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指导思想】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方法和能力目标*课前预习并完成学案, 课堂提高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等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2、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对象的分析】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通过各种的媒体,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有一定的认识。 【重点难点】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本周研摩课】集体备课时间周四上午第一节, 研摩课周三第三节,主讲人李敬勇【预习提纲】1、 综述春秋战国的政治表现2
3、、 复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3、 熟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历史意义,思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事【过程与方法】一、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春秋 诸侯兼并战争 背景 战国 大国国君改号,出现 夺位的政变 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大统一 统一 条件 统一: 年,灭 六国练习: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
4、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二、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基本特征: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实行“ ”的皇位继承制 三公: 、 、 ,各自职责 内容 三公九卿制 九卿:分管 和 的各种事务 关系:互相 ,互相 郡县制(地方的制度):分 两级,县以下有 等基层机构 其他措施: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 指导思想 练习:1、 以下关于嬴政“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名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
5、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禅让制王位继承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4、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历史进步性在于打破了贵族的分封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各民族间的联系( )A. B. C. D.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6、:“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8、秦朝的各种制度措施与西周没有本质区别的是A、王位或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9、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大不同在于A、长官由朝廷任免 B、可以征派徭役C、以乡、里为基层行政组织 D、控制地方行政机构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默写)练习:1、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
7、吏不能世袭2、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线索勾勒】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三公九卿制国家统一 前提 特征郡县制【延伸拓展】 (1)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2)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
8、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的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全国军、政、财权统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特点:主要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专断独裁。中央统帅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产生原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
9、了理论基础。4兴衰过程(1)战国萌芽: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践上,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秦朝建立 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中央和地方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颁布秦律。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作用与认识: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3)西汉巩固
10、(4)隋唐完善(4)北宋加强 (5)元朝新发展(6)明清强化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其解决(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监视的监督。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西汉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北宋军事上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官作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财政上在设转运使官理地方财政;司法上,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司法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加强对地方的管辖。6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
11、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起进步作用;在明清以后主要起消极甚至是反动的作用。进步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消极作用: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7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的启发:】 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独裁专断。 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开发的力度和经济的发展。 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体恤民情、人文关怀。【教师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