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87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期末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噬菌体依靠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肺炎双球菌在细胞核中转录mRNAC. 蓝藻的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 人的成熟红细胞依赖无氧呼吸供能【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

2、构,也没有核糖体,A错误;BC、肺炎双球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也没有高尔基体,BC错误;D、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和细胞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知识,区分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识记病毒只能依赖于细胞生存。2.将编号为甲、乙、丙的三个相同透光玻璃瓶放入池塘水深0.5 m处,装入等量含有浮游植物的池塘水。甲瓶立即测定并记录水中氧含量,乙、丙瓶均密封,丙瓶装入不透光袋中,与乙瓶一同放回水深0.5 m处,24 h后测定并记录水中氧含量,得到表中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玻璃瓶氧含量甲4 mg乙5.2 mg丙3.3 mgA. 24 h后乙

3、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开始时B. 丙瓶浮游植物的线粒体中没有ATP产生C. 乙瓶浮游植物24 h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为1.9 mgD. 乙瓶与甲瓶的氧含量差值为浮游植物呼吸消耗量【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详解】A、24h后乙瓶中的氧气含量大于初始值,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开始时,A错误;B、丙瓶浮游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线粒体中有ATP产生,B

4、错误;C、测定的乙瓶浮游植物24h后氧含量为净光合作用,所以4h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为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5.2-4)+(4-2.3)=1.9mg,C正确;D、乙瓶与甲瓶的氧含量差值为浮游植物的净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利用一组对照实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通过表格比较,理解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总光合作用的关系。3.果蝇的眼色有一种隐性突变体猩红眼(r1 r1)。研究者获得了两个新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a(r2 r2)和朱砂眼b(r3 r3),做了如下杂交实验。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组别亲本组合F1朱砂眼a 猩红眼野生型朱砂眼a 朱砂眼b朱砂眼朱砂眼b 猩红眼

5、野生型A. r1和r2不是等位基因B. r2和r3是等位基因C. r1和r3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 III组F1的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第组杂交朱砂眼a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朱砂眼a和猩红眼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第组朱砂眼a基因型为R1R1r2r2,第组猩红眼基因型为r1r1R2R2,子代全为R1r1R2 r2,表现为野生型,因此r1和r2不是等位基因,A正确;B、根据第组

6、杂交结果,朱砂眼a和朱砂眼b杂交,子代全为朱砂眼,说明朱砂眼ab实际上是一种性状,因此r2和r3是等位基因,B正确;C、根据第组杂交朱砂眼b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了r1和r3是非等位基因,但由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所以r1和r3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根据C项的分析亲代组杂交朱砂眼b的基因型为R1R1r3r3,猩红眼的基因型为r1r1R3R3,所以子代全为R1r1R3r3,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要深刻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如果是由1对基因控制的则子代与亲代相同,如果是两对基因则为野生型。4.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

7、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谷氨酸(Glu)至少有两种密码子B. 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或TGAC. 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发生改变D. 基因重叠能经济地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详解】A、90号和149号都编码Glu,并且碱基不同,所以Glu至少有两种密码子,A正确;B、密码子是mRNA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

8、碱基,而这是DNA分子,没有密码子,B错误;C、由于两个基因共用一个DNA分子片段,所以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发生改变,C正确;D、图中基因D的碱基序列中包含了基因E的起始到基因E的终止,由此看出基因发生了重叠,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也能经济地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殊的特殊情况,分析清楚噬菌体的基因结构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 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B. 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C. 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

9、制D. 仅IAA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详解】A、对IAA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错误;B、I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D、从图中看出GA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6.下列有关植物激

10、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不合理的是A. 葡萄枝扦插前浸泡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有利生根B. 玫瑰鲜切花施用细胞分裂素能保持花朵的新鲜C. 番茄开花座果时喷洒脱落酸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D. 香蕉成熟前喷施乙烯利溶液可以促进果实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

11、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所以扦插前浸泡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有利生根,A正确;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施用细胞分裂素能保持花朵的新鲜,B正确;C、脱落酸是促进细胞衰老,进而促进落花落果,C错误;D、乙烯利是乙烯的

12、人工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识记各种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 细胞内高Na+、细胞外高K+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 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

13、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正常情况下糖原位于肝脏或者肌肉细胞内,而不会在内环境中,A错误;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所以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错误;C、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具体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

14、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B. 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 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D. 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

