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402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典型例题1(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答案:B。2(江苏单科)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

2、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一、选择题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3、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情绪 工农联盟出现了裂缝 农民迫切需要土地和生产资料 这个政府损害了农民的利益A B C D3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过重要作用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B有全由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

4、的私有企业 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7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B采用余粮收集制取代原来的固定粮食税C在充分认识到过

5、渡的艰难性的基础上长期推行D是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探索8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9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10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完成,西方报刊曾有这样的评论:“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

6、家面貌焕然一新。”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苏联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列宁的正确领导A B C D二、非选择题11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20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BCDDC ADADA 二、非选择题11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