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977.50KB ,
资源ID:521174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11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7(人民版必修2).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选择题1.上海是近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是因为上海()A.开放最早B.经济发达C.人口众多D.思想最新解析: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是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完成的,而上海是开放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答案:A 2.新中国成立后,“我要自己找婆家呀”成为广大青年妇女的口头禅。这反映了()A.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时尚B.包办婚姻的现象已不存在了C.西式婚礼在中国非常盛行D.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解析:B项表述绝对化,C项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不符,D项与题干关系不大。答案:A 3.电车和公共汽车成为中国城

2、市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交通的面貌。答案:B 4.下列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是()A.渔光曲B.八千里路云和月C.钢铁战士D.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A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B、D两项是抗战胜利后拍摄的。答案:C 5.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B.C.D.解析:答题时应从新式交通、通讯的优点和进步性进行考虑。答案:D 6.关

3、于电信事业的发展史不正确的是()A.台湾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创始地B.民国初年是电报事业的低谷期C.电报事业在南京政府成立后,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D.民国初年,就已收回了中国电信的部分主权解析:考查中国电信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民国初年,是电报事业的低谷期。答案:D 7.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西方国家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B.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D.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这一历史现象放在近代中国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同时又要辩证地看待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由于受到外国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破坏,中国的近代交通不可能得到充分

4、发展。答案:D 8.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A.正确,正确B.都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D.不正确,正确解析:考查中国近代习俗和风气的演变。答案:C 9.下列对近代礼仪的革新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礼仪的革新B.特点是由等级森严、繁杂向平等、自由、简单过渡C.厚葬风气流行已久,遭人厌恶,变化最快D.从革新地区看,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解析:考查中国近代的礼仪革新,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

5、响,传统葬礼在农村保留较多。答案:C 10.下列哪些近代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汇()大礼服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A.B.C.D.解析:考查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是纯中式服装。答案:B 11.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当时洋装已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B.是中国服饰改良和中西合璧的产物C.中山装的造型开襟敞袖,颇为活泼D.它们都符合民国政府颁布的服制条约的规定解析:中山装和旗袍都是在洋装流行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属于中国服饰的改良。答案:B 12.从根本上说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与世界交流的程度C.政府的政策D.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析

6、: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 13.西式服装始终没有取代中国传统服饰,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服饰的优越性B.西式服装的高档化C.中国民众的顽固性D.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解析:传统服饰未被取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主要原因。答案:D 14.在下列区域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最明显的是()A.西部内陆B.东部沿海C.大中城市D.通商口岸解析:通商口岸地区和西方接触早,西方生活方式在此传播早,故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最明显的是通商口岸。答案:D 15.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主要是()A.西方文化的影响B.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C.广大革命者的要求D.

7、贵贱尊卑的、等级森严的日常礼仪不合时代解析: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答案:B 16.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指出现象的本质,不是问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D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图片资料:东北奉天火车站繁忙的吴淞港中国最早的飞机大清邮票1913年的电报报文请回答:(1)根据图片简单概括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2)根据图

8、片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有何影响?解析:(1)问据图片归纳。(2)问据教材回答,但一定要完整、全面。参考答案:(1)铁路、轮船航运、航空、邮政、电报等方面。(2)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

9、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篱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

10、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掉的。选自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其主张“剪辫”的方式是什么?(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共同点。解析:这是一道较典型的材料解析题,需要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按题目设问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注意用自己语言表述。参考答案:(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行军作战;欧美各国均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2)是推翻满清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需要和表现。全体或大多数同时剪辫而非一个一个地来,具有强烈的与旧制度、旧社会决裂的革命色彩。(3)都把剪辫这一陋俗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非泛泛地移风易俗。19.假如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位名叫张军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他可能有的一些积极的业余生活。解析:抓住两个限制:一是时间限制:“20世纪30年代”;二是“积极的业余生活”来分析列举。参考答案:读报刊、看电影、喝咖啡、吃西餐、穿西服、坐火车、邮信件、拍电报、打电话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