15、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刺激轴突1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A错误;B、轴突2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轴突1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B正确;C、根据图2的结果刺激轴突2在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抑制了轴突1释放的递质,作用于轴突1,C错误;D、轴突1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

16、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需要根据图中给出信息分析出轴突1和轴突2释放递质的种类。9.下表为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检测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A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体温可能比正常人高C. 组织细胞代谢的速率提高D.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A错误;BCD、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

17、高于正常值,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该患者体温可能比正常人高,组织细胞代谢的速率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BCD正确。故选A。【点睛】该题需要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即可作答,同时理解激素的分级调节。10.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 尿液中有大量糖原B.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C. 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D. 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

18、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胰岛素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二者是拮抗作用。【详解】A、糖原是多糖,尿液中不可能含有多糖,A错误;B、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C、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含量,C错误;D、由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和血糖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水平衡调节过程,以及血糖升高的调节的过程。11

19、.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外毒素 减毒外毒素 外毒素亚单位 外毒素亚单位A. 或B. 或C. 或D. 或【答案】C【解析】疫苗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由于该外毒素致病性极强,因此应选用减毒外毒素或无毒性的亚单位。【考点定位】免疫【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疫苗的特点。解题关键是注意该外毒素致病性极强,否则可能错选B选项。12.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B. 该食

20、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答案】B【解析】【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

21、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13.以下关于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需要胚胎移植技术B. 都

22、是有性生殖的产物C. 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 都与母本的性状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试管动物克隆动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遗传规律遵循不遵循【详解】A、根据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都需要胚胎移植技术,A正确;BC、克隆动物是无性繁殖的产物,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C错误;D、试管动物是有性繁殖的产物,所以其性状取决于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后的基因型和后天环境,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特别是结合遗传学定律进行解答。14.下列高

23、中生物学实验或实践活动中,无法达成目的的是A. 新鲜的葡萄汁中接种一定量的干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酒B. 消毒后的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愈伤组织C. 煮沸冷却的盐水与预处理的蔬菜混合后装坛,用水封住坛口进行发酵D. 在含DNA的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去除杂质并析出DNA【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2)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C2H5OH。2、植物组织培养要求非常严格的无菌环境,如果灭菌不彻底,培养过程中存在污染,会造成

24、培养的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培育失败。3、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4、DNA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详解】A、果酒的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汁分解成酒精,A正确;B、消毒后的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在添加一定植物激素的基础上,可以生成愈伤组织,B正

25、确;C、泡菜的制作是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营养物质发酵生成乳酸,C正确;D、DNA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不能析出DNA,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实验,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需要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5.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虫等特性,为了改良甘蓝型油菜(P2),研究人员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融合获得了属间杂种F1,然后加入1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亲本的体细胞B. 用电击可促进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C. 引物能与D

26、NA上多个不同位点结合D. 电泳结果表明F1-1具有P1、P2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细胞融合、再生细胞壁、植物组织培养;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详解】A、植物体细胞融合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亲本的体细胞,破坏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和化学法(聚乙二醇(PEG),B正确;C、PCR所用的引物能与DNA单

27、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复制,所以只要DNA分子上有相应的片段能够与引物配对,即可结合,C正确;D、对照电泳条带,发现F1-1只具有部分P1、P2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植物细胞融合工程的步骤,同时能够结合PCR技术进行电泳条带的分析。二、非选择题16.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患者长期使用后药效降低,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1)患乳腺癌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主要是由女性的_分泌的。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Tam治疗效果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效较差,这

28、是由于Tam在靶细胞内与雌激素_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2)科研人员测定了初次使用Tam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C)和长期使用Tam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R)在不同Tam浓度下的死亡率,结果如图1。该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对Tam产生了_性。(3)为研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细胞系C和R的氧气消耗速率及葡萄糖摄取速率,结果如图2。由该实验结果推测,由于细胞系R的细胞呼吸发生了_的变化,从而使葡萄糖摄取速率明显提高。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产生量。(4)根据以上研究,长期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同时服用_的药物,使Tam的抗癌效果

29、更好。【答案】 (1). 固醇(脂质) (2). 卵巢 (3). 竞争结合 (4). 耐药 (5). 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 (6). 细胞系C和R的乳酸 (7). 抑制无氧呼吸【解析】【分析】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1)雌激素的本质是脂质,由女性的性腺(卵巢)分泌,由于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Tam治疗效果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效较差,所以可以推测Tam的作用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2)实验结果显示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了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对Tam产生了耐药性。(3)从图中看出

