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1.50KB ,
资源ID:52943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94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十三课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在家里B吾与点也 与:赞成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D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_,_,_,_,_,_,咏而归。”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69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3、“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比及三年 比:比较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述何伤乎 伤:妨害C吾与点也 与:赞成宗庙会同 会:指诸侯会盟D其言不让 让:谦让孰能为之大 孰:谁7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连词,相当于“而”)俟君子B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

4、以(把)师旅8下列对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3)下列

5、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大道:原始社会大同的准则。三代:夏、商、周。分:职务。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7、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选贤与能未有不谨于礼者也A和,同 慎,小心B推荐 认真执行C赞同 谨慎遵从D和,同 认真执行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不同B“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也相同C“亲”与“刑”不同,“正”与“著”也不同D“亲”与“刑”不同,“正”与“著”相同12对“故外户而不闭”的正确翻译是()A所以外面的窗户不关上B所以外面的门不关上C所以外面的门窗可以不关上D所以从外面合上门却不插上13对“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的正确翻译是()A如果有不执行“礼”的,有职位的就被罢免,百姓把统治者不用“礼”的行

8、为当做祸害。B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当官的就主动离去,众人把统治者不从这些做起当祸害。C如果有不执行“礼”的,当官的就要让他离去,百姓也认为他是祸害。D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有职位的就被迫离去,众人认为他是祸害。14孔子认为,出现“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各亲其亲,各子其子。C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D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理想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曾皙的理想,他在大地开冻、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安排一个洗涤自己、亲近自然的仪式,这个仪式看起来没有任何实用的意义,但是它却能给内心一个安顿。这种安顿需要我们与天地合

9、一,去敏锐地感知自然节序的变化,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这一点对于我们今人来讲是特别奢侈了。在现代化的今天,反季节的事太多了:到了盛夏的时候,屋子里有空调,凉风习习;到了寒冬的时候,屋子里有暖气,温暖如春;到了春节的时候,有大棚里的蔬菜,摆在桌子上五颜六色当生活的一切变得如此简约的时候,四季走过的痕迹,在我们的心上已经变得模糊;什么四季分明,什么节序如流,在我们心中,已经激不起什么反响。我们不会像曾皙那样敏感,想到在暮春时节,让自己去受一次心灵的陶冶,从而把自己更大的理想,坚定地放飞出去。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

10、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许多人感到,侍坐这一章阐述的理想似乎不同于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论语关于立志的判读,不同于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那样的沉重。但是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这种从容和对于自我的把握,在他的职业角色中,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对这个职业的提升。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论语中有一段意

11、味深长的对话。学生子贡去问老师:“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呢?我们知道,士这个阶层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阶层,这应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名誉。老师告诉他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这个人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良好修养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可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要承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啊。所以

12、这是孔子说的“士”的最高标准。子贡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就又问:“敢问其次?”还有没有低一些的标准啊?孔子回答他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宗族称赞他孝敬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你能够从身边做起,把你那种人伦的光芒放射出来,用这种爱的力量去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不辱祖先,这就是次一等的“士”。子贡又接着问:“敢问其次?”还有没有更下一等的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大家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瞠目结舌说,这么高的标准才是第三等啊?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

13、,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管会有什么后果,也一定给你做到,就是能够实践自己诺言的人只能勉强算作第三等的士。可是,“言必信,行必果”这六个字,今天有几个人能做到啊?子贡可能也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于是又追问了一句说:“今之从政者何如?”现在这些当政的人怎么样?他们算得上“士”吗?结果他的老师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些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上什么?也就是说,他们离这样一个“士”的标准还太远太远。其实,“士”的这三个标准,是孔子对一个成熟的、能够在社会职业岗位上有所担当的人的质量描述。士的最高标准是“不辱君命”,这很自然会让我们想起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大家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会注意到“完璧归赵”这

