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热考题型专攻练 三表格解读类(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5郑州三模)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下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金属离子/mmolL-1相对活性/%对照组100Mn2+123Co2+79Mg2+74A.Mn2+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的结构发生改变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照
2、分析,对照组的酶活性为100%,其他实验组均与对照组相比:(1)若酶的相对活性超过100%,则酶的活性升高。(2)若酶的活性低于100%,则酶的活性降低。【解析】选A。Mn2+使酶的相对活性提高,但是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只有酶或无机催化剂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项错误。由表可知,Co2+或Mg2+能导致酶相对活性下降,因此可能导致酶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与对照组相比, Mn2+处理组酶的相对活性提高,Co2+或Mg2+处理组酶的相对活性降低,C项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D项正确。2.(2015长沙三
3、模)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酶浓度和乳糖浓度对乳糖水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其他条件均为最适)。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实验二(乳糖酶浓度为2%)自变量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组别10%00%0组别21%255%25组别32%5010%50组别43%10015%65组别54%20020%6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乳糖浓度B.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酶浓度C.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D.实验二中,若提高乳糖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技巧:(
4、1)根据实验一判断酶浓度为4%时相对反应速率最快。(2)根据实验二判断乳糖浓度大于或等于15%时相对反应速率达到最快。【解析】选B。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乳糖和酶浓度,A项错误。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酶浓度,B项正确。由于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则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除组别1外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下降,C项错误。实验二中,乳糖浓度大于15%后,再提高乳糖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再变化,D项错误。3.(2015咸阳三模)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据表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试管纤维素悬液(mL)222纤维素酶液(mL
5、)111反应温度()304050斐林试剂(mL)222砖红色深浅+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C.纤维素酶液体积是无关变量D.该实验结论是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解析】选D。由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A项正确。实验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B项正确。纤维素酶液体积相同,属于无关变量,C项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40比30和50时酶的活性高,但是不能说明40就是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D项错误。【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B。错因是认为40就是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4.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6、Y。如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比较指标酶Y活性/酶X活性(%)1005010150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1小于1大于1A.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B.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C.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D.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解析】选C。状况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不变,且酶Y活性与酶X相同,则很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状况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也不变,说明肽键的数目不变,B项错误。状况酶Y氨基酸数目/酶
7、X氨基酸数目小于1,则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提前出现所致,C项正确。状况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大于1,很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导致酶Y的氨基酸数目增加,mRNA上的密码子增加,但是tRNA的种类不一定增加,D项错误。5.(2015淮南三模)某同学观察了雄性果蝇体内的处于分裂后期的3个细胞并做如下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着丝点分裂情况a有4?b有2?c无2?A.细胞a中同源染色体数目与细胞b相同B.三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分别为16、16、8C.只有细胞c中可能含有2条同型的Y染色体D.表格中的“?”处填写的均为分裂【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
8、关键信息:(1)细胞a含4个染色体组,则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2)细胞b含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则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细胞c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数为2,则细胞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选B。细胞a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则同源染色体数目也暂时加倍,A项错误。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8,DNA复制后为16个核DNA分子,因此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核DNA分子数均为1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分子也减半,则三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分别为16、16、8,B项正确。细胞a中一定含有2条同型的Y染色体,而细胞c中可能含有2条同型
9、的Y染色体,C项错误。表格中的“?”处应依次填写“分裂”“不分裂”“分裂”。6.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如右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处理GAH2O受精幼铃脱落率(%)3.33.3未受精幼铃脱落率(%)18100放射性强度(cpm)受精幼铃14 2429 667未受精幼铃14 3997 336A.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C.
