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86.50KB ,
资源ID:52443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44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学案(人教版必修一)1-1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学案(人教版必修一)1-1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图】【时空定位】第1讲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自主复习】考点一、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干知识】【名师点拨】1.分封制下的等级结构2. “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3.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影响 4. 宗法制与宗法观念5.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认知深化】宗法观念的作用1.对传统社会(1)社会结构: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等特征。(2)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思想文化:导致了专制思想的形成,思想上表现为保守、守旧,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4)社

2、会风俗:古代婚姻风俗中的“一妻多妾”“同姓不婚”;收养风俗中的“异姓不养”;清明节扫墓、著家谱和修祠堂等。2.对现代社会(1)家国一体、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等宗法观念仍然具有现代价值。(2)易于形成强大的家庭凝聚力,衍生出对族人的种种法律上的、道德上的普遍约束力。(3)宗法观念强调血缘亲情,重视家庭和裙带关系,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相对缺乏,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经典例题】 (2021浙江卷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

3、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答案】A【解析】周王既是国家的最高首领,又是“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即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选A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庶子孙为小宗,排除B项;“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中国早在夏朝就已进入“天下为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郡”“国”并行是汉初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干知识】 【名师点拨】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2.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3.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两个概念,两者不能完全对等。“君主

4、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集权”则是从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认识深化】分封制与郡县制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2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

5、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经典例题】 (2021浙江卷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

6、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的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故选D项;长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排除A项;紫禁城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如太和殿两侧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除了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排除B项;民本意识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对事物判断的一致认知,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课时检测】1.(2021长沙模拟)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

7、禹杀而戮之。”这表明()A.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王权已出现雏形 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答案】C【解析】禹因防风氏迟到就杀了他,表明禹已经有了生杀大权,这是王权的雏形,故选C;独裁专制是剥削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排除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从夏启开始的,排除B;县制或郡县制后中央才开始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D。2.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这说明商朝()A.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

8、致明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可知,商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制,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排除B;“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在商王通过占卜、祭祀等手段与神灵沟通,与材料主旨中央与地方官制不符,排除C;早期官制仍较为原始,官职分工不够明确,排除D。3.(2020绵阳模拟)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天子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天子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

9、。“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作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再次进行分封,依次类推,“王臣”内涵的扩大说明分封制的统治功能得到增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理念被普遍认同,故选B;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西周晚期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排除A;“王臣”范畴的扩大并不影响贵族世袭特权地位,排除C;西周晚期周天子权势已较周初有所下降,D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4.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

10、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 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 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材料“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祭祀统一的周人的祖先神并将其定位为国家神,这是在思想上提高各诸侯国的文化信仰认同,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与材料中所述事件无关,排除A;祭祀国家神并不代表有统一的宗教体系,排除B;周政权的合法性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确定,且国家神的确定建立在合法的周政权基础上,排除D。5.(2021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

11、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A【解析】卫国与鲁国均为同姓封国,体现血缘政治;“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等体现地缘政治的特点,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分封制背景下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的,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C。卫国、鲁国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6.有论者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仅仅是数城而已,是周王室抵御蛮夷的据点。到春秋末年,分封的诸侯王将长江黄

12、河流域、河北、关中、山西、东夷地区的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 这揭示出分封制()A.保障了周王朝长期繁荣B.使周王有效地控制地方C.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答案】D【解析】分封制之下,诸侯国由仅有数城发展成占据大片土地的封国,并将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说明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故选D;分封制后期诸侯国演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并相互征战,没有保障周王朝的长期繁荣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A、B;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当时的民族成分趋向单一,排除C。7.(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

13、“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湣公即位;宋湣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B.宗法制度瓦解C.王室逐渐衰微D.殷人旧俗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识中商代王位继承多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宋国是殷商遗民建立的,D正确。8.谢维扬先生说:“宗法制度的本质可以说是一种私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权和处置权。”材料直接说明宗法制度()A.具有维护私家政权的性质 B.目的是巩固周天子统治C.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材料“血缘团体的领袖对

14、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权和处置权”说明血缘团体的领袖代替国家对成员具有管理权,强调国家管理的私家属性,故选A;“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权和处置权”强调国家管理的私家属性,而不是突出宗法制的目的,排除B;“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权和处置权”强调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无法判断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排除C;“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权和处置权”不能说明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一定能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D。9.(2021广州模拟)在已知的西周早期墓葬中,按照随葬品的多少、墓室规模的大小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墓室中

