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月检测2019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钟 命题人: 命题时间:2021.3.20一、单选题(60分)1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司马光意在A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B希望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C批判三家分晋对礼制的僭越D为支持变法提供历史依据2下面是根据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所绘制的。这主要反映了A纣的生母刚开始地位低 B纣的父亲没有遵守禅让古训C宗法制在古代有所松动 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
2、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秦朝统一了文字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 B C D4刘建国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防止地方分裂割据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伦敦杜沙
3、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的宣传单上写到:“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其中所谓“英国财产”是指A英国政府财产 B英商运到中国销售的工业品C英商走私到中国的鸦片 D英商在中国掠夺的财富7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8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宣称“强国强种,惟教育者之功。”五
4、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了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 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C国人已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教育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9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A设置丞相B设立御史大夫C推行刺史制度D实行推恩令10依据逻辑进行推理,下图中画线部分应该是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1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
5、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进一步合作B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21955年后,中国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等1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由6个增至16个。这表明A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B打破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日内瓦会议提升了地位 D万隆会议扩大了影响力13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巩固D与大
6、国之间关系不断发展14观察如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1972年建交高峰的原因是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C三次建交高峰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D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15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C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 D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16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
7、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人,其中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见下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正副职位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50%52.3%20%44.9%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B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此确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得到体现17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19211935年:19491956年:民族独立,制度革命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洗血前耻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
8、辟地,渐趋成熟18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说明A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B法律从属于道德C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D道德从属于法律19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三次台湾海峡危机后,毛泽东将“武装解放台湾”的方针调整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或获得类似当年陕甘宁特区地位”。这一变化A标志政府放弃对台使用武力 B说明两岸关系已经出现缓和C表明“一国两制”思想形成 D反映当时两岸统一阻力巨大20“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
9、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二、材料分析题(40分)2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积极探素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
10、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材料二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11、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四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年8月4日)汇报材料 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赵笺解放南京一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2)材料二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两个战役说明。
12、(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22社会风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变法之前,秦国的农业并不十分发达,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较少,而这一方面与秦国早期的社会风气有关。秦国与戎族关系紧密,而我族以游牧为主业,加之秦国早期又以高牧起家,导致民众对于农业重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收入較之商业明显偏少,使得不少民众弃农从商。因此,秦国的农业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但在农耕时代,农业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商鞅对此早有深刻的认识,商君书农战中说:“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商鞅出台的
13、农业新政策,力图扭转这种社会风气,振兴农业。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前秦国农业落后的社会原因,并指出其对国家的危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出台的农业新政策及其历史作用。2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
14、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吻
15、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参考答案1A 2D 3D 4D 5B 6C 7C 8A 9D 10B 11D12D 13A 14C 15C 16D 17D 18C 19D 20B21(1)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1分)。(2)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分);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1分)。(3)事件:南京大屠杀(1分)。战役:国民党组织台儿庄战役(或四大会战等)(1分);中共组织百团
16、大战(平型关大捷)(1分)。(4)意义:国民政府统治在大陆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分)。主题:反侵略,追求民族独立(2分);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2分)。(或民族独立、民主、反帝反封建等)22(1)原因:受游牧民族影响,对农业重视不够(2分);部分民众弃农经商逐利,农业人口流失严重(2分)。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容易导致国家贫穷危亡(2分)。(2)新政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分);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2分)。作用:扭转了轻农风气,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国家富强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分)。23(1)措施:均田制、租调制(2分)、三长制(1分)。影响: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1分);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1分);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1分)。(2)措施:迁都洛阳(1分);推行汉化(或汉化的具体措施)(1分)。评价:对中国历史进程而言,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对北魏和鲜卑的前途命运而言,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失去主体性和话语权,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