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3.28MB ,
资源ID:53178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17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96(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96(人民版必修1).doc

1、春秋戰國之際,社會發生劇變。賦稅制度方面,履畝而稅的徹法代替助法,這一變革使諸侯國掌握大量財富,可以通過俸祿聘用可自由任免的官僚來管治人民,消除貴族世卿和大小王國,國君可從游士中選拔人才,逐步形成了集權式的官僚體制。經濟方面,戰國後期,由於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上的廣泛應用,再加上水利灌溉工程的興修,大大增加了生產。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結果,促進了商品的交換,加強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繫。而各地間日益密切的經濟關係構成政治上統一要求的基礎,且形成一股廣泛的思潮。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學派不同,但許多人都主張統一。例如孟子定於一,荀子四海之內若一家,韓非的專制集權思想,都是統一要求的表現。統一已成人心所向,大

2、勢所趨。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最有條件來完成統一事業的是秦國。學習目標:學生能:1. 描述秦統一前的政治狀況及社會面貌;2. 分析秦統一六國是否民心所歸,時勢所趨的結果。資料一:戰國七雄形勢圖建議討論問題:1. 根據資料一的地圖,戰國時分佈在東、南、西、北方位的是哪些國家?2. 和今日中國的版圖相比,戰國時期各國的疆域有多大?在上分佈了約多少個國家?3. 根據資料一的地圖,試找出以下各項:a七國的國都位置b外族(匈奴)的位置c當時的主要水利工程資料二:各國所用的文字、貨幣【見附件 1】資料三:史記河渠書記載,內河交通,自滎陽引河水南流為鴻溝,與濟、汝、淮、泗四水相會,中原地區宋、鄭、陳、蔡、齊等地

3、都可以通舟楫。楚地西有漢水,東有邗溝貫通江淮。吳越地區有松江、錢塘江、浦陽江貫通,內通邗溝,外通海上,都可以用舟楫同北方的齊、魏,西方的秦、楚相通。參考司馬遷:史記河渠書(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407頁。資料四:史記貨殖列傳說,各地的特產,如鹽、鐵、布帛、璣珠、金、錫等幾十種產品,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引文大意:各地的產品都是中國人民所喜愛的,也是風行習慣之衣著、飲食、養生、送死之所依賴。所以要靠農民的耕種,才能得到糧食;要靠虞人在山澤開發,才能得到山林、礦物、水產等物品;要靠工人製造,才能得到器具;要靠商人的貿易

4、,才能流通貨幣。)參考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3253-3254頁。建議討論問題:1戰國末年,人民往來頻密,有超越國界的活動,你認為當時出現了什麼紛亂的情況,試根據資料二說出三種情景。2根據資料三、四,當時有什麼經濟活動?什麼原因促進了這些經濟活動?3根據資料三、四,假如你是當時的商人,你的營商環境好嗎?在經營上,你遇到什麼問題?試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資料五:各國有許多有名的政治家,如秦國的商鞅、張儀、范睢是魏人,蔡澤是燕人,呂不韋是韓人,李斯是楚人,燕國的樂毅是魏人,燕、趙的蘇秦是周人,楚、魏的吳起是衛人等等,他們都不是本國人,但都名列卿相,在異國得到重用。參考司

5、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張儀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呂不韋列傳、李斯列傳、樂毅列傳、蘇秦列傳及孫子吳起列傳。資料六: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如孟子,莊子、荀子、韓非等,都周遊列國,到各國去講學和教授生徒。他們希望將自己的學說作為統一的綱領: 孟子:烏乎定,定於一(孟子梁惠王上) 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王制篇) 荀子:法後王,一制度(荀子非十二子) 韓非: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 莊子對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莊子天下篇)的抱怨,實際上蘊含著統一思想意識的內在傾向,只是鑒於當時的社會條件,他們的思想並沒有得以實現。參考馬勇:秦漢學術社會轉型期的思想探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頁。

