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战后,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清政府在“恐日”“仇日
2、”情绪的支配下,实行“联俄制日”。1896 年,中俄签订“中俄密约”等条约,结果竞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据此可知()A中国外交官不善于开展外交活动B日俄在东北问题上合谋坑害中国C弱国的外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D清政府以夷制夷的策略完全无效【答案】C【解析】材料清政府“实行联俄制日”,“结果竞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导致领土主权的破坏,可见弱国的外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故选C项;材料清政府外交的失败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主要并非外交官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日俄的合谋坑害,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清政府“实行联俄制日”的无效,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以
3、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上述两种观点()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答案】B【解析】根据费正清的表述可知,他认为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根据张馨保的表述可知,他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和英国的“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据此可知,二者都是以英国为中心来看待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都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即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
4、场,故选B项;根据张馨保的叙述中中国与英国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不同的,这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由于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各国都有其独特的“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这是文化多元的表现,不能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理由,排除C项;在二者的表述内容中,都没有涉及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3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C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鸦片
5、战争之后,满清统治者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并没有改变清政府的政策和观念,没有给清朝统治者造成实质性的震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对于满清统治者的影响很小,而鸦片战争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只是少数开明官员的行为,不是满清统治者的改变,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材料中满清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表现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一致,都是西方列强企图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4茅海建天朝
6、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答案】D【解析】材料中表明鸦片战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项;A项与题中“从根本上反映”不符,排除A项;有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项;,排除C项;“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
7、的西洋景”是对鸦片战争袖手旁观,但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D项。5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对外对内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广州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军营、胡林翼军营等处兵勇更多1860年4月,英法联军次第占领舟山、芝罘、大连湾,清军未做任何抵抗,福山、金州相峙的清军仅以千计对付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捻军的兵数以万计1860年8月起,英法联军猖獗于大沽、天津,直犯北京,此处清军总兵力20万,真正
8、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太平天国战场上,除被打垮的江南大营6万兵勇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 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答案】A【解析】面对英法联军,清政府所调军队“仅以千计”或“真正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而面对农民起义则“兵数以万计”“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可知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力量投入,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故选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与其对内外的军事投入无关,排除B项;表格第二
9、列所体现的只是清政府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投入,未体现中外势力的联合,排除C项;芝罘、大连湾、大沽、天津、北京都是北方城市,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6太平天国在考试制度上,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考试的录取标准较宽,录取名额也多。此考试制度()A终止了封建等级制度B无法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C否定了三纲五常观念D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扩大应考对象,考试内容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放宽录取标准,这有利于巩固农民革命政权,故选D项;“终止”表述错误,排除A项;此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排除B项;三纲五常是中国
10、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7 1853年,英使文翰率领第一个官方代表团访问天京时,杨秀清照会说:“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同时在通商中“害人之物为禁”。照会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联合英国共同反清C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D主张国家平等交往【答案】D【解析】1853年太平天国领导人照会英国大使,准许英国人在华经商贸易,指定守镇江大员办理中外通商,禁止鸦片贸易等,反映出太平天国主张国家平等交往,故选D项;固守天朝上国的
11、观念是指认为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各方面领先于周边“蛮夷”的天朝上国,与蛮夷国家不是平等关系,材料的内容反映太平天国主张国家平等交往,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天国主张和英国平等交往,没有涉及联合英国共同反清,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表明太平天国主张国家平等交往,没有涉及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排除C项。8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性C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
12、济侵略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答案】B【解析】根据“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信息,结合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以及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知,马克思认为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B项;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仅是对题干部分内容的解读,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9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积极开展“修约运动”,废除
13、幕府时期和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与西方的平起平坐。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却没有提出修约和废约的要求,抱定的目标依然是“以夷制夷”。这反映当时清朝统治者()A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B缺乏世界的观点看变化C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对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没有像日本一样废除不平等条约,最后赢得国家独立,故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仍带有封建盲目自大思想,缺少对世界的认识,不能够清晰的看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无法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故选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中断,排除C项;
14、从材料中清政府不肯修约的目标是抱定“以夷制夷”的想法,可知当时清政府并不是对于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排除D项。10表1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表1 口号解读冲决俗学之网罗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冲决君主之网罗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冲决伦常之网罗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冲决群学、群教之网罗哲学启蒙A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C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反旧学”“反专制、倡民权”“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哲学启蒙”的解读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谭嗣同着眼于社会问
15、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故选C项;是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排除A项;“托古改制”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谭嗣同并未继承,排除B项;谭嗣同的思想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在个人层面作出冲决的尝试,真正开启近代思想闸门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11(2020四川成都高一第一学期期末8)1858年在天津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B近代外交意识渐显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天朝上国观念根除【答案】B【解析】从拒绝外国公使进京到去国外设领事馆体现了清政
