蓝花植株(AA/Aa)与黄花植株(aa)杂交,如果AA和aa杂交,子代全为蓝花,如果是Aa,则子代蓝花黄花=11,现子代蓝花黄花=31,说明蓝花植株产生的配子Aa=31,因此亲代蓝花中AAAa=11,纯合子占1/2,D正确故选D。22. 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克。甲桃树自交,F1每桃重150克。乙桃树自交,F1每桃重12
40、0180克。甲、乙两桃树杂交,F1每桃重135165克。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 )A. 甲AAbbcc,乙aaBBCCB. 甲AaBbcc,乙aabbCCC. 甲aaBBcc,乙AaBbCCD. 甲AAbbcc,乙aaBbCc【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而每个显性等位基因使桃子增重15克,所以根据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判断其重量,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桃子重210克,5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95克,4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
41、C的桃子重180克,以此类推,3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65克,2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50克,1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35克。【详解】A、根据题意已知F1每桃重135165克,说明F1基因型中有1到3个显性基因。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则杂交子代有3个显性基因,重量为165克,A不符合题意;B、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则杂交子代可含有1个或2个或3个显性基因,但因为乙桃树自交,F1中每桃重120克180克,说明乙自交的子代有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显性基因,而aabbCC自交,后代桃重全为140克,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题意;C、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则
42、杂交子代含有2个或3个或4个显性基因,每桃重为150180克,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D、若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则杂交子代有1个、2个或3个显性基因,重量在135克到165克之间,D符合题意。故选D。23.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A、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为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有AA、Aa、aa、AA、Aa、aa共6种玉米植株,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 )A. aa()Aa()、aa()Aa()B. aa()Aa()、aa()Aa()C. aa()AA(
43、)、aa()AA()D. Aa()Aa()【答案】A【解析】【分析】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需要选择正反交。【详解】A、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则aa()A-a(),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而aa()A-a(),子代中只有糯性,所以该正反交实验能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A正确;B、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则aa-()Aa()和aa-()Aa(),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均为非糯性糯性=11,故不能由此判断上述结论,B错误;C、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44、则aa()AA-() 子代的表现型均为非糯性,而aa()AA-(),子代中也只有非糯性,所以不能由此判断上述结论,C错误;D、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则A-a()A-a(),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不能由此判断上述结论,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特别注意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二、综合题共(52 分 )24.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研
45、究人员对四组生长状况相同的茄子幼苗进行实验,相关处理及实验结果见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净光合速率/(mol CO2m-2s-1)气孔导度/(mmolm-2s-1)A组25,叶面喷洒蒸馏水18699190153B组25,叶面喷洒等量的CTK溶液201712580168C组10,叶面喷洒等量的蒸馏水10742750053D组?12014030064(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D组中“?”代表的处理是_。B组和C组能否进行对照?_,原因是_。(2)实验结果表明,_(填“低温”或“CTK”)对叶绿素的含量影响较明显。与A组相比较,C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其原因有温度降低
46、导致光合酶活性降低、_、_等。(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分裂素(CTK可明显降低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原因是_。【答案】 (1). 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 (2). 10,叶面喷洒等量的CTK溶液 (3). 不能 (4). 有两个不同变量,违反单一变量原则 (5). 低温 (6). 叶绿素含量降低,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 (7). 气孔导度降低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减少 (8). 低温下单独使用CTK,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解析】【分析】分析表格:AB两组的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分析AB两组可知添加细胞分裂素有助于提高光合速率甲丙两组的变量是温度,分子A
47、C两组可知:适当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光合速率。低温处理茄子光合速率小的原因是,低温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光的能力下降,光反应减弱;同时降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CO2吸收速率小,碳反应弱。【详解】(1)根据实验的处理方法,可判断本实验所研究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是否喷施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D组的处理是10,叶面喷洒等量的CTK溶液。B组和C组不能进行对照,原因是有两个不同变量,违反单一变量原则。(2)根据CD实验结果可知:低温胁迫下,对叶绿素的含量影响较明显。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其原因是:低温可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吸收光的能力减弱,光反应速率减慢;低温可导致
48、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减慢,暗反应速率减慢。(3)结合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可缓解低温对茄子光合作用的抑制,原因是低温下单独使用CTK,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点睛】本题考查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5. 研究者用某个二倍体哺乳动物性腺为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实验,绘制了以下示意图。请 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其所处的阶段对应图
49、2 中的_(填序 号)。(2)研究者绘制该器官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如图2,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DdXEY,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 个不含性染色体的 DD 型配子。等位基因D、d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属于该异常配子形 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2号染色体一定在图乙时未分离 2 号染色体一定在图丙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一 定在图乙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一定在图丙时未分离(4)若该动物的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基因组成为 AaXbY ,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 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
50、可能是_(从下列供选答案中选择: 两个基因 A两个基因 b,一条 X 染色体两个基因 a、两个基因 b,两条 Y 染色体两 个基因 A,两条 Y 染色体两个基因 a、两个基因 b,两条 X 染色体)【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3). 着丝粒分裂 (4). (5). (6). 【解析】【分析】图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坐垫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析图丁:丁图为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为有丝分裂,为减数分裂。【详解】(1)图1中丙细胞