10、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解析】选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一定浓度的GA,为保持单一变量,其他因素均要保持相同,A项正确。由表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受精幼铃脱落率相同,未受精幼铃脱落率差别很大,所以GA的处理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较大,B项错误。施加GA的实验组放射性强度在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中都比对照组高,说明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只施加H2O的对照组中幼铃的也有放射性,有可能是幼铃中的内源激素在起作用,C、D项均正确。7.(2015蚌埠三模)为研究某矮生南瓜的突变类型是生长素合成缺陷型还是生长素不
11、敏感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生长素浓度(mol/L)正常植株茎平均伸长量(cm)矮生植株茎平均伸长量(cm)014.64.8521.84.82523.24.95021.64.812512.34.8A.生长素对两种植株茎的作用效果不同不能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B.实验使用的两种不同植株茎的部位可以不同C.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矮生植株茎平均伸长量不可能大于正常植株D.实验结果不能表明该矮生南瓜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解析】选A。生长素对矮生株茎没有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植株茎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可能不同,所以所用两种不同植株茎的部位应相同,B错误。矮生植
12、株茎对生长素不敏感,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茎平均伸长量可能大于正常植株,C错误。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对矮生南瓜来说,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其茎平均伸长量几乎没有差异,证明矮生南瓜对生长素不敏感,能确定属于不敏感型,D错误。8.将家兔随机等分为甲、乙、丙三组,在麻醉状态下完成以下实验:将兔肠腔排空并作结扎处理,维持血液循环正常。再向其中注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各10毫升,保持一段时间后,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已知0.9%NaCl溶液为家兔适用的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组别甲乙丙注入NaCl溶液浓度0.6%0.9%1.2%体积(mL)0.735.5A.甲、
13、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B.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水的移动方向是从肠腔流向血液,丙组家兔相反C.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引起小肠细胞涨破D.若阻断乙组家兔小肠细胞主动运输,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解析】选C。由题可知,注入NaCl溶液的浓度为自变量,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A项正确。甲组家兔肠腔内的NaCl溶液浓度低于0.9%,肠腔内的水通过渗透作用从肠腔流向血液,丙组家兔肠腔内的NaCl溶液浓度高于0.9%,肠腔内的水通过渗透作用从血液进入肠腔,B项正确。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但不会引起小
14、肠细胞涨破,C项错误。由于主动运输,使NaCl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被吸收,降低了肠腔内溶液的浓度,最终三组家兔肠腔内溶液减少,若阻断乙组家兔小肠细胞主动运输,则乙组家兔肠腔中NaCl溶液浓度基本不变,则其体积也将基本不变,D项正确。9.(2015仙桃三模)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B.第15年内,物种b成为
15、优势物种C.退耕还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解析】选D。第15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物种主要是物种a,物种丰富度较低,5年后,物种b、c逐渐取代物种a成为优势物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因此在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应先不断升高最后稳定,A、B项均错误。退耕还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错误。群落的演替是生物适应环境,环境选择生物的结果,若一种生物在演替过程中消失,则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有关,由题可知,物种a在演替的初期为优势种,则很可能是草本植物,当群落演替到灌木阶段时,低矮的草本植物则因不适应弱光环境而被淘
16、汰,D项正确。【规律技法】判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1)看有无优势种。有优势种: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且优势种越单一,物种丰富度越低。无优势种: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2)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越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物种越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低。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6分)10.(26分)(2015葫芦岛二模)溴麝香草酚蓝(BTB)水溶液是一种指示剂。较低浓度的CO2使其由蓝变绿,较高浓度的CO2使其由蓝变绿再变黄。某研究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A对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组别1234实验操作线粒体悬浮液/Ml55550.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滴56含
17、丙酮酸的等渗营养液2mL含AX含AXO2通入温度/3015由蓝变黄所需时间/min40259050(注:短时间内线粒体在含有溴麝香草酚蓝试剂的水溶液中代谢不受影响。)(1)分离细胞中线粒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O2参与有氧呼吸的阶段,场所在线粒体的。(3)X代表。实验中用细胞等渗溶液而不用蒸馏水的目的是。(4)本实验的结论有:物质A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线粒体有氧呼吸速率。【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1)实验操作中可变的因素为自变量。(2)实验结果中由蓝变黄所需的时间越长,有氧呼吸速率越慢。【解析】(1)分离细胞器可用差速离心法。(2)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18、3)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溶性物质A对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是否用物质A处理,1、3组含丙酮酸的等渗营养液中含A,则2、4组含丙酮酸的等渗营养液中不应含A,即X为不含A。实验中用细胞等渗溶液而不用蒸馏水的目的是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4)与2、4组相比,1、3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所需时间长,即有氧呼吸速率慢,说明物质A能抑制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实验操作中还有温度的不同,与15相比,30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所需时间短,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线粒体有氧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答案:(1)差速离心法(2)第三内膜上(3)不含A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4)抑制线粒体的有氧
19、呼吸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1.(20分)(2015昆明三模)为寻求提高苦瓜种子发芽率的途径,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索,实验结果如下表。编号处理液发芽率(%)1PAA浓度a89.332b94.003c95.004d96.005e94.006清水93.88请回答问题:(1)该探究实验的课题是。(2)实验结果说明PAA的生理作用表现出。(3)若a、b、c、d、e是按一定浓度梯度顺序排列,则b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浓度。若该实验为预实验。请写出正式实验的思路:。【解析】(1)由表可知,实验用不同浓度的PAA溶液处理种子,则实验目的是探究PAA促进苦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2)与清水处理组
20、相比,a浓度的PAA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降低,其他浓度的PAA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提高,可见PAA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3)由于a浓度的PAA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降低,说明a浓度为高浓度,则其浓度顺序由小到大依次是e、d、c、b、a。根据实验结果可知,d浓度的PAA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最好,则应在略高于和略低于d浓度的两浓度之间设置浓度梯度差,其他实验方法相同,测定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峰值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答案:(1)探究PAA促进苦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2)两重性(3)大于在ce浓度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差,进行实验,测定苦瓜种子发芽率,峰值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规律技法】根据预实验的结果设计正式实验探究某最适值的方法(1)预实验中因变量出现峰值:则在峰值两侧缩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正式实验。(2)预实验因变量无峰值:自变量的变化与因变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高于自变量最大值的范围内设置自变量取值范围进行正式实验。自变量的变化与因变量的变化呈负相关:在低于自变量最大值的范围内设置自变量取值范围进行正式实验。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