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第1讲1(2015山东邹城一中)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种观点的依据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答案A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而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A的表述符合题意;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两国当时的政治不合;C“小国寡民”仅符合古希腊政治的特点; D“分封诸侯”仅符合中国西周政治的特点。故选A。2(2015河南郑州)春节前后,往往是大雪纷飞,即使纷飞的大雪
2、遍及大半个中国,也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题目中“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正是受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的影响,所以选B,A、C、D不符合史实。3(2015宁夏银川)某位历史学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D
3、形成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以西周的分封与宗法制为代表的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的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所以答案选择D项。4(2015洛阳八中)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他的意思是商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否则天下大乱时没有诸侯国的救助
4、就会孤立无援。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师古”,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选A。5(2014银川一中)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 “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是指秦朝时在其统一的领土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在实质上是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A、C两项对这一转变现象的分析错误;B项是转变的原因而非意义。6(201
5、4哈三中)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自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提及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材料中并未涉及小国寡民的说法,A项不选。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相对服从周王,并不实际控制全国土地,更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因此ABC均不选,故选
6、D。7(2015浙江乐清)据瓯越文化史记载,现在的温州市就是当时回浦县的东瓯乡,属会稽郡。下列对此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会稽郡设有郡守、郡尉、监察御史等职 会稽郡最高长官由世袭产生 回浦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再认再现能力。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不再世袭,是流动的官员,所以错误,所以答案选D。8(2015吉林汪清)有学者说“秦始皇担不起专制主义发明者的荣誉,顶多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实用新型”。材料中的“实用新型”是指()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封国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答案A解
7、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自认为功劳大,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所以称做皇帝,在本题中只有“皇帝制度”是秦始皇的创造,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9(2015池州一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
8、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
9、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
10、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题干中“封建子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一制度是分封制;第二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一中“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的信息可得出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再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封建子弟”于宗法制的关系来思考,可得出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
11、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信息来归纳,可得出周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再从材料三中“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的信息可归纳出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的信息,可得出秦朝实现了统一,推行郡县制。(3)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概括材料的能力。变化从材料四中“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的信息可得出从贵族体制转变为官僚体制;从“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的信息可概括出官员的产生由世袭变为皇帝任命;从“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的信息,联系所学,可概括出从地方分权转变为中央集权。(4)认识需要紧扣材料信息,切忌漫无边际,可结合材料四中官僚体制的信息,从影响的角度来谈认识,首先官僚体制取代贵族政治,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从“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的信息可以看出官僚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也强化了皇帝的专制,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