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六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1. 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黄色)2H(橙色)H2O中,溶液颜色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今欲使的物质的量增大,可以在溶液中加入HOHK()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向溶液中加入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CrO42-的物质的量减小,故错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导致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rO4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正确;向溶液中加入钾
2、离子,钾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对平衡无影响,故错误;向溶液中加入CO32-,导H+浓度降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CrO4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正确;故选:B。2.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z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B的转化率增大D. C的体积分数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A.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的瞬间A的浓度
3、为0.25mol/L,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这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则x+yz,A错误;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D.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下降,D正确;答案选D。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B. 自发过程指的是常温下,不借助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C. 熵增加的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D. 对于同一物质,其混乱度大小为S(g)S(l)S(s)【答案】C【解析】【详解】A.放热的、S0的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A错误;B.自发过程指的是不借助外力就能自动
4、进行的过程,B错误;C. 熵增加的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G=H-TS都S(l)S(s),D错误;答案选C。4.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B. 硫酸工业上将SO2氧化为SO3,通入过量空气C.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N2(g)+3H2(g)2NH3(g)H0为提高NH3产率,理论上应降低温度【答案】A【解析】【详解】A.反应方程式为H2(g)+I2(g)2HI(g),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减少,浓度增大,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错误;B. SO2与O2反应生成SO3
5、属于可逆反应,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C. 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 H2OHClO+ H+ +C1-,由于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大了氯离子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少,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答案为A。5. 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6、K一定增大B. 增大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增大压强,C体积分数增加D. 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C(g)+2D(g)A(g)+2B(g)。【详解】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A错误;B增大A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的体积分数减少,故C错误;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6. 下列生
7、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相同形状等质量的锌粒反应反应开始时,速率相同C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N2H4(l)+H2(g),把容器的积体缩小一半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
8、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短,则反应速率加快,故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B反应开始时,H+浓度相同,故二者反应速率一样,故B正确;C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D只有催化剂一个变量,则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选C。7.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0,25时,Ka=1.7510-5,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B. 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 该温度下0.01
9、mol/L醋酸溶液Ka1.7510-5D. 升高温度,c(H+)增大,Ka变大【答案】D【解析】【详解】A.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虽然平衡逆向移动,但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移动不能阻止c(H)增加,故A错误;B. 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C. 因为电离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所以该温度下0.01mol/L醋酸溶液Ka=1.7510-5,故C错误;D. 由于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动,c(H+)增大,Ka变大,故D正确;故选D。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
10、 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C. 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2是弱电解质D. 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答案】A【解析】【详解】A. 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故A正确;B. 强弱电解质和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有关,与是否易溶于水无关。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乙酸易溶于水,它是弱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C. CO2溶于水和水结合成碳酸,碳酸发生部分电离,碳酸弱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 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故D错误,答案选A。9.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pH=0的溶液不存在B.
11、使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5C. 中性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D. 酸或碱溶液在稀释时,溶液的pH均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ApH=0的溶液,其氢离子浓度为1mol/L,存在这样的溶液,如:1mol/L的盐酸,A错误;B广泛pH试纸只能读整数,不能读出小数,B错误;C中性溶液的pH在常温下为7,其他温度下不一定等于7,如:100C时,约为6,C正确;D酸在稀释时,溶液的pH减小;碱溶液在稀释时,溶液的pH增大,D错误;故选C。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B. HCl是电解质,但液态HCl不导电C. KClO3
12、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电解质D. 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非电解质【答案】B【解析】【详解】A. 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A错误;B. HCl是电解质,但液态HCl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不导电,故B正确;C. SO3溶于水导电是因为和水反应后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 BaSO4溶于水的那一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 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稀释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B. 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13、,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C.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分别稀释相同倍数,稀释后溶液pH:盐酸醋酸,分别稀释相同倍数,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仍旧为盐酸醋酸,则溶液pH:盐酸”“”或“=”)。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Ka1Ka2H2SO31.310-26.310-8H2CO34.210-75.610-11写出二元弱酸H2CO3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_。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10-12 (2). 3 (3). 108 (4). 1.010-13 (5). (6). Ka2= (7). H2SO3+HCO=HSO+CO2+H2