30、细胞系R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了其降低了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了无氧呼吸强度。由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要产生乳酸,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并比较乳酸的产生量。(4)根据前面解答,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无氧呼吸的增强,所以在服用Tam的同时,服用抑制无氧呼吸的药物,抗癌效果更好。【点睛】本题最重要的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坐标图需要分析纵坐标和横坐标,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实验结论。17.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1)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据图1判断HD是一种_染色体遗传病。据图推测,当个体

31、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1比较,-1并未患病,推测该病会伴随_呈渐进性发病。与-1比较,-1、-3、-4、-5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1_过程中异常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2)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程如图3。从可遗传变异类型来看,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_。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_中,构建重组细胞,再将重组细胞发育来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子代F0,此过程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_。

32、将F0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0、F1、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F2个体,理由是_。【答案】 (1). 常(或“伴X”) (2). 均不超过 (3). 年龄增长 (4).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5). 基因突变 (6). 去核卵细胞 (7). 全能性 (8). 随着繁殖代数增加,F2个体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更高,发病更早或更严重【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

33、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详解】(1)从系谱图中看出父亲得病,但有女儿未得病,所以该病一定不是X显性病,也不是Y染色体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X染色体隐性病。从图2中看出-1重复次数超过25次,还未达到50次就患病了,所以不患病需要CAG重复次数不超过25次。-1是暂未患病,所以推测该病会伴随年龄的增长呈渐进性发病。-1、-3、-4、-5是-1的孩子,所以推测在-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2)图3显示将染的H基因片段CAG重复150次转入猪体内,改变了猪的H基因,所以是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动物的核移植技

34、术需要将细胞核移植到动物的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构建重组细胞,由重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根据(1)随着代数的增加减数分裂次数逐渐增加,则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发病率更早或更严重,能够更早的进行研究。【点睛】本题需要结合题中给出的遗传系谱图、电泳图和给出的信息作答,理解模型猪的含义是解答第二题的关键,第一题需要掌握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式。18.植物在机械损伤或受到病虫侵害时,会表达一种防御蛋白蛋白P。为研究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茉莉酸对蛋白P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用番茄植株进行实验。(1)茉莉酸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_,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科研人员设计

35、了下图所示装置,将番茄叶片C1和J1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绵,叶片M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小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P的mRNA量,结果如下表。本实验中,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_(写出两点)的影响。本实验中, M叶片的结果说明,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变化不是由_引起的。本实验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有_。(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个清晰的、解释J2叶片数据的科学假设:_。(4)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叶片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蛋白P的表达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科研人员推测,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茉莉酸增加,诱导ABA合成增加,ABA进而促进蛋白P的表

36、达。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已知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下列实验中的_(选填下列字母),以完善证据链。a. 给叶片单独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b. 给叶片同时施加ABA和茉莉酸,检测蛋白P含量c. 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d. 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A含量【答案】 (1). 信息 (2). 玻璃瓶封口、海绵以及叶片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 (3). 茉莉酸直接扩散到玻璃瓶外 (4). 茉莉酸可促进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茉莉酸通过J1叶片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 (5). J1叶片中转录的蛋白P的mRNA运输至J2叶片(或“茉莉酸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引起蛋白P基

37、因转录增强”;“J1叶片通过其他信号分子(通路)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 (6). a、c、d【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C1和J1的自变量是是否有茉莉酸,M和J2的自变量是是否和J1位于同一植株,因变量是蛋白P的mRNA含量,进行分析。【详解】(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传递信息。(2)C1叶片作为对照组,J1作为实验组用玻璃瓶罩住,并且含有海绵,所以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玻璃瓶封口、海绵以及叶片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于茉莉酸具有挥发性,而M叶片和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是一样的,说明这种变化不是由茉莉酸直接扩散到玻璃瓶外引起的。通过

38、J1和C1比较,说明茉莉酸可促进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通过J2(和J1位于同一植株)和M(不在同一植株)的比较说明茉莉酸通过J1叶片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3)J2和J1位于同一植株,并且二者P蛋白的mRNA含量比较高,推测可能是茉莉酸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促进P蛋白基因转录增强,使mRNA增多,或者J1叶片中转录的蛋白P的mRNA运输至J2叶片。(4)根据信息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茉莉酸增加,诱导ABA合成增加,ABA进而促进蛋白P的表达,所以可以通过施加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或者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或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A含量。而同时施加AB

