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133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选择题:第I卷共40道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于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1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权威观点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文字记载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3北京天安门东

2、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国”与“家”相结合4胡锦涛同志于2013年9月同其夫人一道回到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胡家祖宅,并一同前往祖坟祭奠先人。这能够反映出下列哪一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5唐代柳宗元曾说过“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其制。”这则材料中前一个“制”与后一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与郡县制 B宗法制与郡县制 C分封制与宗法制 D郡县制与宗法制6中国古代曾

3、有皇帝因废除了存在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而曾自嘲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 )A雍正帝 B汉武帝C秦始皇 D明太祖7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据此推测,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清朝 B宋朝C西周D秦朝8我国古代王朝的中央机构经历了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

4、政治变革的最主要内容D政治制度的完善只能在于其不断自我的改革9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是 ( )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导致天下危困局面的出现A B C D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事件的影响的是( )A标志中国近代史已拉开序幕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C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开办工厂1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而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

5、规定。这一条约最可能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12爱国诗人丘逢甲于1896年有感而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这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13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D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14“对于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

6、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该材料所评价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双十二事变D七七事变15以下三则材料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报道,据此判断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 ( )“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 附近调动。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日本的战争机器在 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中国军队)进入 。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而日本军队)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A北平 台儿庄 上海B北平 上海 南京C北平 台

7、儿庄 南京D南京 上海 北京16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国等。”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 )A提醒澳洲、印度和俄国将面临日本的侵略B希望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本宣战C肯定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侵略所起到的作用D同情中国民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17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军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而这次战役的直接指挥者是 ( )A彭德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蒋介石 18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REPUBLIQUECHI

8、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马克思期望超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19历史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得出是因为辛亥革命 ( )A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0“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差我主二

9、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这一奏章反映出太平天国 ( )A邻导层完全是传统封建王朝的君臣关系B为夺取富庶的安徽江西等地而准备西征C维持旧有的土地租赋制度以为权宜之计D放弃天朝田亩制度的所有改革方案21“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221919年初,在几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下列属于五四运

10、动口号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3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国民大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A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重庆谈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四次反“围剿”胜利 遵义会议 游击战 三大战役C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论持久战 渡江战役D黄埔军校南昌起义 新民主主义论 瓦窑堡会议24七十多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在中国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词中与这两

11、个事件有关的是 (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遵义一会写风骚,引领前程气势豪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谁人不知张少帅,联合抗敌一天骄 A B C D25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26下图是新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和这一宣传画所反映时期对应的标语最可能是( )A“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7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后,2008年

12、12月15日两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这表明 ( )A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的形成C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D祖国统一的障碍彻底扫除28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29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

13、哪一外交政策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D“另起炉灶”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 A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根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根本上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31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0年中苏会谈 D1971年联合国大会321972年2月20日,纽约时报刊载

14、随行记者麦克斯弗兰克尔的报道:历史之旅:以为不可思议的客人。报道的首句是:“尚在飞行途中的总统一行,兴致比飞行高度还要高。”这则报道中的“客人”最可能是指 ( )A罗斯福 B小布什 C里根 D尼克松332014年APEC峰会会议在京圆满结束,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媒体积极评价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和中国发挥的作用,认为亚太经济体深化合作将惠及世界。这说明 ( )A中国推行结盟政策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B中国推行新型区域化合作共创双赢局面C中国发展和平为主但恐怖主义阴影笼罩D中国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4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这一制度 ( )有利于工商业者的发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公民的普遍

15、平等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权利ABC D35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最可能是 (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 C自然法 D公民法36恩格斯曾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依据此材料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促进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平民不屈的斗争C国家疆域的拓展 D法学实践的丰富37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在

16、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A首相 B总统 C法官 D议会38有学者将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 “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39有学者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政治借鉴”。那么这种“政治借鉴”主要是指 ( )A内阁制 B共和制 C代议制 D联邦制40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

17、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A有借鉴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C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的总和 D必须把历史都融入现实之中第卷(非选择题,共计40分)二、非选择题:第卷共2道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按照顺序将答案写于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41(20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 “光荣革命”又是一种“妥协”最终,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从而,维护了

18、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二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

19、议发言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理由。(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2分)(2)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宪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4分)(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并说明周恩来为此所提出的妥协策略。(6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6分)42(20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印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美国)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而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 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

21、恩负义的“侵略者”。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均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种1784年以前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可能通过的方式。(2分)在“中国皇后号”来华后,列举出一种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的中国社会现象(2分)(2)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2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对中国印象改善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印象。(2分);并说明这种中国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4)简要说明你对美国人的“中国印象”变化的

22、认识。(4分)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DBACADBCAD11121314151617181920CABCBCABDC21222324252627282930DACBDACCDB31323334353637383940ADBCBADBCA非选择题答案41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2)妥协: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举例: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 (3)共同愿望:反殖民主

23、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策略:求同存异(4)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42考点:中美关系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因素: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现象:闭关锁国政策;官僚腐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3)形象: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

24、义的“侵略者”。 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4)按以下层次依次评分: 第一层次(0分):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或者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照抄材料。举例:美国人歧视中国;美国对中国做出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第二层次:(12分)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或者仅有简答的观点而没有论据 举例:美国人的中国印象是不断变化的。第三层次:(34分)能共提出观点并且有相应史料论据的支撑 举例:美国人的中国印象是不断变化的。而这是受到了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变化的影响。例如,在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中美关系以敌对排斥为主;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出于抗衡苏联的现实考虑转而开始开展友好外交。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的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