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思想政治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
2、、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设了“十四五”规划建言平台,各界群众踊跃参与,数万条网民建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图)。这一“网络问策”的目的在于( )A. 把群众智慧和专家意见汇聚起来,提高民主决策的透明度B. 把依法执政和保障民生结合起来,丰富党治国理政的经验C. 把社会期盼和基层经验吸收进来,完善政府社会建设职能D. 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答案】D【解析】【详解】A:“十四
3、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设了“十四五”规划建言平台,可见,“网络问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而不是提高民主决策的透明度,故A不选。B:材料没有涉及主体中国共产党,故B不选。C:“网络问策”的目的在于不在于完善政府社会建设职能,故C不选。D:民网领导留言板开设了“十四五”规划建言平台,各界群众踊跃参与,数万条网民建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故D正确。故本题选D。2. “找准杭黔协作最大公约数,画出所需所能最大同心圆。”相隔1500余公里的浙江省杭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结下“千里之
4、缘”。3年来,杭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12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85个。近年来,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将( )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逐步形成消除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将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题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已经形成,而不是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消除不
5、了,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 某市规划土地局、住建委、房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放管服”改革,主要亮点如图。这一改革在当地可以预见的传导过程是(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地区发展软实力增强 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企业主体活力得到释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依法行政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职能加快转变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某市开展“放管服”改革,精简环节、时间、费用,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方便人民办事,符合题意。:政府效率提高,营商环境优化,发展软实力增强,符合题意。: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活力释放,经济发展,符合题意。: “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但依法行
6、政问题得到解决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 2020年9月19日,中国政府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不可靠实体清单是指“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的清单。一旦外国实体被列入该清单,中国将依法对其经济、金融等相关活动进行限制或制裁。公布这一清单( )A. 通过制裁不可靠外国实体,维护了我国的发展利益B. 打击了背离契约精神的行为,兼顾了外国实体的商业需要C. 出于非商业目的,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 确认了国际贸易公认原则,重塑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机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对
7、“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的外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有利于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我国的发展利益。A正确。B:公布这一清单,主要是为了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B不符合题意。C:公布这一清单,主要是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C不符合题意。D:公布这一清单,是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有利于维护国际贸易公认的原则,既不是确认国际贸易原则,也不是重塑国际贸易规则。D错误。故本题选A5. 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44%。此外,西部大开发、成
8、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也不断深入和升级。2020年以来,各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正持续向纵深推进。支撑上述发展战略的理念是( )A. 促进国内大循环,增强发展的公平性B. 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增强发展的整体性C.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筑牢发展的基点D. 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打造新增长极【答案】B【解析】【详解】A:国内大循环指的是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的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A与题意不符,排除。B: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也不断深入和升级强调的是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
9、发展的不平衡问题,B正确。C: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D:材料强调的是区域协调发展,不是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6. 2010年以来,中国品牌全面拥抱互联网。下面信息反映出( )老字号焕发青春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超过七成在电商平台开店,通过研发新品、直播、新零售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数字化转型,获得逆势增长。新国货崛起可期某电商平台计划两年孵化5000个领军品牌,实现两万个厂牌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帮助10000家新国货品牌开拓新客。数字化转型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 数字化生产为消费创造了新的动力
10、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新型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数字化转型后的中华品牌属于实体经济,不符合题意。: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得逆势增长,开拓新客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符合题意。:电商平台连接了企业和消费者,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生产对消费的作用,未涉及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 为筹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90年代发行福利彩票。据统计,2019年有170多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被用来支持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多个领域的16个大项的公益项目。发行
11、福利彩票能够( )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符合题意。:发行福利彩票的收入占比小,不足以改变收入分配格局,错误。:彩票公益金被用来支持公益项目,没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符合题意。:彩票公益金被用来支持公益项目,让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共享,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 蓬勃发展的流媒体服务让热衷追剧的影迷大呼过瘾,但这对环境保护来说可不是好事。据估算,全球在线视频播放每年可致排放温室气体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排放量还会不断攀升。因此,
12、有环保机构提出“数字节制”的理念,号召个人与企业采取各种节能措施,比如关闭视频自动播放功能、少看高清视频等,助推节能减排。这一主张( )肯定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环境改善创造条件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深化了对节能减排的认识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没有强调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不符合题意。:有环保机构提出“数字节制”的理念,助推节能减排,说明要重视量的积累,通过少看高清视频等促进环境保护。正确。:材料反映了联系的多样性,没有强调联系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流媒体服务让热衷追剧的影迷大
13、呼过瘾,但不利于环境保护,说明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提高环保意识。正确。故本题选C。9. 黑土地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的黑龙江省在黑土地保护上一直在探索和不断实践,分批次实施试点项目,在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等不同类型区,探索形成了9种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年来耕层平均厚度增加3.5厘米。材料说明(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机统一 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没有涉及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
14、性的有机统一,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的黑龙江省在黑土地保护上一直在探索和不断实践,分批次实施试点项目,在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等不同类型区,探索形成了9种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说明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符合题意。: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强调抓重点、关键、重中之重等,可见,材料中没有涉及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10. 城乡融合是对城乡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是大势所趋。图4为某同学搜集到的城乡融合的发展逻辑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15、)城乡融合发展要促进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决定作用城乡融合发展要善于把握事物内外部条件要用系统优化思维处理城乡融合诸要素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示意图中既抓好三产融合,又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说明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兼顾,既抓主要矛盾,也不忽视次要矛盾,而不是促进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错误。:现代化治理体系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示意图中促进城乡发展既要强化经济内循环动力,又要破除人才、资本、技术壁垒,拓展发展空间,体现了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确。:示意图中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各要素紧密联系,说明要运用系
