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 规范宗教仪式B. 传承中华传统C. 禁锢人们思想D. 阻碍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根据所学学知识,尊祖敬宗就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所以传承中华传统是宗法制的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2. 下列古代机构或职官,对相权起到牵制作用的有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三司使 元朝设立中书省 明朝设内阁A.
2、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对相权起到牵制作用,正确;宋朝设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财权,对相权起到牵制作用,正确;正确,故选A;元朝设立中书省掌握最高行政权,权力很大,排除;故排除B、D;明朝已经废除丞相,不存在牵制相权的问题,排除,故排除C。【点睛】3.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在公元前6世纪初,古代雅典实现了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公民担任公职发放工资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实行等级公民权制度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3、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初,古代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通过梭伦改革,在政治上实现了废除债务奴隶制度,实行等级公民权制度的目标,符合题意,D项正确;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时,公民担任公职发放工资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4. 罗马在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 罗马立法技术的完善B. 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C.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D. 罗马商品经济的发
4、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主要提及婚姻财产问题,未体现立法技术的问题,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和婚姻制度变化,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解决的是共和国与外邦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可以看出是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婚姻制度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B.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5、C.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 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6.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人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主要说明A. 政治革命推动民众习俗变化B.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C. 民主
6、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 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从辛亥革命前人们耻笑剪辫子,到辛亥革命后,不剪辫子会被人当作“封建余孽”耻笑,主要说明政治革命推动民众习俗变化,A项正确;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发辫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B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D项错误。7.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是指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国民革命运动D. 五四运
7、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高举“科学和民主”旗帜于一体的是五四运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打出“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B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体现中国人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C项错误。8.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
8、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 甲午战争爆发B. 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属较难题。从材料中可提取出“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战争。故选C。A项并非全民族的抗战;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排除ABD三项。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
9、需要掌握。9.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1927年工人所占比重多到1928年农民所占比重多,可以看出,中共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转向以农村为中心,正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才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故C正确;1928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党员成分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排除D。10. 下面两
10、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A. 缔结军事同盟B. 坚持独立自主C. 加强友好磋商D. 结伴而不结盟【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不是封闭的军事政治集团,该组织防务安全始终遵循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故A项错误;独立自主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不是两者不同点,故B项错误;“友好磋商”也不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相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不同点,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上海合作
11、组织奉行不结盟、不对抗的原则,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结盟的特点,故D项正确。故选D。11. 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 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 只适合南方水田C. 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 变革了耕作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一犁一牛挽之,止回旋,惟人所便”可知,材料反映了元代成熟的牛耕技术,故选C;唐朝江东地区已经出现曲辕犁,排除A;曲辕犁不仅适合南方水田,还适合旱地耕作,排除B;材料仍然反映的是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没有变革,排除D。【点睛】12.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
12、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A. 土地私有制B. 土地国有制C. 重农抑商政策D. 盐铁专卖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以及“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土地私有,导致土地兼并、贫富分化,选项A正确;土地国有制度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小农利益,与材料中“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不符,排除C;盐铁专卖政策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13. 1760年,英国510
13、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 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 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1851年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反映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当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英国农业快速发展,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圈地运动和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故D错误。故选C。14.
