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
2、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答案】A【详解】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在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
3、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B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湖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除A项;“一
4、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经验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湖南高考真题)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
5、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广东高考真题)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是为官府、皇室及
6、军队服务的,排除B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排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6浙江高考真题)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明清推行海禁政策,是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不是禁止,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7(20226浙江高考真题)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
7、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答案】B【详解】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将知识学习用解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根据题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反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B项正确;与道家无为而治无关,排除A项;再续春秋与务实无关,排除C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8(20226浙江高考真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
8、、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丞相、御史大夫、郡守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BCD【答案】B【详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元朝设置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是清朝,是秦朝,是明朝,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20221浙江高考真题)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如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西游记撰昇平宝筏,根据三国演义撰鼎峙春秋,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
9、的是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畅音阁坐落于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这些剧本的编排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ABCD【答案】A【详解】根据“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可知,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正确;根据“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纂大量宫廷大戏”,说明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畅音阁所处的位置,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排除;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10(20221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
10、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也是其主张,D项正确;“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A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地之化日新”是王夫之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2广东高考真题)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摘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
12、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材料一属于官方文献史料,具有权威性,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数量用作用;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类史料,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利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材料三属于学者研究类文献史料,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存在的问题。(2)影响:促使明朝税收体系的转型;有利于“一条鞭法”的施行;促进了商品
13、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3)实物史料,如银锭;图像史料,如相关的绘画作品;外国史料,如国外学者的研究等(任答两点)【解析】(1)根据“明代财政收入”可得出材料一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数量用作用;根据“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可得出材料二中的三言二拍,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利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根据“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可得出材料三可从白银货币化存在的问
14、题的角度研究。(2)影响: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促使明朝税收体系的转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等角度概括。(3)根据所学可得出还有实物史料,如银锭;图像史料,如相关的绘画作品。1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
15、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
16、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答案】(1)明朝前期: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舰船数量大幅
17、增加;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解析】【详解】(1)明朝前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得出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根据“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根据“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根据“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18、2)根据“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舰船数量大幅增加;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根据所学可得出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出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根据“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根据“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出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
19、的内在驱动。13(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渠道、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2)示例:明清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20、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矛盾的紧张,农民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评分原则:能够阐述某一时段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2个有以上相关史实说明该时段社会生活的状态)【解析】(1)趋势: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从人均的数量可得出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根据所学,可从人口社会环境、气候
21、变化、耕作技术、物种渠道、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角度概括。(2)示例: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主题为明清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根据所学,从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矛盾的紧张,农民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1(2022河南模拟预测)明万历年间,王士性编著成广志绎(五卷),另附杂志(一
22、卷),“凡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亦间附以论断”。书中虽不乏对道听途说的记录,却也有部分内容被顾炎武等人详加考据后加以引用。这表明,明末A民族危机逐渐加深B自然环境受到关注C市民文化丰富多彩D经世致用学风渐盛【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明末经世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出明末进步知识分子对国情的关注及传播,在心学思想广泛流传的背景下,使经世致用的学风逐渐兴起,D项正确;知识分子对国情的关注,并非因为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中“山川险易”的误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历史地理(舆地类)著作,历史地理著作并不能反映市民阶层的文
23、化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河北模拟预测)进入嘉靖年间,江南人均耕地量持续缩减,土地使用价值不断看好,因而地价持续看涨。如福建漳州等地,“田价日高”成为趋势。但明后期随着粮长、解户等差役的负担加重,田价一度低落。该变化说明A人地冲突成为主要矛盾B国内市场得到积极开发C基本经济模式变化有限D商业性城市不断地涌现【答案】C【详解】结合材料中“土地使用价值不断看好”“但随着粮长、解户等差役的负担加重,田价一度低落”等信息可知,在明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地价在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地价高昂,到差役负担加重的时期,地价回落,这说明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主导国家,生产模式变化有限,C项正确;A项是康乾盛世
24、时期的矛盾,排除;国内市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商业城市方面地价,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山东模拟预测)清朝时期的大臣谢济世说:“自后世有密奏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相疑”,建议“自今除军机外,皆用露章,不许密奏”。这反映出密折制A加剧了君相之间的矛盾B在强化皇权过程中产生一定弊端C威胁到了军机处的权力D极大地提升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答案】B【详解】材料叙述了密折制导致“上下相忌,君臣相疑”,这说明密折制在强化皇权过程中产生一定弊端,体现出密折制在皇权强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特殊作用,B项正确;清朝时期已经没有宰相了,不存在君相之间
25、的矛盾,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军机处的权力受到威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官僚机构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4(2022河南郑州三模)朱熹坚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的欲望扼杀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王阳明坚持“存天理,去人欲”,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明后期读书人皆读阳明之书,两者的不同主张A表明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说明了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反动C体现了理学日益僵化而备受质疑 D反映了宋明时期经济领域出现变动【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宋明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物欲对人的影响更大,更需要强调“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因此反映出宋明时期
26、经济领域出现变动,D项正确;材料与封建君主专制强化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阳明心不审对朱熹理学的发展,并不是反动,也不是对朱熹理学的质疑,排除BC项。故选D项。5(2022山东淄博三模)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反映出清代A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B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C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D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
27、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融合了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征,反映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不是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没有强调以农为本,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没有强调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江苏常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出发,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康熙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
28、其陵,并作祭文:“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相形之下,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靡、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明朝君主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清晰地显示出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所采用的颂扬与批判的双重话语。将其置于清初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考虑,我们不难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意蕴。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尊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
29、的环节。摘编自刘志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1)据材料,指出康熙帝对明太祖和明末诸帝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康熙帝做此评价的意图。(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答案】(1)评价:明太祖:有勇有谋,统一全国;明末君主:懒惰、奢靡、平庸;意图: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构建清朝统治合法性;论证明亡的必然性;重申加强皇权的必要性。(2)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现实政治的需要;新史料的考订和发现;研究方法;评价者所处的时代。【解析】(1)关于评价:根据材料“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可知康熙帝对
30、明太祖的评价是有勇有谋,统一全国;根据材料“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靡、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可知康熙帝对明末君主的评价是懒惰、奢靡、平庸。关于意图:根据材料“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尊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和所学知识可从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构建清朝统治合法性;论证明亡的必然性;重申加强皇权的必要性等方面作答。(2)关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评价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现实政治的需要;新史料的考订和发现;研究方法;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等方面思考作答。7
31、(2022湖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初级加工,或建议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注意改善劳动者待遇,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南宋农业种植的特点。(2
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农业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北方农作物种植南移;一年两熟种植范围增加;精耕细作(广泛采用了轮作、复种和多熟等农作制)。(2)变化:种植从粮食作物为主到经济作物为主;从地主出租农民佃种到经营地主的出现;从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原因:高产作物、新经济作物引进和广泛种植;湖广、江西等新的粮食生产中心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江南、市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结合其中三个图例和所学知识,从小麦和两季作物种植区域、两季轮作作物品种等方面可知,南宋时期,小麦等北方农作物种植南移,一年两熟种植范围增加,广泛采用了轮作、
33、复种和多熟等农作制即精耕细作。(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对比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可知,种植从粮食作物为主到经济作物为主;根据材料二中“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可知,从地主出租农民佃种到经营地主的出现;根据“(经营地主)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可知,从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产作物、新经济作物引进和广泛种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新的粮食生产中心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知,江南、市镇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