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6KB ,
资源ID:5325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2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4.马说).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4.马说).doc

1、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4.马说)四 马 说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基础梳理 一、字音 骈死(pin) 槽枥(co l) 一食(sh) 粟(s) 食马者(s) 外见(xin) 不以千里称也(chng) 二、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表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一个食通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呢,吗) 三、词义

2、1.一词多义 策:(1)鞭策,驱使,动词。如:策之不以其道。(2)马鞭,名词。如:执策而临之。 食:(1)餐、顿,量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2)通饲,喂养。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能:(1)能够。如:安求其能千里也?(2)能力,本领。如:虽有千里之能。 2.词类活用 辱:辱没。形容词作动词。如: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形容词作动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行千里。数量词作动词。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鞭策,驱使。名词作动词。如:策之不以其道。 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3.文言虚词 之:(1)代词,代千里马。如:执策而临之。(2)音节助词,

3、无意义。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 以:(1)介词,拿。如:不以千里称也。(2)介词,按照。如:策之不以其道。 其:(1)表反问,难道。如:安求其能千里也。(2)表推测,恐怕。如:其真不知马也。 而:(1)转折连词,却。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顺承连词,来。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马之千里者。 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文:日行千里的马。 五、文学常识 1.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

4、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剖析: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而埋没人才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剖析:这一句充满委屈之情和愤激不平之气,把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

5、人才、不重人才和摧残人才的谴责表达得极为强烈,酣畅淋漓。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剖析:这个结句,点明了文章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 二、重点语段 世有伯乐至不以千里称也。 剖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文章一开头就是不平和牢骚。为什么要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呢?这句话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正面意思,而在于它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是说:世上没有伯乐那样识马的人,虽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永远不会被发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第一句话还只是一种不平和牢骚,那么,这句话便是一种愤怒了。所谓千

6、里马常有,就是说任何时候都是有千里马的。而伯乐不常有,则是说识马的伯乐,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这也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识马的伯乐,这还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愤怒的否定吗? 在现实生活中,既然根本就没有识马的伯乐,那么,虽然是名贵的千里马,也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见称于世了。这自然不是千里马的过错,而是人的愚蠢。对于这样愚蠢的人,不言而喻,只配给他以轻蔑! 审美鉴赏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

7、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8、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