14、个故事。当年赵王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王想设法夺过来。于是他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我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璧。赵王知道秦是虎狼之国,这块璧一旦拿到秦国就没有办法再拿回来。蔺相如说,如果我们不去的话是自己理亏,我带着这块璧去,如果不能换回城池,我豁出命来也不会让它落在秦王之手,有我在就有这块璧在。等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秦王就随随便便在偏殿相见,并让大臣、美人嘻嘻哈哈地传看这无价之宝。蔺相如一看就明白了,这块玉在这里不受尊敬,就像赵国不受尊敬一样,要拿回来是很难的事情。于是他就跟秦王说,大王,这块美玉是有瑕疵的,你给我,我指给你看。等秦王把这块璧还到他手里,蔺相如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

15、,持璧而立,跟秦王说,你在这样一个地方迎接这块玉,是对宝玉、也是对赵国的不尊重。你知道我们来之前,焚香顶礼,斋戒十五天,以示对秦国的尊重。我奉玉而来,而你随便把这块玉传与大臣、美人,这样一个懈慢的态度就让我知道,你们不是真正想要用城池来换和氏璧的。如果你真要这块玉,你也要像我们一样斋戒焚香十五天,而且你要先把城池划给我们,我才能够再把这块玉给你。不然的话,我的头和这块玉现在就同时撞碎在你金殿的大柱上。秦王害怕了,赶紧答应了他的要求。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履行诺言,所以连夜让随从带着这块美玉逃回了赵国。他自己则留下来,最后跟秦王做一个交待。他对秦王说,我知道你没有真正给我们城池之心,现在完璧已经归赵

16、了。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并不缺乏。在一个突变的情形下,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有所担当,其实是一个成熟的人在职业角色中所要受到的一种考评。人怎么样可以变得无畏,可以变得淡定而不仓惶?这需要在心中找到一个符号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宏大理想,也不见得是一种权势、金钱之类的东西。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每一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就会给你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就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在论语中,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侈

17、,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课后练习1AA项居:闲居,平常。2DD项都是第二人称代词;A项语气助词,表反诘/音节助词,表停顿;B项因为/用,把;C项表反问语气/同介词“于”。3CA项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司仪。B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D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4A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与所给例句相同。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6AA项比:等到。7CC项以:用。8DD项之:你们。9(1)D不是含蓄隐讳,是直接说出。(2)D(3)AA项应该是“谦虚谨慎”。(4)A10B句中“与”读作y,动词,根据句意,从本义“授予”中引申为“推荐”。

18、句中“谨”,译作本义“谨慎小心”,或“谨慎遵从”似乎也可以,但却不符文意。孔子在这段文章里,不是要人们对“礼”表面上谨慎、小心、遵从,而是要人们在行动上认真执行。11B中“亲”,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其亲为亲。“刑”,名词,用作意动词,“以其仁为刑”。中“正”,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君臣正”;“著”,形容词,显露的意思,用作使动词,“使过失昭彰”。12DA、B、C项把“外”译为方位名词“外面”,不妥,应译作动词“从外面关上”。“而”是转折词“却”,A、B、C项没译出,所以不符文意。“夜不闭户”,并非说晚上不关门,而是“合上门,不插上门栓”。13A“由此”译作“从这些”,语意含混。“这些”指代

19、不明。结合原文,自“此六君子者”开始到本句,孔子一直谈的是“礼”,本句是前几句的结语,所以译文应明确译出“礼”的字样。“不由此”即“不执行”“礼”。“去”的本义是“离开”,然而,对应下文的“殃”字,不管是“主动离开”,还是“被迫离去”,都不如译作“罢免”“革除”更为准确。14AB、C、D三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参考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敬奉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

20、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传,和睦相处,就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以后大道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是敬奉自己的父母,各人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财物只想放到自己家里私用,自己的能力也只用来为自己效劳。天下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当作礼,把城郭护城河当作赖以防守的坚固工事,把礼义当作行事的准则,用来使君臣关系正常,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来建立法律制度,建立有关土地和住处的制度。把有勇有谋的当作贤人,立功做事,只是为了自己,不为他人,所以阴谋诡计因此而盛行,战乱也因此爆发。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不是对礼小心谨慎的,用礼来表彰他们(民)做对了的事,用礼来成全他们(民)讲信用的事,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合于仁的行为定为法规,提倡不争,用礼指示给人民要有常规。如果有不执行“礼”的,有官职的就被罢免,百姓把统治者不用“礼”的行为当做祸害。这就是所说的小康社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