15、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以此为证据,可以说明当时()A.阶级分化不明显B.贵族特权被削弱C.礼仪尚未制度化D.血缘关系的弱化【答案】C【解析】按照随葬品多少、墓室规模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说明阶级分化已经较为明显,排除A;西周早期贵族特权较为强化,排除B;按照随葬品多少、墓室规模大小进行分类,但是不同类型墓葬中的铜器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比例,说明当时礼仪尚未制度化,C正确;题干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D。10.(2021淮南模拟)商人不仅沿袭了夏人创造的青铜合范铸造技术,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青铜礼制以及铸刻族徽的文化习俗。周族则通过与夏人和商人联姻实现了彼此血缘上的融合认同。春秋早期

16、,单一家族组织的族徽最终消亡。上述变化反映了()A.礼乐制度得到了传承B.分封制成为核心制度C.宗法制度的逐渐形成D.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答案】D【解析】商人继承发展了夏人的青铜礼制与铸刻族徽的文化习俗,周族与夏人、商人实现血缘上的融合认同,春秋早期,单一家族组织的族徽最终消亡说明夏商周三族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体,故选D;材料的主旨是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而不是说礼乐制度得到了传承,并且礼乐制度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排除A;分封制是古代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材料不涉及,排除B;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强调各族群的融合

17、,排除C。11.(2021怀化模拟)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A.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C.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D.形成了大一统新局面【答案】C【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排除A;此时已经形成了血缘政治,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西周以宗法制、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一套国家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正确;周

18、代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D。12.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天命靡常”“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可知周初统治者认识到天命和民心的重要性,出现敬天保民观念,故选B;汉代儒学居于统治地位,与材料所述时间“周初”不符,排除A;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与材料中强调“天命靡常”不符,排除C;“神权王权

19、紧密结合”强调神权与王权的关系,与材料主旨“天命”“保民”无关,排除D。13.(2021茂名模拟)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朝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材料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仅史记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

20、A;藏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朝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与材料中“明法度”“海内为一”等关键词无关,排除B;“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映了郡县制下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明法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等关键词无关,排除C。14.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答案】C【解析】由材料“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亲自登

21、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可知秦始皇的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统治,故选C;秦始皇只是弃儒生建议而不用,并不能体现出对儒生的打击和文化的专制,排除A;“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排除D。15.下图是西安发现的形似虎的战国时期秦国兵符。虎符上有铭文共40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这件虎符反映出当时秦国()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B.战争频繁战乱不止C.君主权力高度集中D.国力

22、强盛军事发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可知当时秦国军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即君主权力高度集中,故选C;材料主旨为虎符的使用,与“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无关,排除A;“战争频繁战乱不止”是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B;“国力强盛军事发达”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16.(2021通辽模拟)秦统一后,设置博士官,吸收各国士人参加政府,建立了博士制度。“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续汉书)。由此可知,该举措()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旨在缓和与士人矛盾C.促进了太学教育发展D.有利于优化政治统治【答案】D【解析

23、】根据题干可知,秦统一后任用博士进行教化,并辅助治理国政,有利于稳固秦朝统治,故D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题干未体现统治集团与士人的矛盾,排除B。太学在汉代出现,排除C。17.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 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 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 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D.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答案】C【解析】材料中“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行善”可知郡守发布的告示体现了法律要防止恶行出现,教导百姓行善,民众行善事则社会稳定,可见秦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故

24、选C;根据所学可知,秦法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秦并未秉承儒家思想,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秦并未实行儒法结合而是尊崇法家思想,排除B;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的君主意在成为“仁王圣主”,且题干信息也并未说明当时的君主是秦始皇,排除D。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材料二“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

25、虚,主将壅圉。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答案】(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家国一体。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6、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解析】第(1)题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根据“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是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家国一体。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密切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统治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从“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可以看

27、出,韩非主张强干弱枝,与材料一主张的干枝一体不同。秦始皇“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的表现,可以联系所学从确立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来回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称皇帝(公元前221年)建郡县(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统一文字(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公元前221年)大规模修建通向关东六国的驰道(公元前220年)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10年)征岭南(公元前219年一公元前214年)修灵渠(公元前218年-公

28、元前214年)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堤防(公元前215年)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一公元前213年)修长城(公元前214年)焚诗书、百家语(公元前213年)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公元前212年)修秦直道(公元前212年-公元前210年)统一货币(公元前210年)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根据材料,从中提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建章立制、制度创新说明:秦统一六国后,政治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便利了文化交往,强化文化认同。这些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示例二: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说明:秦统一六国后,首要任务是巩固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建立了皇帝制、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确保政府的财政赋税,统一了文字保证政令和公文的畅通。由于统一后的秦朝是个农业大国,而非工商大国,跨地区的贸易和支付很少,对货币的需求较少,因此在一系列措施之后,秦朝才开始统一货币。 【解析】本题通过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考查国家治理,解题关键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归纳材料分析论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