6、資料七: 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孟子梁惠王上)一些大的戰役,死者皆以萬數。如前三一七年,韓、趙,魏、燕、齊五國攻秦,秦打敗韓趙軍,斬首八萬餘。前三一二年,秦敗楚軍,殺甲士八萬。前三七年,秦攻取韓宜陽,斬首六萬。前二九三年,秦將白起大破韓魏趙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前二七三年,秦將白起攻魏,殺魏卒十三萬。前二六年秦趙長平之戰,白起在長平一次坑殺趙國降卒四十餘萬,趙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幾乎全數被坑殺光了。(戰國策齊策) 戰國時期,全中國人口總數當在二千萬左右,而當時經常的在役兵士,楚國一百萬,魏國七十萬,秦國六十萬,趙國四、五十萬,齊國六、七十萬,燕、韓各三十萬左

7、右,合計各國軍隊約有四、五百萬人。參考洪世滌:秦始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8頁;徐揚傑:秦統一中國的原因的再探索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資料八:各個割據的大國,對於水利的治理,往往是壅防百川,各以為利,特別是黃河下游的各國,各造堤防,天旱爭水利,壅塞他國的水源,如:東周欲為稻(種稻),西周不下水(戰國策東周策),遇到天澇則放水到鄰國,以鄰國為壑(孟子告子下),特別是趙、魏、齊等國,在水利上是勢不兩立的。參考臧勵龢選註:戰國策(香港:商務印書館,1963年),3-4頁;高政一註譯:四書讀本孟子(台南:大孚書局,1994年),637頁。資料九:百姓不聊生,族類離

8、散,流亡為臣妾,滿海內矣。(戰國策秦策四)參考臧勵龢選註:戰國策(香港:商務印書館,1963年),38頁。建議討論問題:1根據資料五、六,當時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什麼活動?2當時的政治家、思想家們對時局有什麼看法?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看法?3根據資料七、八、九回答:假如你是當時的百姓,你會怎樣形容你的生活?你有什麼期望?資料十: 及至秦王,蠶食天下,併吞戰國,號稱皇帝。一(統一)海內之政,壞(破壞)諸侯之城。銷(銷毀)其兵(兵器),鑄以為鐘虞(懸掛的鐘),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漢書嚴安傳) 周室卑微,五霸既歿(死),令不行(無法下達)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仰賴武

9、力),強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希望)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瞻仰君王)。(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賈誼過秦論)參考班固:漢書嚴安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2811頁;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283頁。資料十一: 秦實行軍功爵制,以功勞行田宅,激勵士殊死奮戰,故秦軍勇於公戰,戰鬥力很強。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史) 六國者,臣主皆不肖,謀不輯(集),民不用。故當此之時,秦最富強。(漢書晁錯傳) 公元前246年,嬴政為秦王時,已併(兼併)巴、蜀、漢中,越宛(超越宛地)有郢,

10、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面積居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十分之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十分之六)。(史記貨殖列傳)參考林劍鳴:秦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341-347頁;班固:漢書晁錯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2296頁;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貨殖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223頁、3262頁。建議討論問題:1根據資料十、十一,你認為秦有條件統一天下嗎?為什麼?2試綜合上述資料,你認為秦統一天下是時勢所趨,民心所歸嗎?3就當時的形勢來說,統一帶來什麼好處

11、?【思考指引】要判斷秦的統一是不是民心所歸這個議題,我們除了從客觀環境和民心趨向去找出論據外,也要從秦統一的條件作為旁證去支持自己的論點,包括秦的軍事力量和統一的物質基礎。課後習作:研習本課題後,你認為農民、兵士、商人和統治者中,哪類人士最想統一天下?為什麼?參考資料李光璧等:中國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地球出版社編輯部:中國文明史(第三卷)秦漢時代(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錢穆:國史大綱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洪世滌:秦始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徐揚傑:秦統一中國的原因的再探索武漢大學學報(

12、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馬勇:秦漢學術社會轉型期的思想探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郭若愚編:先秦鑄幣文字考釋和辨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劉巨成主編:中國古錢譜(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臧勵龢選註:戰國策(香港:商務印書館,1963年)林劍鳴:秦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補充參考資料1:秦崛興的背景(1)春秋時期各國形勢周王室地位自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雖然仍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周室已淪為與諸侯國等