14、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年份茶(磅)丝(包)184317727750178718498298050016298185410936900054233185810356440085970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小农经济完全解体的说法违背史实,其它都正确,故D正确。15. 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政策的变化B. 工业结构的调整C. 农业经济的波动D. 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
15、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01965年”,这一时期国家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由此排除B、C、D三项。16.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 中国加入WTO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数据表明19781992年间,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和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产物,B正确;A是19531956年;C项是2001年,排除;D是在21世纪初,排除。故选B。1
16、7.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 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 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1年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台枣铁路、码头等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B
17、.正确。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在一战期间,故A.排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也在一战期间,故C.排除。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属于外因,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萎缩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
18、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8. 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上海不属于经济特区,故错误;当时上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有利于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故正确;当时沿海
19、港口城市的开放也有利于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故正确;浦东的开发开放在1990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A正确。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上海19.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A. 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 建立福利制度C. 稳定社会秩序D. 缓解失业压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
20、建了很多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罗斯福新政,修建公共工程,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故C正确。国家干预经济,属于手段和特点,不是目的,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建立福利制度,故B排除。缓解失业压力,不属于根本目的,故D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目的【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 下面为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示意图。对
21、推动“战后恢复”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 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B. 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 冷战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推动“战后恢复”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C项正确;A项是出现经济滞胀后的做法,排除;B项与“战后恢复”“快速发展”的时间不符;美苏冷战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战后恢复”与“快速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
22、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联合国【答案】C【解析】关贸总协定属于维护世界经济贸易秩序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的机构,而联合国属于维护国际政治安定的机构,故ABD不符合题意。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加、墨三国为实现三国间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故选C。22. 如表所列思想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社会责任 国家统一 改革精神 崇尚致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社会责任,“天下定于一”强调国家统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3、”反映了改革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了理想精神,符合题意,B项正确;社会责任和改革精神在材料中有所体现,忽略的AC两项不符合题意;崇尚致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D项错误。23. 有学者说:“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理性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 批判宋明理学B. 批判重农抑商观念C. 反对君主政体D.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是思想家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批判宋明理学,主张学以致用,故AB正确;明清之际是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的君主制,故C
24、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名师点睛】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特点: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提出经世致用思想。24. 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
25、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根据所学知识,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起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智者运动时期,代表人物及言论是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25.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
26、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A. 权力制衡B. 君主立宪C. 天赋人权D. 社会契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材料的观点认为人民可以选择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的反动统治,这与启蒙运动中的社会契约的思想相似,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应该是民主共和;C项与材料无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社会契约说”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那里就有所论述,但在伊壁鸠鲁那里才第一次得到了
27、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卢梭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发展并完善了该理论。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26.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D.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说明是启蒙运动思想家
28、主张,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正确。和是文艺复兴影响。是宗教改革影响。故排除ABC。27.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促进“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产生的理论是A. 牛顿的理论B. 法拉第的理论C. 爱因斯坦的理论D. 普朗克的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即工业革命后,马克思所说的更革命力量即“电力的火花”产生的理论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B项正确;牛顿的理论不是电力的火花产生的理论,A项正确;爱因斯坦的
29、“相对论”是原子弹产生的理论,C项错误;普朗克的理论与电力火花产生的理论无关,D项错误。2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排除B;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0、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29.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 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 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国家的中心,是国家的根本,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不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C错误;政治问题的解决是民权主义
31、,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材料“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国家的根本。30.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以下著作与内容不一致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B项是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主席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31.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
32、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A. 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 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 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据此分析可知两者都调动了
33、建设社会主义的因素,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作用32. 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努力,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 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内的迅猛发展,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研制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故答案选B。AC两项不符合题意;D
34、项“领先”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二、非选择题33.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年代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初期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约束王权18世纪中期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
35、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36、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答案】(1)创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任意2个)(2)特点:和平渐进方式;立法。(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影响: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解析】【详解】(1)创新:依据材料一中“尊君抑臣,置列郡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表现主要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特点:依据材料二即“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中所列举三次“英国议会改革”等可知,和平渐进方式;根据“权
37、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可知,采用立法手段。(3)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联邦宪法中实现“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有联邦制、三权分立。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权制衡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
38、、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理由材料二 (1792年)马戛尔尼希望与帝国政府就通商贸易的若干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事项包括:开放新的贸易港口,取消广州通商的种种限制,向北京派驻外交使节,帝国政府一口回绝了英国使节的全部要求,17501950年的中国(2)指出材料二中马戛尔尼的要求所反映的当时世界和英国的经济特征。试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清王朝拒绝英国通商要求的原因。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于1972年驱逐了蒋介石的代表,正式邀请我国加入
39、关贸总协定。有关部门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今天,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的。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入世”十周年(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对世界市场的态度有何变化?试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特征:资木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3)变化:由拒绝到坚持加入。原因
40、: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认识: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主动融入世界,促进社会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往”得出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可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分析回答。(2)特征:根据“1792年”,并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从资木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分析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分析原因。(3)变化:根据“有关部门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
41、01年11月10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得出由拒绝到坚持加入。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回答。(4)认识:可从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主动融入世界,促进社会发展分析总结。【点睛】3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
42、度概括的理论模式。雷颐取静集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
43、性和实证的精种,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答案】(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目:解决内忧外患
44、。(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3)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4)作用:推动近代化。【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的信息进行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的目的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
45、料二中“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晚清中国社会现实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影响等角度来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的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以及思想启蒙角度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材料一、二和三,分别从不同层面介绍近代化,近代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思想,不断向西方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近代化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说明。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