5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其所处的阶段对应图2中的阶段。(2)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阶段是。(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DdXEY,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DD型配子,且D、d位于2号染色体,该异常配子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2号染色体一定在图丙时未分离或性染色体可能在图丙时未分离。故选。(4)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粒没有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由
52、于A与a分离,X与Y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粒分裂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故选。【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6. 果蝇是一种适合做遗传实验的材料,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若果蝇的基因型是 AaBb,下图中基因与染色体的
53、位置关系正确的是_其中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2)果蝇 X 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D)对短翅基因(d)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子代雌蝇的基因型有_种,子代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3)果蝇的 X 染色体上棒眼(B)与圆眼(b)为一对相对性状,1915 年,遗传学家Bridges 发现用圆眼雌果蝇与 X 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只能在某些杂交组合 的 F1 中发现圆眼雌果蝇,该种圆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 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 B(B 和 b 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54、请你设计 杂交实验进行检测:实验步骤:用_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若子代棒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答案】 (1). BCDF (2). DF (3). 2 (4). 短翅不育:长翅不育:短翅可育:长翅可育=1:1:2:2 (5). F1中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 (6). 1:1 (7). 2:1【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55、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分离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详解】(1)若果蝇的基因型是 AaBb,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下图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BCDF,其中DF表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长翅基因(D)对短翅基因(d)是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双杂合的雌蝇基因型为FfXDXd,测交组合FfXDXdffXdY,子代雌蝇的基因型有FfXDXd、FfXdXd共2种,子代雄蝇的基因型有ffXDXd、ffXdXd、FfXD
56、Y、FfXdY、ffXDY、ffXdY,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短翅不育:长翅不育:短翅可育:长翅可育=1:1:2:2。(3)根据题意用用假说-演绎法解决。要探究圆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必须让该F1中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作出判断。假设由于基因突变产生,则该圆眼雌果蝇为Xb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即子代棒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1:1;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0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1XBXb:1X0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
57、蝇:红眼雄果蝇=2:1。【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27. 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组别亲本果蝇F1果蝇的表现型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m+mA野生型+762242757239B野生型+312101301105C野生型+m114104111102D野生型+m1601511
58、55149(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性突变果蝇。(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3)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_,判断理由是_,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_染色体上。(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
59、,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约有_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答案】 (1). 隐 (2). A和B (3). 均与性别无关 (4). C和D (5). 、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 (6). X (7). 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 (8). 3/4 (9). 3/8
60、 (10). 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由实验组别、的杂交结果F1都表现为野生型,可知野生型对突变体是显性,在F2代中性状分离比都是3:1,且无雌、雄个体间的差异,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由一对等基因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组别、的杂交结果F1出现了交叉遗传,即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可知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隐性突变果蝇。(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A和B ,判
61、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均与性别无关。(3)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C和D ,判断理由是、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X 染色体上。(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先进行“AB”杂交,也即A浅红眼与B浅红眼,两个隐性个体杂交,如果杂交后代都表现为浅红眼,那么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相同,如果杂交后代都表现野生型,说明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不同。又进行“BC”杂交,控制B的浅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
62、C的浅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Xb、Xb表示),则B的基因型为aaXBXB, C的基因开进为AAXbY,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和AaXBY,都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也即9:3:3:1的变式)。说明aaXbXb、aaXbY的个体也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第一对等位基因出现A_的概率为3/4,第二对等位基因出现XbX-的概率为1,因此在该数值为3/4,同理可知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3/41/2=3/8。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说明控制
63、C和D两个体的浅红眼基因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再设控制D眼色的基因XD、Xd,则C和D的基因型分别为XbDXbD、XBdY,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XBDY)。这可能是雌性个体在产生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引起的,由于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卵细胞与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结合机会均等,各占1/2。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XBD卵细胞的机会是1/2,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每4个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才有一个和含Y的精子结合的机会,因此要形成1%的XBDY,需要有4%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点睛】熟练掌握遗传规律中的性状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熟练的推倒遗传的亲子代关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