13、同的地位。周王畿在春秋初還據有以今洛陽為中心的河南西北部地區,後被各諸侯國不斷侵吞,以致周境東不及虎牢;南僅達伊、汝二水之間;西不到殽、函;北距黃河,全境不過一、二百里。秦與周室之關係秦的立國,雖由平王封賜開始,但周室地位日降,進入春秋以後,秦與周幾乎毫無關係。各諸侯國的分布秦的東方,在今山西省西南部是晉國。黃河中游有鄭、衛、宋、陳、蔡,其中以鄭國比較強盛。山東境內有魯、齊。魯在春秋發展不大、齊則因吞滅周圍小國而強大起來。北方有較大的燕國,南方的楚國佔地最廣,在今湖北、湖南及安徽、四川等七、八個省。長江下游,在春秋末年,吳、越迅速發展起來當然,還有一些戎、狄、蠻夷部落散布其間。大國稱霸的局面由

14、於新、舊政治經濟因素,不僅各諸侯國內部出現紛爭,在各個諸侯國之間也出現連綿不斷的戰爭,這種戰爭以幾個大國為首,互相爭奪土地、霸權,出現了春秋爭霸的局面。首先稱霸的是東方的齊國。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內政,又以尊王攘夷號召諸侯國,打敗一些戎狄小國,侵蔡伐楚,大會諸侯,稱霸中原。此時,秦仍在關中一帶與戎、狄爭奪土地,因此,齊與秦尚無直接接觸。繼齊之後,晉、楚、秦相繼爭霸,而秦的勢力始終沒有越出關中,但與東方的晉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實際也參加了中原爭霸。春秋末期,吳、越在長江下游,和秦沒有直接接觸。至於秦與楚的關係,由於楚是殷商與國,商亡後,同秦一樣,被周排擠於漢水之南,被斥為南蠻,且時加翦伐。西周衰亡

15、之後,楚才在江、漢一帶強大起來。秦、楚很少發生正面衝突,這是因為在秦穆公統治以前,秦無力向關中以外的地區發展,穆公時期向東發展就首遇晉的阻碍,因此,秦的敵國是晉,不是楚。事實上,秦、楚長期維持聯盟關係,很少發生戰爭。(2)戰國時期的秦國從公元前475年(秦厲公二年)開始,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由於秦的落後,因此在和其他諸侯國以及戎狄的鬥爭中,越來越弱。三家分晉,由於晉內部忙於奪權,秦力還能夠與之較量。但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後,任李悝在國內實行變法,取得成績。面對壯大的敵國,加上對外戰爭失敗,秦內部發生矛盾鬥爭。秦獻公即位(公元前384-362年),改革舊制度,正式廢除人殉制度;編制戶籍;將

16、國都從雍遷往櫟陽,推廣縣制;允許商業資本的活動;軍事上取得初步勝利公元前366年敗韓、魏於洛陰,公元前364年和魏大戰,取得勝利,連周顯王也向秦祝賀。獻公竟自稱為伯,表示自己的身分地位已提高了。秦孝公時期商鞅原是衛國國君的後裔,所以名叫衛鞅或公孫鞅,因為他到秦以後被封為商君,這樣歷史上習慣稱他為商鞅。秦孝公下令求賢,在魏不得志的商鞅,帶了李悝的法經到秦,通過秦大臣景監去見孝公,第一次說以帝道,第二次說以王道,第三次說以霸道,這種強國之術終引起孝公興趣,經過徙木立信,推行變法。發佈墾草令商君書墾令就是開墾荒地的命令,書中對於如何促使人們耕墾土地提出二十種辦法,可歸納為下列四方面:(1) 實行封建

