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摸底)试题、选择题(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全选对得4分,共48分)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B. 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2.一探照灯照射在云层底面上,云层底面是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如图所示,云层底面距地面高h,探照灯以角速度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光束转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时,云层底面上光点的移动速度是()A. hB. C. D. htan 3.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
2、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A. 先抛出A球再抛出B球 B.抛出时速度相等 C. 同时抛出两球 D. 使两球质量相等4. 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A. 一样大 B. 水平抛的最大 C. 斜向上抛的最大 D. 斜向下抛的最大5.如图所示,假设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船在A点处
3、点火变轨时,动能增加B. 飞船在轨道上运行速率C. 飞船从A到B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D. 飞船在轨道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6.在光滑杆上穿着两个小球m1、m2,且m1=2m2,用细线把两球连起来,当盘架匀速转动时,两小球刚好能与杆保持无相对滑动,如图所示,此时两小球到转轴的距离r1与r2之比为( )A. 1:1 B. 1: C. 2:1 D. 1:27.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率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率相同B. 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C. 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大D. 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大8.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
5、. ,质点不能到达Q点C. ,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9.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F2大小之比为21 B. F1、F2对A、B做功之比12C. A、B质量之比为21 D. 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10. 在河面上方20m的岸上有人用长绳拴住一条小船,开始时绳与水面的夹角为30人以恒定的速率v=3m/s拉绳,使小船靠岸,那么( )A. 5s时绳与水面的夹角为60 B . 5s
6、时小船前进了15mC. 5s时小船的速率为5m/s D. 5s时小船到岸边距离为15m11.“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B. “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倍C. 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D. “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12. 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
7、为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第1s末离出发点最远 B. 物体所受外力在前4s内做功为零C. 物体所受外力前1s内做的功和后3s内做的功相同D. 第1s内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5W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题8分;14题6分,共14分)13.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时: (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_.(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_来确定的.(3)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轨迹如
8、图7甲所示,判断O点是否是抛出点:_(选填“是”或“否”).(4)该同学在轨迹上选取间距较大的几个点,确定其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内绘出了yx2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此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m/s.(取g10 m/s2)14.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控制变量法 B.累积法 C.微元法 D.放大法(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 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
9、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5题8分,16题8分,17题12分,18题10分,共38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5.如图所示装置可绕竖直轴OO转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于两细线连接后分别系于B、C两点,当细线AB沿水平方向绷直时,细线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53已知小球的质量m=1kg,细线AC长L=3m(重力加速度取g=10m/s2,sin53=0.8)(1)
10、若装置匀速转动时,细线AB刚好被拉至成水平状态,求此时的角速度1(2)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2=rad/s,求细线AB和AC上的张力大小TAB、TAC16.一列火车总质量 m=5105 kg,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105 W,在水平轨道上行驶时,轨道对列车的阻力是车重的0.01倍若列车以0.5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求当行驶速度为=1m/s和=10 m/s 时,列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取g=10m/s2)17.如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山现的装置,描述了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如小平台上以初某一速度经两个四分之一园弧衔技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 飞出进入炒
11、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物理问题设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分别为2R和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AB和CD段光滑圆孤组成,两斜面倾角均为=37,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设滑块恰好能经P点飞出,且恰好沿斜面进入锅内已知sin37=0.6, cos37=0.8,求:(1)滑块经P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压力多大? (3)P、A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多少?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着一个滑槽轨道,其左半部是倾角为=37,长为=1 m的斜槽右部是光滑圆槽QSR,RQ是其竖直直
12、径两部分滑槽在Q处平滑连接,R、P两点等高质量为m=0.2 kg的小滑块(可看做质点)与斜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75.将小滑块从斜槽轨道的最高点P释放,使其开始沿斜槽下滑,滑块通过O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求:(1)小滑块从P到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为了使小滑块滑上光滑半圆槽后恰好能到达最高点R,从P点释放时小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的大小;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摸底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A 2.C 3.C 4.A 5.B 6.D 7.A 8.C 9.AC 10.CD 11.AB 12.BD二填空题13. (1)水平 (2)重垂线 (3)是 (4)0.5 14. (
13、1)A (2)D (3)C15.解:(1)当细线AB刚好被拉直,则AB的拉力为零,靠AC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2)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竖直方向上有:,水平方向上有:,代入数据解得16.解:设列车到达匀加速的末速度时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匀加速结束时发动机消耗功率为额定功率由题意知:由 式解之 V=2m/s所以当列车速度V1=2m/s时,处于匀加速阶段 a1=0.5m/s2当V2=10m/s时列车处于变加速阶段 此时 由 式解之a2=0.02m/s217.解:(1)由于物块能恰好经过P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之 (2)物块由O点到P点利用动能定理得: 在O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据牛顿第三定律有:由 联立解得在O点对轨道的压力为FN =5 mg(3)由于物块能恰好沿斜面进入锅内,故它在A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竖直分速度为: 由于 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 由 解之x=1.5 R18. 解:(1)克服摩擦力做功:(2)从P到R全过程对滑块用动能定理得:在R点重力充当向心力半径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