16、统优化的方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故本题选D。1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所以会形成这一特点,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古代庞大的农业社会对大自然特别敬畏,因而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宇宙观,这种思想发展到周易道德经,便逐渐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时而为的世界观。由此,注重整体、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启示我们(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7、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排除。:“整体性的宇宙观”形成于中国古代庞大的农业社会对大自然特别敬畏,后发展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时而为的世界观,由此,注重整体、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且符合题意。:“天人合一”,注重整体、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杰出的山水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创作的山水画辋川图,笔墨清润婉
18、约,气韵恬静淡雅,画中群山起伏,绿水环绕,树木掩映,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含蓄朦胧、深远空邃、意出尘外的审美境界。王维的这一作品( )A. 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B. 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C.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 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王维的作品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不符合题意。B:王维这一作品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是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的体现,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B符合题意。C:
19、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经济成分,王维的作品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符合题意。D: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王维作品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一条就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不仅传承了礼法合一、德法兼治的中华法系的文化气质,更展现了今日中国的精神风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民法典留下了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烙印民法典的制定坚持吸收外来,博采众长民法典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精
20、神文明建设民法典确立了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支柱地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民法典将以人为本、等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留下了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烙印,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不涉及吸收外来,博采众长,不符合题意。: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正确。: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不具有支柱地位,错误。故本题选A。14. 下图为歌曲国旗之下(节选)。这首歌的歌词( )流淌着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说明了优秀文化必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勾勒出祖国的风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A. B. C.
21、 D. 【答案】B【解析】【详解】:歌词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韵味,符合题意。:歌词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从“北上漠河”、“南下三沙”等歌词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该该歌词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勾勒出祖国的风貌,符合题意。:该选项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可见,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5题第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19题为选做题,包括三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15.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
22、曾拥有无数的观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能够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小。近年来有人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比如曲调、唱腔充满了现代感,武术、舞蹈、杂技、魔术等也被注入其中;同时,西方的钢琴、吉他、电声乐器也能在舞台上听到,所以被人们称为“新京剧”。对“新京剧”,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社会在变迁,京剧也必须有所变革,“新京剧”的魂还是京剧,因为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基本功并没有被丢掉,要改革的是它的程式、道具和表现手段等。反对者认为,既然是国粹,就应该原汁原味,越传统、越地道,才是最好的。请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
23、京剧”的理由。【答案】(1)赞成理由:“新京剧”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新京剧”在京剧的基础上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地方,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元素,把握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反对理由: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味道,使京剧变了味,丧失了鲜明的民族性。【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择
24、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的理由。注重考查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调动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该题要求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的理由。学生可以选择赞成和反对,然后分别回答理由。选择赞成的理由可以用发展对继承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作用等方面来回答。结合材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能够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小。近年来有人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比如曲调、唱腔充满了现代感,武术、舞蹈、杂技、魔术等也被注入其中;同时,西方的钢琴、吉他、电声乐器也能在舞台上听到
25、”,这说明“新京剧”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新京剧”在京剧的基础上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地方,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元素,把握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选择反对理由可以从传统思想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的角度来分析,结合材料“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曾拥有无数的观众”,这说明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6、,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味道,使京剧变了味,丧失了鲜明的民族性。【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
27、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16. 发展新能源产业,降低碳排放是保护地球家园的需要。2019年,我国单位光伏发电成本相比2010年降低80%,每度电的成本已经接近国内火电上网的平均价格(如图6),平价(市场价)上网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现实。2020年光伏类上市公司表现强劲,是我国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第三季度光伏行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25%和93.07%。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应采取的产业政策及其原因。【答案】(1)2010年到2019年,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主要是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扶持为主”的产业
28、政策,因为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成长期,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产业利润较低,需要国家财政扶持,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2019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市场调节,市场驱动为主”的产业政策,因为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成熟期,我国光伏类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劲,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平价,产业利润较高,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优势。【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应采取的产业政策及其原因。注重考查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调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根据材料图表可知,2010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高于国
29、内平价电价,说明产业处于成长期,不够成熟,需要政策驱动。因为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成长期,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产业利润较低,需要国家财政扶持,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我国单位光伏发电成本相比2010年降低80%,每度电的成本已经接近国内火电上网的平均价格(如图6),平价(市场价)上网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现实。2020年光伏类上市公司表现强劲,是我国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第三季度光伏行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25%和93.07%。说明2019年之后,在新能源产业,处于市场驱动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成熟期,我国光伏类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劲,光伏发电成本
30、下降至平价,产业利润较高,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优势。【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17.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甚至是一些低俗、无聊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
31、非常单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确证中固化已有的思维,而排斥与自己相异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英国哲学家培根都曾提出要打破“洞穴假象”,而本意为开放、多元、共享的互联网却形成了其特有的“数字洞穴”。正如有的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只有“破茧而出”,才能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陷入信息茧房。【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只有“破
