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554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2 (人教版必修2)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教材主要阐释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并在内地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目“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主要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

2、状况和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课概念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前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意义。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本课涉及内容比较繁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或地理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情况,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了解沿

3、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情况和意义。(3)记忆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教材图片:深圳的今与昔。我国古代曾经流传过“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什么“金手指”让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呢?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推进新课(板书

4、)经济特区的创办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问题情境1:邓小平是从哪一角度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多媒体展示材料: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邓小平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自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对外开放,吸引外

5、资和技术以促进本国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问题情境2:你能否从经济学角度谈谈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使国际分工日益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各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必然性,同时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但是如何对外开放却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问题情境3:邓小平同志和中央的文件提出的设想,后来形成了怎样的结果?自主学习:国家分别于1980年和1988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问

6、题情境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自主学习:(1)与港、澳、台相邻近,便于联结国际市场。(2)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3)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依托,又有发展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和港口。问题情境5: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多媒体展示材料:授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核准后实施。国家大力支持特区建设。特区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允许特区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用做

7、贷款。深圳、珠海两市的财政收入1985年以前不上缴,厦门、汕头两市上缴的财政收入,由两省人民政府核减。特区的外汇收入单列,超过1978年基数的增收部分5年内不上缴,用于特区建设,特区的对外贸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特区可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委托,代理国家外贸主管部门不统一经营的出口业务,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重工业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审批外,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在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公

8、司税率仅为15%。而在中国其他地方国内企业税率高达55%(将逐渐减少至33%)。内地外资企业税率也高达33%,外资企业在赢利后头两年享受免税待遇,在随后两年中减税50%。(英)D.英尔,艾景学译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程:经济特区的作用教师总结: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问题情境6:经济特区除了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还有什么重大意义?多媒体展示材料: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

9、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自主学习: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和开放共同推动着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问题情境7:经济特区的发展成果如何?有什么意义?自主学习:经济特区在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方面成就突出,从而逐渐形成了外向型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改革与开放起到了示范作用。(板书)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问题情境8: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作出了哪些

10、重大决策?自主学习:(1)1984年国家开放了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1985年以后,相继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1988年以来,政府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问题情境9: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主学习:(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问题情境10: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相继设立,使得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局势?自主学习: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

11、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连接南北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问题情境11: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发展成果如何?自主学习:这一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过渡: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又大大地向前迈进,将开放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拓展。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是实行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也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板书)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设问抢答:(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如何?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面积556平方千米,是上海面积的1/12。在过去,“浦东”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相望,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

12、。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2)这分别是上海的什么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3)浦东的开发有哪些有利因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经验等。这些都预示浦东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塑造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问题情境12:浦东的开放和开发具有什么重大意义?阅读教材和材料后总结。多媒体展示材料:自1990年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加快步伐,综合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

13、值(GDP)由1990年的60亿元起步,到2002年达1251亿元,保持了19.6%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达5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993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2年达16亿美元;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36亿美元。2003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自主学习: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

14、放的重点和标志。过程思考:有人担心,对外开放会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机可乘,从而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你认为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请用史实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保障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性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有道理。因为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之日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就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如十月革命之后,英、法、美、日对苏俄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二战爆发前,英法实行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企图将法西斯侵略的祸水引向苏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策: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课堂小结通过

15、本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探究问题:经济特区内涵的演变。问题背景:2005年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并作了题为“顺应新形势办出新特色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作用”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25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明确点出了新时期“特”的新内涵,即“特别能创新”,鼓励体制创新。“就是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改革等

16、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探究步骤:分组查找资料形成认识讨论交流成果展示。典型示范:经济特区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一、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

17、比重可以大于内地。二、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三、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企业的所得税率减按15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四、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办法。五、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如增加银行信贷资金,新增财政收入、外汇收入全部留用,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习题解答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解题关键:广东、福建两

18、省的优越性。思路引领:历史条件、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答案提示:原因:(1)与港澳台相邻近,便于联结国际市场。(2)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3)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依托又有发展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和港口。意义: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本课测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解题关键:形成过程。思路引领:按开放先后顺序说明。答案提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学习延伸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