39、A和茉莉酸不能判断P蛋白的增加的直接原因是ABA还是茉莉酸。故选a、c、d。【点睛】本题需要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特别注意实验的无关变量,得出实验结论,同时结合基因的表达逐步分析其发挥作用的原因。19.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 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 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法进行调查。(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_。(3

40、)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相对丰度营养类群020 cm20 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在020 cm土层,各营养

41、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 cm土层,实验区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_具有重要意义。(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答案】 (1). 随机 (2). 取样器取样(或“样方”) (3). 在020 cm土壤中, 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

42、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 (4). 生物群落 (5). 垂直 (6). 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 (7).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8). 数量 (9). 植物寄生【解析】【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1)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

43、方法,取样时需要进行随机选择若干取样点。(2)分析数据,在020cm的土层中频繁化学防治,使线虫数量明显降低,而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线虫的数量最多,所以得出结论: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而超过020cm的土层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3)同一地点全部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20cm土层中,实验区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从(2)结果看出在土壤表层,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土壤线虫的数量明显下降,而深层中实验组

44、的农药胁迫较轻,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对农药更加敏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同时结合农药处理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结论。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新的靶向基因敲除技术TALEN技术(原理见下图)。TALEN技术使用的基因敲除工具是由DNA识别域和核酸内切酶两个部分组成的蛋白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细菌蛋白质(TALE),它的二连氨基酸(NI、NG、HD、NN,其中字母N、I、G、H、D分别代表了一种氨基酸)与四种碱基(A、G、C、T)有恒定的对应关系: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F

45、ok是一种形成二聚体后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蛋白单体。因此,可以利用TALE作为DNA识别域,用Fok二聚体定点切断DNA。科学家发现水稻植株无论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基因P,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的水稻才能雄性可育。基因P只在单倍体花粉细胞中表达,使其能够合成淀粉。科研人员使用TALEN技术对水稻基因P进行靶向敲除,以得到光敏雄性不育水稻新品种。(1)在TALEN技术的设计中,选择使用Fok单体而不直接使用Fok二聚体,这样能减少对DNA的_切割,保证了基因敲除的靶向性。为了让TALEN技术能用于各种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敲除,没有与TALE蛋白结合的

46、Fok二聚体对DNA的切割应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类似于限制酶的“限制性”。(2)若TALE蛋白左臂所识别的基因P的序列为“-TGACC-” ,则TALE蛋白左臂对应的二连氨基酸序列应为_。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TALE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而人工合成TALE蛋白基因。然后将TALE蛋白基因与_基因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基因。(3)科研人员用图2所示的质粒为载体,其中的潮霉素抗性作为标记基因,作用是_。应选用_酶将该质粒与融合基因构建为重组质粒,并将融合基因设法导入到水稻愈伤组织中,再利用_技术获得T0代植株。(4)由于基因靶向敲除成功的概率比较低,所以科研人员培育T0代植株时应保证_日照条件

47、,待其自花受粉得到T1代,再将T1代植株_,并在开花期随机选择一部分植株的花粉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_。若观察到某植株的花粉全部未被染成蓝色,则该植株为所需的纯合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5)与传统的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相比,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自交繁殖并保留雄性不育特性,这是因为_。【答案】 (1). 非靶向(或“随机”) (2). 不具有 (3). (4). Fok单体 (5). 筛选转化成功的受体细胞 (6). BamH 及DNA连接 (7). 植物组织培养 (8). 短 (9). 在长日照下种植 (10). 将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1). 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在短日

48、照条件下雄性可育,可实现自交繁殖;自交后代能保持基因P敲除的纯合性,使其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的信息:细菌蛋白质(TALE)与四种碱基(A、G、C、T)有恒定的对应关系,Fok是一种形成二聚体后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蛋白单体。水稻植株无论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基因P,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的水稻才能雄性可育。基因P只在单倍体花粉细胞中表达,使其能够合成淀粉。【详解】(1)如果使用Fok二聚体,根据图示,可以对靶基因的左侧和右侧序列进行随机切割,所以为了较少对DNA的随机(非靶向)切割,保证了基因敲除的靶向性。由于限制酶的特点是识

49、别特定的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所以应选择不具有类似于限制酶的“限制性”。(2)根据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所以二连氨基酸序列应为,融合基因可以将TALE蛋白基因和Fok单体基因进行融合,如果表达后就可以获得具有特异性识别并且切割的酶。(3)在基因工程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转化成功的受体细胞,根据启动子的启动方向可知,用Hind酶处理,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表达不出来的,所以选择BamH进行切割,并用同种酶处理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将融合基因设法导入到水稻愈伤组织中后,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T0代植株。(4)由于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

