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367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习(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

2、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形式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3)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2)二战后

4、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3)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4)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2特点(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3)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4)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影响(1)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西欧各国长期保持合作与和平发展。(2)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改善和加

5、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不结盟运动的特点(1)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进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2)愈益重视和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3)不结盟运动队伍不断扩大,并在组织上走向制度化。从一个比较松散的国际性组织,到逐渐走向制度化,开始具备一个正式组织的特点。正确看待多极化趋势(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2)原因:经

6、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

7、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及规律(1)演变历程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兴起。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2)规律性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

8、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因而,变化是必然存在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两国按照二战后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冷战”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

9、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1.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

10、的目的不一致【答案】B 【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实现美国的称霸目的,故D项错误。2.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A美苏

11、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答案】 C【解析】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美苏双方实力相当,但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说明美苏双方相互制约,双方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故选C项。古巴导弹危机无法体现美苏双方走向对话,故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并未发生战争,故B项错误;美苏全球争霸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3.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

12、,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D项。4.观察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A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B“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C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D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答案】 A【解析】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项正确;图片未体现美苏“冷战”对中国航

13、天技术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分别反映了苏联、美国在空间领域的成就,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C项错误;空间对抗仅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一部分,而非主要形式,故D项错误。5.二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二是要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欧洲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是()A努力实现法、德和解B防止德国东山再起C追随美国对苏联冷战 D走向联合自强之路【答案】D【解析】法德和解有利于处理欧洲与德国的关系,但是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是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追随美国对苏冷战既不利于处

14、理对德关系,也无益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故C项错误;法德和解推动了与德国关系的处理,更多的合作增强了欧洲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故D项正确。6.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是当前欧盟的重要现象,它正成为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议程。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可以被定义为国内政治行为体动员大众关注、参与和推动欧盟决策争论的进程。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政治表述正确的是()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消除民众的不满C抗衡美苏两极的需要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答案】D 【解析】材料“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可以被定义为国内政治行为体动员大众关注、参与和推动欧盟决策争论的进程”表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有利于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有利于国际关系的

15、民主化,故D项正确。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答案】B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相对下降,而非丧失,故A项错误;欧、日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欧洲崛起,自我意识觉醒,欧美间虽

16、然存在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故C项错误;欧美同属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形态相同,故D项错误。8.“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任总统)的墓志铭。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结束了越南战争,同苏联强调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缔造“和平”的实质是()A美国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改变B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主义C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实力相对下降下的战略调整【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的冲击,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和平”,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缔造“和平”的实质,故排

17、除。9.1990年8月,民主德国议院决议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 100页的统一合约。10月3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C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的根本原因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美好”东欧剧变【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民主德国议院通过决议决定并入联邦德国,并在之后不久签署了统一合约,但魏茨泽克却说“没有政府合约协定”,可见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故选B项。从民主

18、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可知A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东欧剧变始于1989年的波兰,故D项不正确。10.“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答案】D【解析】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并不是其本质上的反映,故A项错误;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并不是美国构筑的理想,故B项错误;美国

19、不会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故C项错误;美国政治精英构筑的理想其本质是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故D项正确。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

20、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

21、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3(2018北京高考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

22、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4(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

23、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5.(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

24、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6(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图1 图2欧洲一体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从经

25、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 B C D【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错误,故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7(2017北京高考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

26、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2017天津高考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两极格局和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

27、然存在,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是在这次各国会谈签署条约之后,故C项错误;全球化趋势加快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材料体现的德国受到大国监管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9.(2016北京高考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 BC D【答案

28、】A【解析】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1948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正确;1949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0.(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

29、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见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欧洲一体化,促进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仍然是美国主导的,而且其目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从而有利于欧洲联合,与导致欧洲对峙无关,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在于美苏的对抗,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D项错误。1

30、1(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

31、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在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德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写下别了,欧洲历史。该段材料 ( )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B反映了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D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

32、界【答案】B 【解析】成功预见了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写下别了,欧洲历史”可知二战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欧洲,未说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材料未把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2.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 (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答案】B 【解析】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33、是冷战结束时,学术界对冷战的评价,不是对材料内容的整体反应,故A项错误;冷战时期,对军事同盟多是批评、指责,冷战结束后,对军事同盟大加赞扬,表明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故B项正确;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表明历史认识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并不是历史研究不能得出一致结论,故C项错误;不论是冷战期间,还是冷战后,历史学家的观点不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故D项错误。3下面是美苏(俄)双方核武器数量对比图。下图说明,两极对峙期间 ( )A美国核武技术落后于苏联B苏联的核威慑力量高于美国C世界局势处于核恐怖之中D美苏对抗以核武器竞争为主【答案】C 【解析】两极对峙(19551991)年,自

34、1950年1980前,核武器是美国是先于苏联,故A项错误;苏联的核崛起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故B项错误;两个大国的核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C 项正确;材料中呈现的是两国进行核竞赛,无法得出以核武器竞争为主,故D项错误。 4.如图漫画出现的背景可能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联合勾结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维护德国来限制法国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包庇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日本军帽”等判断漫画中两个人物分别代表美国和日本,美将日置于其身后,可判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推动日本战后改革,为了将其作为反

35、苏反共的桥头堡,并未对日本法西斯势力进行彻底清算,对日本实行了包庇政策,D项正确。5.学者在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援助欧洲应当将欧洲经济融为一体,