17、制的租稅制:朝廷計算農民收入的糧穀多少來徵收地稅。(2) 統一制度,整頓吏治:要求官吏不許拖延政務,有錯誤不能掩蓋。(3) 壓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鼓勵農業生產:朝廷應禁止商人買賣糧米,以免趁豐年、荒年糧價漲落之機進行投機活動。重關市之賦,以便強逼所有人參加農業生產。(4) 實行愚民政策:不能讓農民掌握文化知識,只知幹活,國家便安寧,民不貴學問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而不殆。公元前359年開始變法,但商鞅僅是客卿身分,沒有實權,一切措施由孝公推行。公元前356年孝公拜商鞅為左庶長,將實權交給他,商鞅立即實施大規模的改革。再次編造戶籍,實行什伍連坐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如果一家犯罪(生產不力),

18、其餘四家就要連坐。獎勵軍功,禁止私鬥有軍功者,均可得賜爵、賜地、賜官等獎賞,私鬥按犯罪輕重刑罰。無軍功的宗室貴族,也不得超越規定的標準佔有田、臣妾。連穿衣著屨都有限制,不得任意鋪張。鼓勵耕織,發展封建經濟凡由耕田和紡織而生產粟帛多的人,可免除自身繇役;凡經營商業及怠惰而貧困的,要連其妻子兒女一同沒入官府為奴。制定嚴厲的法令這些法令制定的原則是輕罪重刑。因為先秦的法家有這樣一個理論:認為只有對輕罪處以極重的刑罰,人們才不敢犯更大的罪,重刑,連其罪,則民不敢試商君書賞刑。由於民不敢犯罪,則國無刑民,這叫做以刑去刑。以暴力推行新法將議論法令的人遷之於邊城,將觸犯法令的人處以刑。結果新法得以推行。公元

19、前352年商鞅被升為大良造。公元前350年又頒佈廢除土地國有制開阡陌封疆史記商君列傳,徹底廢除土地國有制。與此同時,又制轅田漢書地理志。商鞅取消了標誌著國有土地的阡陌封疆,又承認私有土地爰田。普遍實行縣制開始共設縣三十餘個,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展而逐步增加。每縣設縣令、縣丞。遷都咸陽將國都從櫟陽遷到咸陽。初為賦按人口徵稅,即人頭稅,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逼令一家有二男以上者分家。統一度量衡公元前344年下令統一度量衡。統一的辦法,一是規定全國度量衡必須統一進位制度,把升、斗、權、橫、丈、尺作劃一規定;二是製造統一的標準度量衡器,發到全國各地。秦惠文王時期公元前337年惠文

20、王繼位。他雖把商鞅處死,但對商鞅的變法沒有改變。惠文王用魏國公孫衍接替商鞅任大良造。又聚集了一批謀臣、武將(樗里子),在對外戰爭中表現所向無敵的戰鬥力,使領地迅速擴大。公元前328年任命自魏到秦的張儀代替公孫衍任大良造,公孫衍投向魏國。魏獻上郡,河西之地歸秦,是秦魏鬥爭的里程碑,張儀亦因而被任命為秦國歷史上第一個相。公元前325年惠文王在張儀慫恿下稱王。巴、蜀(有鐵礦,富經濟資源)歸秦,制服韓、魏和散齊、楚聯盟(用張儀計,以六百里地利誘楚懷王)。秦昭王時期魏人范睢入秦,向秦王指出: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於秦,且指出捨近取遠的戰略猶如借賊兵而齎盜糧,只對別國有利。因此,范睢建議實行遠交近

21、攻的策略,先從韓、魏開始,逐步兼併各個諸侯國。昭王拜范睢為客卿,公元前266年免魏冉相位,以范睢代之。范睢的遠交近攻包括三部曲:卑詞重幣以事之;不可,則割地而賂之;不可,因舉兵而伐之。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病死,孝文王繼位,全國統一條件趨於成熟。秦王政時期孝文王登位三天離世,太子子楚繼位,是為莊襄王(公元前249-247年),公元前249年呂不韋為相,被封為文信侯。呂,衛國人,後在韓經商,以奇貨可居,助公子異人歸國即位(即莊襄王)。莊襄王在位三年即死去,其子政繼位,才十三歲,呂不韋以仲父身分輔政,直至公元前238年始皇二十二歲執政前,秦的軍政大權一直操在呂不韋之手。呂不韋招攬各派學者、文人來秦

