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1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学者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为()A日本战前长期的精心准备B清政府的全国战争总动员C大清国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陆军广大将士的拼死抵抗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和历史概念的能力,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是近代战争的开端,从形式上看是清政府以近代的武器(铁甲舰)进行的战争,从内容上看具有反侵略的色彩。答案:C2(2016衡水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
2、的先后顺序是()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ABCD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B3(2016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答案:C4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
3、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答案:B5(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
4、之一,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答案:C6(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其他条约与台湾无关。答案:C7(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解析:结合时间1900年和
5、“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答案:C8(2016天津学业水平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注意款项的用途“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拆除大沽北炮台”,这些体现了辛丑条约中“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一条款。答案:D9(2016石家庄高
6、一期末)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且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的当年所用的传单和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的神牌,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解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从这个角度看,A项不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宋江”“梁山好汉”因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而揭竿起义,最后被“招安”,被政府利用,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其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难逃被扼杀的命运,C项正确。答案:C10(2016湛江高
7、一检测)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认为西方国家残忍,因而痛恨并加以反抗,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没有反封建,故D项错误。答案:A11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
8、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ABC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由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改变统治中国的策略,即“以华制华”,继续扶植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实行间接的半殖民地统治,更能保证其在华侵略权益的实现。答案:B12(2016银川高一检测)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
9、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BC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汇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统治,故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出现过被一国独霸的局面,故与题干不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军攻占旅
10、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2万人。据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还者有800余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面。该报
11、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让人触目惊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旅顺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的观点?(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由“1894年”“旅顺”等关键词可判断是中日甲午战争。评价日本史学家观点时应首先否定,然后结合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及中国的腐败落后分析必然性,点出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第(2)问,要
12、明确时事新报是重要史料,既为研究当时历史提供资料,同时据其内容看又是罪证。第(3)问要向反思战争,勿忘国耻等方面拓展。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该观点是错误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2)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3)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14阅读下列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
13、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一、英国须将新界、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请回答:(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条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2)正义的要求: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保守的观念: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3)提炼视角,可以有:“和约”反映了作者: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保守心理,仍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状态,重温天朝上国的迷梦;简单报复心理,如“赔义和拳兵费”“加倍收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