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导学案预习案1. 关于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 ,字 , 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
2、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2. 预习检测(1)注音靛青( ) 蓼蓝( ) 中绳( ) 槁暴( ) 参省( ) 跬步( ) 骐骥( ) 埃土( )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善假于物也 用心躁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4)古今异义词辨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一也 金就砺则利 蚓无爪牙之利 (5)找出词类活
3、用的词并解释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用心一也 (6)一词多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 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7)文言句式蚓无爪牙
4、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无以至千里 探究案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巩固案阅读课文后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 利:对有利(“利
5、”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
6、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多读多记多思,下笔定会有神!“劝学”故事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有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
7、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