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2KB ,
资源ID:528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8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变化.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变化.doc

1、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变化正在我市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广大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张扬教学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作为课改的一线教师,在具体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我想结合我课改前后对社戏的教学谈谈对新课改教材教法的认识。 一、教学重点的变化 鲁迅这位中国文坛革命先驱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历来是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品的反封建主题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共性一向是教学的重点。在编选社戏这一课文时,以往的教科书将表达“对摆脱封建教育的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强调。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在以往教学中会有意增加对鲁迅生平和写社戏时的背景的

2、教学内容。而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却将其编选进民俗风情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放在“结合调查了解和感受家乡民俗,进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的层面上。在具体教学中,前面的补充教学部分就转移到鲁迅故乡的民俗和风土人情上来了 我想教材的这一变化更能体现新课标“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考虑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的理念,可见教材的编选者的用心良苦。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 对比新旧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异同,也可发现本次课改的思路,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三个层次,学生要想顺利解答课后练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紧密围绕已为教师定好的教学目标实施,这样从某种程度上

3、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拿社戏为例教学中段落的划分,课文内容的详解,写作手法的使用,文章的深刻内涵都必须面面俱到。尤其强调思想性和深刻的反封建主题时,第三题和第八题“乐土”说更为学生的理解套上时代的枷锁。一篇很好的范文就被教师无意识的肢解了。再看看新课标教材的课后习题,似乎更重视全文的把握,紧密抓住“吴地的水乡民俗,浓郁的吴越风光,淳朴的勤劳民风”这一主题,习题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主动将自己的身心体验融入到学习中,学生和课文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名句名段的记诵也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有一定的体验后在加以进行。 我想这一变化能明显体现出课改的精神,即课后习题的创设不再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是给教师

4、以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新课标的习题只是提供给教师作为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只要能体现课标精神,任何有益的尝试都是允许的。 三、教学实施的变化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我在不同时期实施教学的策略上也大不相同,以前的教具还只是粉笔、黑板、录音机老三样,现在我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前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鲁迅生平和浙江绍兴的民俗资料,教学时结合课文要求学生自己泛读第一、三部分,我来精讲“月下航船”部分,诵读背诵语段时,配上笛声,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吴地风俗资料,结合自身体会,对比两地异同,自办姑苏风情小报。至于“乐土”说和反封建主题则作为课外阅读提给学生让他们自由了解。 在教学实施中根据教

5、学重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只是新课改的一次尝试,以往教学时在学生尚且涉世未深和缺乏社会体验时加入反封建思想的作法显然不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新教材显然较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四、一点启示 作为习惯了旧的教学理念的语文教师,在刚开始接触新的课改教材时,往往有许多不解甚至抵触的情绪.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冷静思考,我越来越体会到新教材编选者在编选时花的巨大精力和良苦用心,感悟到教材编选上的精妙.从社戏这一传统教材的重新定位上我们不难看出来,广大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适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广阔的教学资源,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跟上教改的步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一线教师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