22、,效法四公子,將大批賓客養在門下,並厚遇之,至食客三千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養士的目的,就是讓他們著書立說,為統一作理論準備。在他領導下,賓客們上觀尚書,刪拾春秋,集六國時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人著所聞,集論(史記呂不韋列傳),於公元前239年編成呂氏春秋。同時嬴政開始親政。呂不韋宣布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呂借此向秦王示威,秦王也借宮闈穢事逼呂不韋自殺。公元前247年李斯離開楚,來到秦國,投奔呂不韋門下充當舍人,又借與秦王接近之機,取得秦王信任,由郎當上長史。呂不韋失勢後,李斯得秦王寵信,拜為客卿。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上書,秦王罷逐客令,更倚重李斯。經過這一次周折,秦仍舊保持著吸收並

23、使用外來客卿的傳統,這在秦的統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來秦的賓客中,有一位重要的軍事家尉繚。尉繚,魏大梁人,於公元前237年來秦。當時,秦王政滅呂不韋和嫪毐的勢力,正要以全部力量向外發展,首當其衝的是韓國。面對強大的秦,東方各國自危,韓更加震恐。在這形勢下,尉繚向秦王進言,不要吝惜財物,向各國掌政的豪臣行賄,破壞其聯合之策,離間其內部關係。這樣做,不用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史記秦始皇本紀。不久,尉繚看出秦王政是一個暴君: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史記秦始皇本紀。(3)秦攻滅六國經過韓亡公元前234年秦攻韓,目的是為了韓非,韓王立即將非遣往秦。韓非勸秦先攻趙,為李斯等讒而下獄,

24、李斯送毒藥與非,令其自殺。非死,秦王追悔。非雖未得重用,但其理論對秦王政有很大的影響。公元前231年在秦進逼下,魏將麗邑,韓將南陽全部獻給秦。次年,秦的內史騰率兵攻韓,俘韓王安,韓亡。趙亡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楊端分別率兵攻趙,趙抵抗達一年之久。趙王受讒殺大將李牧。李牧一死,秦如入無人之境,三月以後,王翦大破趙蔥,俘趙王遷,是年十月攻入邯鄲,趙亡。魏亡公元前225年秦大將王賁率兵圍魏都大梁,掘開黃河堤,水掩大梁。三月後城壞,魏王假請降,魏亡。楚亡公元前223年王翦大軍伐楚,楚大將項燕戰死。秦軍乘勝攻楚,俘楚王。接著,秦又向江南廣大楚地以及降服於楚的越地進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秦滅全部楚。

25、燕亡公元前227年秦大將王翦、辛劇率兵攻燕、代,燕、代合力出兵,被秦擊敗於易水之西。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薊,燕王逃遼東,公元前222年王賁攻遼東,俘燕王,燕亡。齊亡公元前221年王賁攻齊齊王建昏庸,聽信佞臣,毫無準備抵抗,所以秦軍一到,齊立即瓦解,齊王建被俘,齊亡。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中國歷史結束了割據局面,出現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戰國歷史至此告終。取材自:林劍鳴著:秦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13-129;178頁。補充參考資料 2:六國與秦國力的消長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時,秦在東方的疆土已包括今山西省的絕大部分和河

26、南省、湖北省的大半,幾佔天下之大半。在七國兼併戰爭中,鄭、宋、魯等小國早已被吞併。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用李斯和軍事家尉繚等,制定統一戰爭的策略,採用遠交近攻,利用反間計,以金錢離間六國,最後集中力量,將六國逐個擊破,完成統一大業,結束割據紛爭的局面。 戰國初期,秦由於僻處西陲,不為諸侯所重視,但最後能吞併六國,主要原因是秦國在各方面所佔有的優勢,並非六國所能及。故此,秦在七國中能脫穎而出,實是理所當然。 秦國較其他六國優勝的地方,首先是政治上比其他六國進步。秦國僻處西方,在文化上較東方諸國落後。但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形勢有所改變。商鞅變法,主要目的在破除舊傳統及封建制度的種種束縛。

