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是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而后乃今培风小知不及大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ABC D解析:选B。“培”通“凭”。“知”通“智”。“辩”通“辨”。“而”通“能”。“辩”通“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到;适合。B项,副词,就;代词,这。C项,什么;厌恶。D项,均为连词,还是。3下列句中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解析:选C。南:名词作动词,往南飞。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我腾
2、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解析:选C。A项,“不过”,不超过。B项,“果然”,吃饱的样子。C项,“无力”,没有力量。与现代汉语相同。D项,“文章”,错杂的花纹。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解析:选D。D项与例句均为“凭”。A项,用。B项,把。C项,目的连词,来。6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彼且奚适也C物莫之伤 D归休乎君解析:选D。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
3、为主谓倒装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夫知效一官 效:授予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努力C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D乘天地之正 乘:利用
4、、趁着解析:选C。C项“待”意为“凭借”。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B。A项,通“能”;转折连词,却。B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副词,将要;递进连词,并且。D项,介词,在;介词,对于。9下列对本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仍然嗤笑他们,并没有向他们学习,庄子认为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没有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解析:选D。A.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B.“懈怠”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
5、种境界。C.“超然脱俗,树立至德”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10你认为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答:答案:逍遥游指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达到这种境界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6、。”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
7、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注】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犀首:武官名。胥靡:服役的人。筦(gun),同“管”,一种乐器。嗃(xi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B犀首公孙衍闻而
8、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C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D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解析:选A。断句时注意“曰”“也”“而”等标志性词语,另外,“为君”的“为”的意思也是此句断句的标志之一。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B
9、“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 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解析:选C。C项,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旬有五日”中“有”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
10、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并对此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解析:选B。B项,理解错误,华子表面上是主张“无为”的,但他无法把道理说清楚。只有戴晋人的主张最合乎“无为之道”。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译文:(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译文:解析:翻译的重点是:“坏”,动词,毁坏;“所苦”,受苦的事;“惝然”,
11、神情恍惚;“亡”,丢失。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语句的流畅,补写出中间的省略成分,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是”。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二十万部队,替您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
12、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华子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
13、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当时他们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戴晋人离开后,惠子见魏惠王,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