36、而非将援助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没有强调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平等地位问题,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不符合美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目的,A项错误;材料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反思,B项错误;知识经济模式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材料对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方式的可行性存在疑虑,若不重新设计,“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因此最终要设计新的复兴途径,故D项正确。6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 )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

37、弃利益争夺【答案】C 【解析】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由战争复仇到和解,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德法这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法德的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故D项错误。7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这说明 ( )A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B东西欧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C美国衰落难以对德施加影响D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消除【答案

38、】A 【解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政治上也力图实现外交自主,据材料“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可知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联邦德国和苏联及东欧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不意味着东西欧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虽然受到了挑战,美国对西欧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消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8.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

39、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A.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日本、德国的崛起,使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反映了经济多极化的趋势,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根源,故A项正确;美国的经济一直领先于德、日,故B项错误;美元始终是国际通用货币,故C项错误;美国在战后一度对德、日扶植,但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日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上的对手,故D项错误。答案为A。9.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

40、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直接导致了()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第三世界国家”“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可知与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一致,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可知B项错误;C项与“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无关,故错误;第三世界只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且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为A。10.1990年1

4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东方”和“西方”国家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说明了东欧剧变后“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故A项正确;东欧剧变

42、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新欧洲”是东欧和西欧妥协的产物,而不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欧洲已经开启了一体化的进程,故C项错误;“冷战”时代确实是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但与材料无关,且“冷战”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伊斯兰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

43、方向发展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个大国群体的出现,而非各地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答案为C。12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答案】C 【解析

44、】冷战结束后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材料中没有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不等于整个世界格局,故B项错误;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材料中“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符,故C项正确;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发展,而材料中“综合国力下降,力量迅速壮大”未涉及和平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从来没有比这个世纪更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虽然单是其工业化的速度和冲击,已使美洲在未来一定

45、会成为全球经济的超级霸权,可是在当时,欧洲工业的生产额尚超过美洲两倍以上,而重要的科技进展,仍旧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东面。汽车、摄影和无线电最初都是从欧洲产生发展出来的。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财富、生活杂志的创始人亨利卢斯撰文说,20世纪将是美国的世纪,“这是美国作为世界统治力量出现的第一个世纪”。时任国务卿的赫尔也说“美国深知自己可以强烈地影响为维护和平而建立的任何国家组织,由于这种影响日益增强,我们对安排战后世界所负的责任相应地增大了”。伴随着战争的终结,美国世纪终于到来。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46、概括19世纪成为“欧洲的世纪”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美国世纪”与“欧洲世纪”形成原因的异同。(8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并加以简要评价。(9分)【答案】(1)表现:19世纪,欧洲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世界领先;世界主要的科技发明集中在欧洲;欧洲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扩张控制了世界上亚、非、拉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居于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欧洲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相同:都是因为该国(地区)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强大,世界领先。(2分) 不同

47、:欧洲世纪的形成有殖民扩张的因素;美国世纪的出现时在世界大战之后,英、法、德、意、日等国的力量由于战争被严重削弱;而美国由于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威望空前提高。(6分) (3)安排:美、苏、英、中等国成立联合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英等国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学生若答“扶植西欧,与苏联冷战”可酌情给分。)(4分) 评价:这些“安排”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安排”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经济扩

48、张。(5分)【解析】(1)据材料一“虽然单是其工业化的速度和冲击,已使美洲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经济的超级霸权,可是在当时,欧洲工业的生产额尚超过美洲两倍以上,而重要的科技进展,仍旧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东面。汽车、摄影和无线电最初都是从欧洲产生发展出来的”得出19世纪,欧洲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世界领先;世界主要的科技发明集中在欧洲;据所学知识得出欧洲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扩张控制了世界上亚、非、拉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居于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欧洲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相同:“美国世纪”与“欧洲世纪”说明欧洲和美国分别在19、20世纪在经济、科技

49、、军事力量强大,世界领先。不同:回答欧洲世纪的形成原因应从上一问19世纪成为“欧洲的世纪”的表现中进行概括,可以得出有殖民扩张的因素;美国世纪的出现是在世界大战之后,英、法、德、意、日等国的力量由于战争被严重削弱;而美国由于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第一小问安排,应从政治方面,美、苏、英、中等国成立联合国;经济方面,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英等国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第二小问评价,先从这些“安排”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方面回答,政治方面应从联合国的建立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方面回答;经济方面

50、应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方面回答;再从这些“安排”对美国的影响方面回答,这些“安排”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经济扩张。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

51、”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

52、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延顿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年苏联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3、。(5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与亨廷顿的不同观点。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6分)【答案】(1)踏进主流: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 措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建交与结盟。(2分)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答2点,4分) 影响:两极格局的加强;各国与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任答1点,1分) (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实质:维

54、护美国霸主地位。(2分) 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解析】(1)第一小问如何“踏进历史主流”,结合1917年后俄国社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情况可知,其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小问措施,结合1945至1950年期间苏联的主要大事件分析可知,其建立了经济互助会,与中国建交并结盟。 (2)第一小问表现,深度是指冷战的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广度是指冷战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可知在深度方面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在广度方面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第二小问影响,根据五六

55、十年代美苏关系状况可知其使两极格局加强,根据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兴起,西欧、日本崛起等国际关系状况可知其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中“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可知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根据材料三“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知作者观点为是国家利益冲突;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三“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可知其根本是为了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第三小问论证,根据材料三“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这一信息,结合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合作的史实论证即可,如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