16、府近代外交意识渐显,故选B项;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标志被迫对外开放,排除A项;领事馆的设立不能体现国际地位提高,排除C项;去外国设领事馆,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冲击,不能称为“根除”,排除D项。12 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
17、本积极构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B项;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D项。13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
18、府的重视支持【答案】C【解析】由材料“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可知张之洞作为地方官员后,以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近代工业,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故选C项;李鸿章率先兴办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排除A项;“开启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与清政府当时的统治举措不相符,排除D项。14鸦片战争后,民生药房注册的“苏东坡乘驴”金灵丹热销华中地区,市场上出现了“黄不彦乘驴”等仿冒的金灵丹。为此,民生药房根据商标法迫使仿冒者停止侵权,并在注册的商标、商品的包装、商号的种类等方面精益求精,以防假冒。这反映了()A
19、医药业仿冒造假现象严重B中医制药业界竞争日益激烈C工商业者商标意识的加强D工商经营管理方式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根据商标法迫使仿冒者停止侵权,并在注册的商标、商品的包装、商号的种类等方面精益求精,以防假冒”说明工商业者运用近代的手段管理企业,维护企业利益,故选D项;材料中出现一种商品的仿冒不能说明造假严重,排除A项;材料“仿冒的金灵丹”说明是仿冒造假不是正当的竞争,排除 B项;材料车子反映是民生药房维护商标的手段不是设立商标,排除C项。15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
20、不摇之势。” 这反映了清廷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可知,李鸿章认识到海军发展的不足,但又认为渤海门户稳固,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说明李鸿章对海军建设及海防认识不全面,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海军、海防建设的认识,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海军军费不足是由于统治者挪用贪污,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未进行政治变革,排
21、除D项。16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盛宣怀以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可知,盛宣怀借助官的身份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以商人的经营手段管理企业,这种官商结合的做法在当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盛宣怀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不属
22、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盛行于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盛宣怀发展企业的做法,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项。17清朝末年进行过三次改革即“同光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慈禧在这些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说明()A慈禧致力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B失败于慈禧玩弄权术C慈禧专注皇位稳固,无心国家转型D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答案】C【解析】慈禧生活奢靡浪费大量钱财给“同光新政”即洋务运动带来了严重影响,“戊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清末新政”组建“皇族内阁”使清政府进一步失去人心,说明三次改革的失败都与慈禧专注皇位稳固忽视国家民族利益无心国家转
23、型有关,故选C项;“致力推进国家进步”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A项;“慈禧玩弄权术”不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三次改革的失败都与慈禧忽视国家民族利益有关,这无法体现“艰难曲折”,排除D项。18表1 某学者研究洋务派军事企业的信息 江南制造总局1867至1905年,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福建船政局1883 至1895年,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天津机器局“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由表1可知,该学者()A注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B认为其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赖C比较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益D关注到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由材
24、料“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可知洋务企业以“自强”为旗号,自主建造机器有利于抵御列强侵略,增强民族意识,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两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摆脱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追求生产效益,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C项。19(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7)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商战”一词“首先出现在1862年曾国藩的一份家书中”,台湾巡抚刘铭传也曾指出国家可“不与民争利”,但“不能不与敌争利”,“欲自强必先致
25、富,致富必先经商”。这反映出洋务派官员()A商战思想承载民族主义B极力维护中国商民权益C主张抵制外国经济侵略D商业营销蕴含民族情怀【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意欲通过商战实现国家富强,说明洋务派官员的商战思想承载着民族富强的希望,故选A项;其实行商战的目的是意欲实现国家富强,不是为了维护商民权益,排除B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官员商战的目的,没有涉及商业营销,排除D项。20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
26、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这实际上说明()A传统夷夏观有一定的突破B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C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D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说明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差距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质上体现了士大夫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D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士大夫传统夷夏观念,没有体现其突破,排除A项;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强调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排除C项。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21.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27、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驳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咀嚼二千多年的“重本抑末”“以农立国”的信条。在发展工、衣、商、矿各业的经营形态方面,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 摘编自陈文亮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 材料二 以维新思想集大成者而成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度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其极具特色的经济主张,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
28、贵的财富。 摘编自刘琳、李丽坤、李卫花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经济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8分)【答案】(1)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工立国;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6分)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2分)意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6分)【解析】(1)据材料一“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可知反对重农抑商,主张重视工商业,以工立国
29、;据材料一“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可知反对洋务派垄断式经营形式;据材料一“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可知应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洋务企业的破产;经济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思想上,西学的传播,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民族资本
30、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22. (16分)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表4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表4年代 “天朝”使用频率 “中国”使用频
31、率 道光最初10年 50余次 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 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次 14次 咸丰 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 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 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释: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1)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2分) (2)称呼词
32、语的变化原因:近代中国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认识逐渐加深。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6分) (3)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6分)。 (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4分) 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目,首先根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评述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对西方的称呼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对外战争下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等角度思考;指出这种称呼变化的实质,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从天朝上国到平等的近代外交的转变,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