14、O【解析】【详解】(1)纯水在T时,pH=6,则Kw=10-12。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等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c(H+)=mol/L=10-12mol/L;故答案为:10-12;(2)将1mlpH=1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c(H+)=0.001mol/L,pH为-lg c(H+)=3;c(OH)=mol/L=1011mol/L,则=108;故答案为:3;108;(3)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该溶液中c(OH)=0.01mol/L、c(H+)=10pH=1011mol/L,KW=c(OH)c(H+)=0.011011=101
15、3,故答案为:1013;(4)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则醋酸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等体积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H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与过量的Zn反应,前者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后者,V1V2,故答案为:H2CO3HSO,所以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HSO+CO2+H2O,而不是为H2SO3+2HCO=SO+2CO2+2H2O,故答案为:H2SO3+HCO=HSO+CO2+H2O。16. 某学生用0.1500mol/LNaOH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C.用酸式滴定
16、管取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2次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滴定时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2)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滴定管_填标号。(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意观察_。(4)滴定结果如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25.001.0221.0322
17、5.000.6020.60325.000.2020.19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精确至0.0001mL)。(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没有气泡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6)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测血钙的含量时,进行如下实验:可将2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溶液。将得到的溶液,再用酸性K
18、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_,还原产物为_。写出用滴定的离子方程式_。判断滴定终点方法是_。【答案】 (1). EAFBCGD (2). 乙 (3).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 0.1200mol/L (5). ACD (6). CO2 (7). MnSO4 (8). 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9).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解析】【详解】(1)酸碱中和滴定的步骤为:滴定管处理(检漏E、洗涤A、润洗F)、加标准液并调液面(F)、取待测液(B、C)、滴定(G)、重复试验23次(D),故顺序为:
19、EAFBCGD;(2)盛装NaOH标准液用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为橡皮管的是碱式滴定管,故选乙;(3)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或挤压橡皮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4)根据三次实验数据,计算出平均消耗NaOH体积为20.00mL,依据c(HCl,待)V(待)=c(NaOH,标)V(NaOH) 得;(5)A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导致NaOH被稀释,中和等量待测液,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多,故测定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B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待测液损失,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少,故测定结果偏低,B不符合题意;C碱式滴定管装的是标准液NaOH,根据题意,终点时有部分标准液留在尖嘴处,未进入锥形
20、瓶,所以终点读数偏大,消耗标准液偏多,测定结果偏高,C符合题意;D终点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大,消耗标准液偏多,测定结果偏高,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CD;(6)草酸铵与血液中Ca2+反应生成CaC2O4沉淀,CaC2O4溶于稀硫酸生成草酸(H2C2O4),接着用KMnO4滴定H2C2O4,H2C2O4中C元素为+3价被KMnO4氧化物CO2,KMnO4被还原为Mn2+,即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SO4,即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10CO2+ K2SO4 + 2MnSO4 + 8H2O;改写上述化学方程式得离子方程式:2MnO+5H2C2O4+6H+=2Mn2
21、+10CO2+8H2O;当达终点后再加KMnO4,由于KMnO4过量,溶液会显KMnO4的颜色所以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7. 一定条件下,反应室(容积恒定为2L)中有反应:A(g)+2B(g)C(g)。(1)1molA(g)与2molB(g)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反应生成C(g),A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P1_P2(填“”、“”或“=”,下同),正反应的H_0。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增大的是_。A. 升高温度 B. 恒温恒容再充入AC. 恒温恒容再充入B D. 恒温恒容再充入1molC(2)100时,将1molA
22、和2molB通入反应室,保持温度不变,10min末C的浓度为0.05mol/L,则10min末B的转化率为_,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此时v正_v逆(填“”、“”或“=”)(3)采用_、_方法,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答案】 (1). (2). (3). CD (4). 10% (5). 4 (6). (7). 增大B物质浓度 (8). 加压【解析】【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知,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A.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浓度
23、减小,A的浓度增大,比值减小,故A错误;B. 恒温恒容再充入A,分子分母均增大,但是分母增加的程度大,所以比值减小,故B错误;C. 恒温恒容再充入B,平衡正向移动,C的浓度增大,A的浓度减小,比值增大,故C正确;D. 恒温恒容再充入1mol C,平衡逆向移动,分子增加的程度大于分母,比值增大,故D正确;故选CD;(2)100时,将1molA和2molB通入反应室,保持温度不变,10min末C的浓度为0.05mol/L,即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10min末B的转化率为;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0.5,则可列出三段式:(单位:mol/L):
24、,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此时B的转化率为0.5,小于平衡时的转化率,故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3)增大B物质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加压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18. 已知化学反应: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温度K1K2973 K1.472.381173 K2.151.67(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现有反应:CO2
25、(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3)能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根据反应与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_(填写序号)。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量【答案】 (1). 吸热 (2). (3). BC (4). K1=K2K3
26、(5). 吸热 (6). DF【解析】【详解】(1)对于化学反应,升温,K值增大,即平衡右移,此反应为吸热反应。(2)K3=(3) )能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A 错误,此反应是压强不变的反应,未达平衡时,压强也不变。B 正确,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C 正确,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 错误,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相等。(4) 由于-=,所以K3,973 K时K31,1173 K时K31,所以升高温度,K增大,所以是吸热反应。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改变体积对平衡无影响,催化剂也不影响平衡。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设法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故选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