32、茧而出”,才能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只有通过实践获取认识、用认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能避免陷入信息茧房。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确证中固化已有的思维,而排斥与自己相异的观点。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解析】【分析】本题以互联网“信息茧房”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房反复性、无限性、上升
33、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陷入信息茧房。试题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措施类主观性试题。材料中只有“破茧而出”,才能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材料中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确证中固化已有的思维,而排斥与自己相异的观点。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
34、次反复才能完成。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答题技巧: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18.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35、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某校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地基层治理的情况开展了调查。他们了解到,该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实现方式,已建立起“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局面。他们把了解到的情况汇集成下表,请你一同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主体责任党委、政府制定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村(居)民会议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文明评审团由居民或村民组成,评判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分别挂上“红榜”和“黑榜”。百事服务团整合社会志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为村民提
36、供贴心的组团式服务。法律服务团聘请法律顾问、司法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开展法治宣传,帮助群众化解矛盾。(1)请你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2)讨论中有人提出质疑,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是否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此作出回应。【答案】(1)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实行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37、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的统一。(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可为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要看到基础乡村治理体系的共性,也要看到各个乡村的个性,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乡村治理创新,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不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解析】【分析】本题以完善基层乡村治理体系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总结经验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
38、运用党的领导、政府的职能、村民自治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模糊,但从设问可以看出涉及党的领导、政府的职能、村民自治等知识,属于总结经验类主观性试题。材料中党和政府这一栏中制定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材料中村(居)民会议,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文明评审团由
39、居民或村民组成,评判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分别挂上“红榜”和“黑榜”;百事服务团整合社会志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为村民提供贴心的组团式服务。体现了实行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材料中聘请法律顾问、司法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开展法治宣传,帮助群众化解矛盾。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的统一。(2)本题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回应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是否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模糊,但从设问可以看出涉及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属于说
40、明类主观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进行分析可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可为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要看到基础乡村治理体系的共性,也要看到各个乡村的个性,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乡村治理创新,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不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点睛】唯物辩证法分为4大点:1联系:(1)联系普遍性原理(2)联系客观性原理(3)联系多样性原理(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5)系统优化方法2发展:(1)发展普遍
41、性及其实质原理(2)发展趋势原理(3)发展状态原理(即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矛盾:(1)矛盾普遍性原理(2)矛盾特殊性原理(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事物主次矛盾(5)矛盾主次方面4创新:辩证否定观三.【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19. A【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增长与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在2008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1950年以来,年增长超过7%并持续25年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包括中国、巴西、中国香港等13个,其共性就是保持对全
42、球经济开放。”2016年以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英国脱欧、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边境筑墙、提高关税等事件相继发生。这些现象表明,全球化进程正受到阻碍。结合材料,请你对“逆全球化”现象进行简要评析【答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逆全球化”违背经济规律,一些国家提高关税等逆全球化措施,从长远看不利于相关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出现新问题新挑战需要积极应对,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而不是“逆全球化”。【解析】【分析】本题以“逆全球化”现象为话题设置情境,从经济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43、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对“逆全球化”现象进行简要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题。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知识,逐层展开。信息:1950年以来,年增长超过7%并持续25年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包括中国、巴西、中国香港等13个,其共性就是保持对全球经济开放 可联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信息:英国脱欧、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边境筑墙、提高关税等事件相继发生可联系“逆全球化”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相关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根据分析总结观点 全球化出现新问题需要积极应对,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而不是“逆全球化”。【点睛
44、】“评析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此类试题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20. B【经济学常识】5G是当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60万个,5G连接数达到1.5亿,比相关智库之前的预测增加1660万,均居全球首位。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将带动GDP增长1.38%。某知名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到203
45、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以及2230万个就业机会。结合材料,解释在国际分工背景下,如何才能利用好我国5G技术的比较优势。【答案】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完善知识产权、创新奖励机制等制度,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本、技术、人才资源向5G产业集聚。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政企共同施力解决5G网络基础设施健设问题。运用财税、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5G终瑞设备等技术难题。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国家技术交流与合作。【解析】【分析】本题以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学常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
46、,考查考生对新发展理念、科学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解释在国际分工背景下,如何才能利用好我国5G技术比较优势,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宽带普及率”“5G将在全球创造经济产出和就业机会”,调动运用创新发展理念、科学的宏观调控(产业规划、财税货币政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分析回答。【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
47、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21. C【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打开联合国官方网站,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行字:健康地球上的和平、尊严与平等。点击“行动使命”栏目
48、,进一步出现相关信息(如图):结合上图,谈谈你对联合国“行动使命”的认识。【答案】联合国是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法。【解析】【分析】本题以国际组织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联
49、合国官方网站为材料,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联合国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图,谈谈你对联合国“行动使命”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信息:点击“行动使命”栏目,进一步出现相关信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从以下角度分析:联合国的性质;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