27、舊封建制度之積弊,在東方文化較高諸國,早已呈現出來,有識之士,紛紛尋求改革。但六國受封建束縛較深,改革未能成功。而秦則為新興後起國家,較易接受新變化,新的制度得以實施,於是能後來居上,成為先進的國家。 其次是秦亦有軍事上的優勢。秦國軍制,比別國完備。秦國實行了軍功爵的政策,以軍功陞進,士兵出外作戰,打勝的有賞,打敗的有罰,所以人人奮勇,為求軍功。荀子議兵曰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可見秦之銳士是很厲害的。而且秦國軍事人才輩出,如張儀破六國之從約,范睢以遠交蠶食韓魏;此外如白起、王翦、王賁等,皆一代名將,為秦統一作戰,建下不少軍功。而秦國接近西戎,其民皆從游牧生活中鍛鍊

28、成長,故民風強悍,勇武善戰,有征服東方肥沃之土地的野心。由是能戰勝六國。 秦國在地理上亦佔有絕對的優勢。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即位的時候,秦地有巴、蜀、漢中、宛、郢、上郡、河東、太原、上黨等地,函谷關外有滎陽及周國舊地。單就疆土形勢來說,秦對山東佔有優勢。崤山、函谷關雄峙於東,可以固守,用為出擊,則有居高臨下之勢。況關中地本肥沃,鄭國渠建成後,溉田四萬餘頃,農業更加豐收。秦昭王時,李冰造都江堰,開闢稻田,大興水利,蜀地無水旱之災。此外,巴、蜀出銅鐵木材,西北戎狄地區出牛馬,資源豐足。史記食貨志說:關中土地約佔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過十分之三,財富卻佔十分之六,可見秦之經濟力量,相較六國佔盡優勢

29、。 當時六國政壇,多操縱於貴族之手,人才寥落。反之,秦重用天下游士,凡識見卓越,確有輔弼才能者,秦國即付以重任,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圖強;秦惠王採張儀連橫之策;秦昭王器用范睢,行遠交近攻;秦王政用李斯、尉繚,統一政令,強化軍事,總之,秦客卿皆來自東方,他們不遇於六國,都奔往秦國發展,故秦國人才濟濟。秦始皇更改變一向以來崇本抑末的舊習慣,尊崇大畜牧主烏氏裸,位比封君;優待大丹砂商寡婦清,禮抗萬乘;又用大商賈呂不韋為秦相國,呂不韋養學士、食客三千人。這樣,山東游士和大商賈,不再反對秦的統一戰爭,秦國中央政權無疑是加強了。這一點,是秦始皇能看準商人勢力的上升而加以利用。 此外,在客觀環境方面,秦國亦

30、具備有利的條件。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百年間,秦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套較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秦的統治力量較為集中。相反,六國的情況則大大不同,如趙國宗族的勢力很強大,每當國君新立時,常有公子爭立的情況;齊國田氏宗族的勢力也相當強大,田氏為將相的很多。而最落後的要算是楚國,楚國自從悼王時吳起變法失敗後,執政帶兵的始終不出昭、景、屈三大貴族,政治腐敗,故盜賊公行而不能禁也。因此在列國相爭的同時,各國的內部亦動亂叢生。這就更便利了秦國進行兼併了。附件 1戰國文字齊楚燕韓、趙、魏秦馬魚族公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頁363、389及407-408。戰國的貨幣齊楚燕韓趙魏秦圖片錢幣上的文字安陽之法化杜幣當釿安陽平陽離石崤一釿半兩類別大刀長布方足布方足布圓足布橋足布方孔圜錢參考郭若愚編:先秦鑄幣文字考釋和辨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頁95-102;劉巨成主編:中國古錢譜(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4版),頁1-122。.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