50、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的水稻才能雄性可育,所以T0代应该保证短日照条件,获得F1代后将其放入长日照下种植,淘汰没有光周期蛋白的个体,然后进行花粉鉴定,因为基因P只在单倍体花粉细胞中表达,使其能够合成淀粉,所以可以用碘液染色。(5)由于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雄性可育,可实现自交繁殖;自交后代能保持基因P敲除的纯合性,使其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所以与传统的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相比,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自交繁殖并保留雄性不育特性。【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能够从题干中读出信息,抓住给出的条件逐个分析,才能得出结论。21.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

51、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1)科研人员将抗原、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机体的_免疫,_分泌相应抗体。(2)科研人员获得上述小鼠的脾脏细胞,制备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1所示。制备杂交瘤细胞时,需将上述小鼠的脾脏组织,用_处理获得单细胞后,再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将两种杂交瘤细胞用_试剂处理促进其融合,在培养基中加入_(天然成分)培养。如果两种细胞成功融合,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于A

52、1或B1进行组装(A1与B1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A2、a或B2、b(a与b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结合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图2。请将A1、A2、B1、B2、a、b、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123456A2为使双杂交瘤细胞只产生图2所示双特异性抗体,降低纯化分离成本,科研人员对重链、轻链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区通过改变_,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现“榫卯”式互补组装的唯一性,这种改造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工程。(3)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答案】 (1). 体液

53、 (2). 浆细胞 (3). 胰蛋白酶 (4). PEG(或“聚乙二醇”) (5). 动物血清 (6). 123456A2B2ab (7). 氨基酸种类(或“序列”) (8). 蛋白质 (9). 研制与肿瘤细胞和抗肿瘤药物结合的双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经过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增

54、殖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2、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详解】(1)抗原进入小鼠体内能够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使浆细胞分泌抗体。(2)制备杂交瘤细胞,将小鼠的脾脏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细胞。动物细胞的融合需要使用PEG进行诱导,在加入动物血清进行培养。双抗体是同时含有与抗原、结合的抗体由于1是A2,根据图1的结构3为a,2是B2,4是b,5是,6是。即答案为:123456A2B2a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决定,

55、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属于蛋白质工程。(3)双抗体可以和两种抗原结合,所以可以研制与肿瘤细胞和抗肿瘤药物结合的双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难点是结合抗体的特异性理解双抗体的作用。22.为探究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无法利用乳糖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1)将乳糖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营养菌(能利用乳糖);将抗生素CRO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抗性菌。将得到的两种菌分别接种于_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2)将两种菌分别用_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用_法单独接种于加入

56、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推测两种菌_(填“发生”或“未发生”)可遗传变异。若将两种菌混合接种,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有菌落长出,且同时含有两种菌,推测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生”。(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加入含_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从左侧逐渐扩散到混合菌液培养板上。定期检测混合菌液培养板上两种菌的数量,得到图2所示结果。010 h,营养菌的数量变化是_。1045 h,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变化趋势是二者均显著增加并逐渐_,其原因是_。【答案】 (1). 液体

57、(2). 无菌水 (3). 涂布 (4). 未发生 (5). 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 (6). 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500之间)数量显著减少,远培养基端(相对距离5001000之间)略有增长 (7). 向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的方向)增殖 (8). 抗性菌增殖,降解了CRO,使营养菌能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代谢产物为抗性菌生长提供碳源【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

58、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详解】(1)微生物的扩大培养需要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2)稀释细菌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用涂布平板的方法接种于培养基,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说明两种菌都不能生存,即未发生变异。(3)根据第(2)的分析由于在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没有微生物生长,所以在接着的实验中应该在左侧加入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进行培养。010h,营养菌的曲线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500之间)数量显著减少,远培养基端(相对距离5001000之间)略有增长。1045h从图中看出营养菌和抗性菌在近基端的数目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二者都在向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的方向)增殖,营养菌不能再含CRO的地方生存,但抗性菌可以,所以可能的原因是抗性菌增殖,降解了CRO,使营养菌能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代谢产物为抗性菌生长提供碳源,二者是互利的关系。【点睛】本题难点是由抓住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生”这一个信息来解决微生物的生存问题,在结合数据处理的图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